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內生動力 讓“躺平”教師“站起來”
作者:溫 霞 侯 強
發布時間:2024-11-21 11:06:5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近年來,受教師個人思想、家長配合情況、學校管理體系改革、政策變動等因素的影響,一部分教師出現“躺平”現象。為了激發教師內生動力,讓“躺平者”站起來,讓“奮斗者”更努力,有效凝聚合力,助推教育發展,漢中師范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漢師附小”)從思想建設、行動感召、教師護航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積極探索。
學校領導班子通過深入調研、廣泛座談等方式,聽取一線教師意見建議,深入挖掘教師“躺平”的深層次原因,將學校管理理念作為切入口,樹立“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新理念,將原來的“馭人之術”轉變為“成人之道”,逐步調整管理方式,以適應整個社會經濟文化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變化,激活每一位教師持久的內在發展自覺,逐步改變重“事”輕“人”的行政化思維方式,營造溫暖和諧的校園環境,以開放的姿態給教師留出自主發展的空間,適度“留白”,為教師提供更多的“選擇性路徑”,為其個性發展與自主創造提供機會、搭建平臺,讓教師在實踐與創造中提升師能,凝練智慧,實現成長。
推行黨建引領行動,打造堅強堡壘
率先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堅持把黨建工作貫穿在辦學治校、教書育人的全過程,增加黨性教育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比重。堅持以“五星創建·雙強爭優”為引領,在強化學校黨總支、校區黨支部、黨小組、黨員組織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創新黨小組長、教研組長、火種小組觀察員“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全校82名黨員均衡分布在36個教研組內,其中20名黨員擔任教研組長,在負責組內業務研討、教學研究的同時,也要負責黨員、群眾的學習組織、思想教育等。同時,學校依托黨員教師“雙培養”“火種計劃”,大力推進教師理論學習制度化,通過舉辦“領航讀書會”,打造“一組一品牌”理論學習平臺。目前,已通過學校公眾號向社會推出領航讀書會100期,開設線上學習專欄,持續推出視頻、圖片、案例等學習材料160余期。
推行教師感召行動,凝聚強大合力
漢師附小努力構建溫暖、和諧的校園環境,學校黨總支書記與校長步調一致,黨政同心同德示范引領,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全面落實“黨組織書記訪教師”制度,深入開展“察師情、幫師困、助師能、解師難”活動,走進教師家庭,走進教師內心,用溫情感召教師愛校、樂教。漢師附小在“雙家訪”的基礎上,開展的“書記、校長訪談日”活動也給教師提供了傾訴、宣泄、尋求支持的平臺和通道。學校管理者做好教師的傾聽者,尊重并關注每一位教師,在真誠傾聽中了解教師的需求,并積極提供解決措施。同時,學校將行政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和教室設置在一起,以便及時了解實情,當好教師的幫手。用實際行動落實“我們的教師我們捧”,并通過隆重的儀式活動記錄每一位教師的點滴進步與成長,讓他們在正向反饋的氛圍中持續成長。
推行教師護航行動,筑牢堅強后盾
關注教師的現實起點與發展需求,實行行政領導人負責制,堅持重心下移,俯下身子走進教師的生活與工作,準確掌握每一位教師的實際情況,及時給予教師有效支撐與幫助。面對普遍存在的學生違規違紀教師卻“不敢管”“不會管”的問題,在深入組織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的基礎上,成立學生管理工作專班,廣泛收集、整理各年齡段普遍存在的學生違規違紀的行為與表現,深入研判,聯合家委會、學生代表和公檢法等部門依法制定了《漢師附小校紀校規及學生管理辦法(試行)》《漢師附小校紀校規執行申訴制度》,保障教師依規依據履行職責,切實維護教師職業尊嚴,為教師打造一個安心、熱心、舒心、靜心的從教環境。
推行變革創新行動,成就職業幸福
學校高度重視教師的改革精神和創造能力,充分賦予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探究、創新創造的機會。堅持以活動育人,鼓勵教師在活動與實踐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并及時為教師的創造成果搭建展示的平臺和輸出的窗口,讓教師感知自身價值與職業幸福。依托藝術節展示活動、雙師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制作《燃情附小,熱辣童年》影片、把鋼琴從音樂教室搬到室外大廳等一系列舉措,幫助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獲得職業幸福感。
推行評價改革行動,過程結果并重
評價不僅僅是結果,更要關注過程。學校堅持放大教師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讓每位教師都能自信滿滿。探索基于“發現典型—培育激勵—帶動全體”的路徑,巧妙運用多種培育和激勵方式,堅持在細微之處見偉大,在平凡之中樹典型,促進教師的師德成長和專業發展,并引領其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帶動身邊的教師成長,成就了一批又一批“附小好老師”。一方面,對于取得成績和榮譽的教師進行大力宣傳,把表彰做到極致,讓被表彰的教師在心中烙下自律的印記;另一方面,落細落實每一項活動的方案與評價標準,把對教師的評價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和過程中,讓真正用心和擁有智慧的教師能被發現。
