10月16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作的報告在教育系統引發熱烈反響,一起來聽各地教育部門負責同志的學習感想——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董兆偉

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為我們進一步推進河北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報告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令廣大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奮,進一步堅定了我們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信心和決心。河北教育系統要深入學習領會報告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團結一致,錨定“人民滿意、教育強省”奮斗目標,發展素質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努力填寫一份人民滿意的教育工作成績單,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黨的二十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

葛道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重大成就舉世矚目。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我們將以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始終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奮力走好新時代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趕考之路。

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李明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全面總結了過去五年工作成就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科學擘畫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令人鼓舞、催人奮進。山東各級教育部門、各高校將深入學習貫徹大會精神,立足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鞏固基礎教育特色優勢,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爭創國家職業教育示范區,千方百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廣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

朱孔軍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重大戰略部署,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既一脈相承,又結合新階段、新形勢創新發展,成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教育的地位作用更凸顯、教育的目標方向更明確、教育的使命任務更艱巨、發展教育的保障措施更有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更加充滿信心,倍感振奮、深受鼓舞,更加感覺到責任重大。接下來,全省教育系統將迅速行動起來,深入學習、認真貫徹,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強烈的擔當、更扎實的作風努力開創廣東教育事業新局面,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廣東貢獻。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

李建勤

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是一個高舉旗幟、指引方向、引領時代、開創未來的報告,是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報告將“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充分彰顯了教育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地位。我們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實的舉措,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建設教育強省,為建設教育強國做出四川貢獻。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余孝其

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抓好落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重要部署,就是要著眼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甘肅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 

張國珍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我們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貫徹落實報告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要加快推進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建設,著力打造“技能甘肅”樣板工程,全面提升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水平,走實走寬走好甘肅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