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基于深度學習和人類反饋強化學習等技術,經過對海量數據的多輪反復預訓練,能夠較好地理解人類的輸入指令,及時生成文本、形成圖像、創造視頻,對人類輸入指令予以智能回答與合理反饋。伴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知識傳播、人機交互和資源創生等方面展現出來的無窮潛力,探索其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看,詞匯教學在整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現階段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仍存在問題。研究發現,在英語詞匯教學課堂上存在著學生參與少、難以集中精力、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習應用過程脫節等問題。傳統的詞匯教學總是試圖把互不相干的英文單詞強行塞進學生的大腦,這樣做既費時費力又枯燥乏味。初中英語教師應把握機遇,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于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一、現階段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詞匯作為構成英語語言的基本元素,決定了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開展實地調研,總結出現階段初中英語詞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灌輸記憶,輕視詞匯知識網絡建構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一種傾向,即過分強調灌輸記憶而忽視詞匯知識網絡的建構,這一現象不僅限制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也違背了語言學習的本質規律。當前初中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有:一是過分強調詞匯的深度挖掘和形式多變,忽略了詞匯學習的層次性與系統性構建。部分初中教師傾向于將大量復雜的詞匯用法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缺乏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引導過程,導致學生面對繁多的詞匯信息時感到無所適從,甚至出現單詞混淆、記憶混淆的現象。二是孤立講授單詞,割裂單詞與所在語境及語篇的聯系。部分教師過分聚焦于單詞的形態特征和單一意義,忽視了單詞內部音、形、義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單詞之間通過語義、語法或語用等層面形成的網絡關系。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僅憑個人對語言知識的片面理解,無法做到精選并突出核心詞匯,導致詞匯教學目標模糊,重點詞匯不鮮明,教學內容要么過于冗長,超出學生的接受能力,要么顯得貧乏,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削弱了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二)教學模式單一,脫離詞匯具體的應用情境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以碎片化、脫離語境的詞匯講解方法為主,教學流程往往遵循“單詞聽讀講解—課后背誦記憶—后續課堂聽寫”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因講解深度不足,缺乏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系統性歸類及開展主題化詞匯教學活動的環節,導致學生的詞匯理解僅停留于表面,難以達到深入理解的層次。此外,這種教學方式也使得學生的詞匯存儲和記憶顯得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性和邏輯性,進而影響了詞匯學習的長期效果。“正確的詞匯教學應是將單詞學習與語境認知有機結合,并在語言應用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鞏固詞匯。”事實上,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對中學英語教師詞匯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強調英語教師要摒棄以往單一、以詞匯孤立解釋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應采用更為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如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與掌握應深深植根于具體文章的上下文之中,要通過語言的實際運用來深化理解,并展現詞匯在交流中的多元功能。這一導向清晰地指出,傳統教學模式已難以匹配新課程體系下學生詞匯學習發展的需求,教師要注重詞匯培養的技巧,如通過詞匯歸類游戲、主題詞匯拓展、語境猜詞任務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貼近生活的語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

(三)知多用少矛盾,忽略詞匯遷移能力培養

詞匯學習不但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而且屬于強記憶的技能訓練,需要“學而時習之”。從調研的情況看,初中階段學生在學習英語詞匯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學生掌握的能夠自如運用的積極詞匯數量有限,學生過于注意單根詞的記憶。二是學生對已知詞匯的詞義掌握不夠全面,缺乏遷移學習。三是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短語和習語的水平較低。在英語寫作中普遍存在句式單調、用語重復現象。由此可見,當前初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中存在“認知豐富而運用不足”的矛盾,這也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詞匯遷移與應用能力重視不足。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

技術賦能是指通過技術應用和創新實現主體增能與結果正向反饋的過程。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即利用計算機技術及網絡通信技術,將文字、色彩、圖像、聲音以及圖形等多種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為英語詞匯教學提供更為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和快捷方便的學習載體。

(一)整合教學資源,助推詞匯教學內容多元化

整合資源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關鍵。教師可以把大量模糊化、碎片化的信息進行整合、加工與分析,進而創設為英語詞匯課堂的教學內容。在詞匯教學的實踐中,單純依賴任何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媒體,其效果無法與全面融合并高效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策略相比。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借助其強大的信息檢索能力,構建起全方位、多樣化的學習生態系統庫。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整合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將詞匯教學深度融入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與口語教學之中。通過多媒體資源的豐富性、互動性和即時反饋性,結合傳統教學手段的扎實基礎和深度解析,學生能夠在更加生動、直觀的學習環境中掌握詞匯,并在實際的語言實踐中不斷鞏固與拓展;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整合各種資源,調動學生聽、說、讀、寫的詞匯學習能力,實現詞匯教學的最優化和效果的最大化。如教師在講授方位介詞等概念時,教師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繪制簡筆畫,設計參與式游戲,構思模擬情景并播放生動有趣的圖片、動畫并配以聲音效果,進而為學生構建一個直觀且感性的學習環境。隨后,通過組織學生們模仿動畫中物體位置的快速變換,加深學生對介詞意義的理解,使得單詞學習成效顯著。