推行教師嚴管行動,鍛造過硬隊伍
堅持“高線引領”與“底線堅守”相結合,建立科學、規范、高效的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機制,充分發揮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五位一體”監督體系,通過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創新推行“從小處著眼、人人過關”,深入排查問題線索、建立個人臺賬,堅持失責必問、問責必嚴,嚴肅治理師德突出問題,對違反師德師風的問題進行嚴肅查處,讓制度不再是擺設,更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和震懾力,讓規矩意識成為鐵律。堅持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用“同類事”教育“同類人”,讓教師思想有警戒、言行有分寸、心中有敬畏。
推行正向引領行動,激勵擔當作為
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深入挖掘選樹師德典型。通過設立“優秀共產黨員”“師德標兵”“先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優秀輔導員”“信息化先進個人”“安全管理標兵”“先進教研組”等獎項,選樹真正奉獻教學一線、無私關愛學生,在平凡崗位上踏實工作的先進典型。同時,堅持“每周一師”,在公眾號上每周推出一期“身邊的榜樣”,面向全體教師,重點是普通一線教師,從細微處著手,發現和弘揚他們的閃光點,讓所有教師都能有機會感受努力工作的幸福體驗。
推行思政建設行動,錘煉政治素養
學校秉承“協同”教育思想和“學無涯,行無疆”的辦學理念,全力推進“大思政”建設,以陜西省教師發展研究院“教師發展研究計劃項目”的《基于漢中地域文化的學校大思政教育生態構建實踐探究》課題為抓手,整合多方資源,協同多種要素,努力構建基于漢中地域文化的學校大思政教育生態環境。在實踐中通過盤活大資源、構建大陣地、打造大先生、建立大聯合,突破傳統思政課的時空與地域局限,構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錘煉出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隊伍。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學校和諧溫暖、團結向上的校園文化基本形成,家校共育成效顯著,家長滿意度達98.2%。兩個黨支部分別被市直機關工委授予“雙強示范”和“五星”黨支部,學校黨總支被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陜西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陜西省三八紅旗先進集體”等榮譽20余項,被教育部確定為“科學教育實驗校”。學校建成省“領航校長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工作坊”“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等11個,市學科基地2個;承擔省市級課題研究40余項,教師參與率100%,獲國省市級表彰率90%以上,逐步形成了人人爭先進、事事見成效、時時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改革創新蔚然成風。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全體教師積極探索以創設情景、問題導向、試錯探究、合作交流為框架的課堂教學模式,以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學習,大單元整體推進、多元評價的方式,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及終身學習的能力。100余項教育教學成果獲國省市級表彰獎勵,50余名優秀教師受邀參與過市級及以上學術交流,開展結對幫扶和送培送教活動。
開拓進取成為主旋律。近兩年來,李萬強等10余名教師榮獲省市級教學能手稱號;孫喜仲、宮正軍、陳乾、馬治娟等教師先后被命名為省特級教師、省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彭思雨、惠莎在市直教育系統開展的師德朗誦比賽中取得第一名優異成績;強茹等20余名優秀青年教師在全市第七屆體育舞蹈大賽中拔得頭籌;高陽春等10余名教師代表市直教育系統在全市第四屆職工運動會中取得團體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陳建明老師在全市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教師及后勤管理服務人員“擂臺大比武·技能大提升”活動中,獲心理健康類技能比武第二名。
激情活力持續迸發。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節展示活動,各年級、各班主題各異、形式各異,教師、家長、學生全員全程參與,讓美育在熱烈而繽紛的校園活動中自然發生,師生共同成長。青年教師蔣蘭在活動中脫穎而出,她與孩子們一起精心策劃組織《追尋千年 跨越時空》音樂劇,將臺上臺下變身為大型片場和孩子們歡樂的海洋。在后期的分享交流中,她說:“我享受這個創造與成長的過程,我將用我的一生去追求理想的教育!”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師范附屬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