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迫于家長、社會的質疑和學校的壓力,許多教師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對違紀學生不敢管、不愿管,把正當規范的教育懲戒丟掉了,以至于教育教學質量受很大影響。8月26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提出要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維護教師教育懲戒權。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弊劣癯善?,需要匠心獨運,精準把握火候、力度。懲戒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懲戒應是在關愛的前提下,通過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強制性糾正,達到教育、改正的目的,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意見》明確支持教師積極管教,但教育懲戒的關鍵是依法治教,以不傷害學生身心為前提。當學生犯錯后,我們確實應該及時批評教育,而不是當“好好先生”明哲保身,有時候,適當的懲戒是必要的,但要切記:懲戒要講究策略和藝術,把愛挺在前。

實施懲戒,別忘了目的?!皯汀笔鞘侄?,“戒”是目的。孩子是小樹苗,在成長中需要不斷“修枝剪葉”,但懲罰不是傷害,而是為了更好地促其成長。一直主張“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孫云曉,后來又提出:懲戒教育不是打罵,不是侮辱,而是一種高水平的教育手段。它是要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讓孩子敢于對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實際上,這種教育是培養一種抗挫折能力。諸如打罵、體罰或變相體罰,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耽誤學生的學業和前程,并非教師從教的本意和最終目的。好的懲戒能讓孩子感受春風化雨的洗禮,在風雨過后成長得更加茁壯;好的懲戒里面包含寬容,包含著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理解,還包含著對孩子的殷殷期望。懲戒無定法,但是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情境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懲戒是以教育孩子向上、向善為目的的。

實施懲戒,莫失了尊重?!爸湫?,救其失。”教育從尊重開始,這種尊重首先在于教師要把學生看作有思想、有個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僅僅是被管理的對象。教師在批評學生前,先要弄清楚學生犯錯的動機是什么,原因在哪里,嚴重程度如何,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皟H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作家魏巍在回憶起老師懲罰自己時,內心充滿感動。而諸如“罰抄式”“罰錢式”“罰跪式”等懲罰方式,早已背離了教育懲戒的宗旨,淪為個別老師意氣用事的借口或工具,這種以罰代教、罰不擇法、罰而無度的簡單粗暴的教育行為顯然無益于學生成長。

實施懲戒,切勿丟了藝術。最近,不少地方紛紛出臺政策加強對“熊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似乎給教師批評學生時奉上“尚方寶劍”,但重拾懲戒不等于回歸體罰,因為懲戒要于規有據、于人有益。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勞德曾因偷殺愛犬被校長罰繪制狗的血液循環圖和骨骼圖;里根曾因踢碎鄰居玻璃而被父親罰做臨時工賠償。孩子的錯,本質上是成長過程中交付的學費。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老師要講究方法,語重心長,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喚醒孩子生命的自覺。最佳懲戒,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采取恰當的方法喚起其內心的榮辱、羞恥、同情等感受,讓其心悅誠服。懲戒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認錯,而是讓學生知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學生制服,而是讓學生成長。

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沒有懲戒的教育是殘缺的,沒有敬畏的教育是可悲的。但是,也別讓教育懲戒變了味!教師的懲戒要把愛挺在最前面,心中有規,手中有度,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學、理性。

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臨城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