(二)創設學習環境,助力詞匯教學過程生動化

創設環境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下英語詞匯課堂教學的核心特點。大數據視域下的初中英語詞匯課堂教學不同于傳統英語詞匯課堂的“以教定學”,其借助自身廣泛的“觸角”,能夠有效且精準地識別初中學生詞匯學習的內在需求,解決了為學生英語詞匯需求“畫像”的難題,可以為每一位學生營造生動且頗具個性特色的學習環境。一是學校運用大數據技術,可打破“盲區”,對學生英語詞匯學習中的行為和詞匯文本數據予以抓取、持續跟蹤并實時更新,減少初中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信息時差”。與此同時,教師可對班級學生在聽、說、讀、寫過程中的詞匯信息進行深入地觀察、分析,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詞匯學習行為,并將相關學習信息轉化為可衡量、可觀測的詞匯學習數據,找出學習過程中的盲點與難點。二是精準記錄初中學生詞匯學習的相關軌跡。教師可以多方采集初中生詞匯學習的行為習慣、閱讀偏好以及聽、說、讀、寫等英語學習軌跡在內的數據,并自動將學生的個性化信息整合在學生學習的動態數據庫中,精準刻畫初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數據畫像”,夯實以需定教的基礎。三是虛擬對話為初中學生學習詞匯營造了個性化的環境。借助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基于初中生自身的學習要求,初中生可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教師進行虛擬對話,實現英語語言發言和情感表達的精準化。

(三)智能評估作業,確保詞匯教學改進精準化

借助人工智能生成的科學評估為初中英語詞匯教學質量提升和效果改進提供了有效的參考和依據。一是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自動識別學生作業中的詞匯使用現狀。教師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可對初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正確性、豐富度、語境的恰當性予以評估。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迅速定位學生詞匯學習的短板,開展個性化教學。二是引入智能評估系統可以實現對英語詞匯作業的深度分析與即時反饋。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的突破,極大地提升了英語詞匯作業評估的效率和深度,如通過集成先進的NLP算法模型,教師能夠輕松應對學生提交的海量詞匯作業,實現關鍵信息的精準提取與高效整理。借助這些可視化報告,教師能夠迅速把握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的狀態和進展,發現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共性問題與個體差異,從而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三、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英語詞匯教學的實踐路徑

本部分結合人教版英語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詞匯教學,對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主題分析、詞匯網絡構建和語篇對比三方面的具體案例進行深度剖析,進而探尋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具體的可行路徑。

(一)利用主題引領,激活學習內容資源語料庫

在詞匯教學領域,教師應通過構建以特定單元主題意義為核心的學習框架,引導學生參與一系列與之緊密相關的學習活動,整合已有學習資源,激活英語詞匯學習庫,進而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成效。這種教學模式強調圍繞單元主題展開詞匯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并記憶詞匯,還能促使學生在語境中靈活運用這些詞匯,增強語言運用能力。具體說來,一是借助英語單元教學中的秩頻分布獲取初中英語單元文本主題,激活學生英語詞匯學習庫。二是運用觀察語料庫營造基于語篇的教學情境。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精心構建一個以“城市”為核心主題的教學情境。通過這一情境,設計一系列富有啟發性的閱讀問題和互動性強的學習游戲。學生在解答問題與完成游戲任務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圍繞單元主題展開思考,進而觸發對單元詞匯的積極輸入與靈活輸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對詞匯知識的深刻理解與記憶,還實現了詞匯學習的隱性融入。

(二)構建詞匯網絡,營造英語主題學習環境

構建詞匯詞形網絡可以歸納并整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頻繁混淆拼寫的詞匯,為初中學生英語詞匯學習提供清晰的參考框架,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一方面,借助Jaro-Winkler距離算法這一強大工具,能夠精準識別并提取與目標詞匯在拼寫形式上高度相似的單詞,進而生成一個以目標詞為中心的詞匯學習網絡。在這一網絡下,學生能夠在理解詞匯本質屬性的基礎上,有效避免因拼寫混淆而導致的理解和運用錯誤,提高詞匯運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另一方面,圍繞單元詞匯精心構建的詞義網絡,可成為學生回顧與重構單元內容,進行復述與回憶的強大學習支架。在閱讀課時,詞義網絡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將新學的詞匯與已知知識相融合,形成更加完整和豐富的認知圖式。學生可以利用這個網絡,將新詞匯置于具體的語境中,通過聯想、對比和歸類等策略,深化對詞匯意義的理解,加深記憶。在單元復習階段,詞義網絡可幫助學生將零散的詞匯知識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通過回顧和復述單元內容,學生可以在詞義網絡的引導下,有條理地組織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所學知識。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進一步強化了他們對詞匯知識的記憶和應用能力。

(三)巧用語篇比對,助力詞匯教學精準改進

語篇對比作為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英語詞匯教學智能評估中的重要載體,對教師詞匯教學精準改進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可通過主題語境、詞匯應用、閱讀難度計算為詞匯應用創設多樣化的遷移情境,進而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橫向與縱向遷移以及低通路與高通路遷移的學習。具體說來,一是根據單元主題語境配置遷移文本,進行智能批改。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互文性語言情境學習,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分析語篇主題詞相似度,設置個性化作業。同時,教師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手段,尋找與主題詞匯相似、文本風格相似、閱讀難度相似的遷移目標,運用人教版文本語料庫、新概念英語語料庫,對其中的文本進行計算與統計,獲取適合學生互文閱讀的學習作業,通過智能批改強化學生對詞匯的深度學習。二是根據詞匯應用配置遷移文本。在本單元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緊密結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步伐,鼓勵學生主動探索,不僅要識別出遷移文本中的主導主題,還要細致入微地比較課堂文本與拓展文本在主題表達上的異同點,分享自己對這兩類文本的個人喜好與見解。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賦能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背景下,學生不僅能夠深化對單元主題的理解,還能在不知不覺中鞏固和拓展自己的詞匯庫,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市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