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藝術歌曲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具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聲樂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當前,在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高校聲樂教學亟待尋求與傳統文化的緊密結合,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藝術修養。基于此,文章對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深入研究,從闡述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應用價值入手,分析當前高校聲樂教學面臨的挑戰,并從多個維度探討古詩詞藝術歌曲優化和完善聲樂教學的方法及路徑,旨在為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詩詞藝術歌曲  高校聲樂教學  實踐路徑


引  言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推進,中華傳統文化逐漸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古詩詞藝術歌曲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情感、哲學和審美追求。然而,面對現代音樂教育的多元化和國際化趨勢,如何將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與高校聲樂教學相結合,成為教育者和研究者關注的焦點。高校作為培養音樂人才的重要陣地,其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藝術修為,探索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和實踐路徑,既是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回應,也是對現代聲樂教育的深化和拓展。

古詩詞藝術歌曲應用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價值

1.弘揚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引入不僅僅是為了音樂教學本身,更重要的是其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深遠意義。作為我國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古詩詞中蘊藏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是現代音樂難以比擬的。古詩詞被賦予旋律之后,它們的魅力會被進一步放大和傳播。學生在學習和演唱這些藝術歌曲時,實際上是在與古代文化進行一次親密的對話,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詠史、抒情、敘事等特點,都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傳統文化的深邃與廣博。學生可通過聲樂技巧展現詩歌的美感,同時也能通過詩歌內容豐富和提升他們的音樂表達。這樣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提高音樂造詣的同時,更加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2.豐富聲樂教學的內容

古詩詞所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情感表達,為聲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情境和背景。學生在學習這些藝術歌曲時,既可以體驗到古詩詞的韻味和意境,還可將其與音樂表演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聲樂技能。此外,古詩詞藝術歌曲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素材和方法,讓教學更加生動和有趣。從古代詩人如李白、王之渙到近代作家如徐志摩、郭沫若等,他們的作品都為聲樂教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通過這些藝術歌曲,學生可以學習到多種聲樂技巧和表演方法,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從而使聲樂教學更加深入和全面。

3.提升學生審美的層次

古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本身就蘊藏了豐富的情感和深沉的哲思,它所描繪的景物、所傳達的情感和情境,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刻的審美體驗。當學生在聲樂教學中解讀并演唱這些古詩詞藝術歌曲時,他們不僅是在學習歌唱技巧,更是在深化對文化、歷史和人文的理解。每一首古詩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字句都蘊含著某種情感或思考。在演唱過程中,學生會被這些深厚的文化內涵所吸引,進而對作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使學生深切感受音樂的美,在音樂與詩詞的結合中體驗更為豐富和多層次的審美情趣。

4.塑造深厚的藝術氛圍

古詩詞與音樂相結合,其產生的藝術效果如同涓涓細流匯入大海,為高校的聲樂教學帶來一種獨特的情感深度。古詩詞歌曲涵蓋了愛情、友情、山水、節令等多個主題,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使他們能夠更為深入地感悟和體驗古人的情感世界。而當學生沉浸在這種藝術氛圍中時,他們的音樂創作、演唱和欣賞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也有助于構建一個和諧、積極的教學環境。學生在學習和演唱這些歌曲時,不僅能體驗古詩詞的魅力,還可在與同學的合作與交流中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強團隊合作意識。這種藝術氛圍,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每一個學生,使其在學術與藝術的雙重熏陶下,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5.激發創新與探索的熱情

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引入,為學生打開一扇探索與創新的大門。古詩詞中蘊含的意境和情感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不同的旋律、節奏和和聲,將古詩詞轉化為新穎的音樂作品。這種探索與嘗試,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習慣。學生學習與研究古詩詞藝術歌曲,可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深邃與博大,汲取古人的智慧,與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不僅能深度體驗文化與藝術,還能進一步激發其對于創新與探索的熱情。所以,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可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自由的創作平臺,幫助他們釋放自身的創新潛能,培養出更為出色的聲樂人才。

高校聲樂教學中應用古詩詞藝術歌曲面臨的挑戰

1.文化差異與理解困境

古詩詞所承載的深厚文化背景和獨特意境,對于當代的年輕學生而言,可能并不那么容易直接感知和理解。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時間的流逝使得古今之間存在一定的文化鴻溝。古代的生活背景、價值觀和審美取向與現代有著明顯的差異。例如,古詩中常見的“庭前流水”“樓臺煙雨”等意象,對于生活在現代都市中的學生來說,可能并不具備直觀的體驗。另一方面,古詩詞的語言特點和修辭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和理解的難度。復雜的詞匯、古老的語法結構和豐富的修辭都可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這些文化與理解上的障礙,會影響學生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情感投入和藝術體驗。而若不能真正感受、體悟古詩詞背后的意境和情感,學生在演唱時也難以將其情感表達出來。

2.旋律結構與聲學技巧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將古詩詞藝術歌曲納入教學體系時,旋律結構與聲學技巧的挑戰不可忽視。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旋律往往承載著古代音樂的特色和風格,與現代音樂有著明顯的差異。首先,其旋律結構可能更為復雜、曲折,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音樂分析與鑒賞能力。例如,古詩詞歌曲中常使用的五聲、七聲或異調音階,與現代常用的十二平均律有所不同,對學生的聽覺分辨和聲音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古詩詞歌曲在旋律上的跳躍、連續與停頓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和技巧,以準確把握節奏。聲學技巧上的挑戰則更為明顯,在演唱古詩詞歌曲時,往往要求歌者具有一種特定的聲音色彩和發音方法,這與現代流行音樂或其他聲樂種類存在差異。例如,某些古詩詞歌曲可能需要更為濃郁的鼻腔共鳴,或是特定的咬字和吐字方式。不僅如此,古詩詞的語言特點、韻腳和節奏,也對學生的聲學技巧提出了挑戰。如何在保持古詩詞原有韻味的同時,又能確保旋律的流暢與和諧,成為聲樂教學的一大課題。

3.情感表達與現代審美差異

古詩詞歌曲往往蘊藏著古代文人的深沉情感和對世界的獨特觀察,這種情感的細膩與深邃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人的審美觀念和情感訴求也發生了變化。相對于古代文人那種對自然和人生的微妙觀照,現代人更偏向于直接、鮮明的情感表達。這使得古詩詞歌曲在傳遞情感時可能與現代聽眾的情感認知存在一定距離。古詩詞中的某些意象、隱喻或情感暗示,可能需要一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知識來加以理解。對于沒有這方面知識背景的現代學生來說,無疑會增加理解和感悟難度。此外,古詩詞歌曲在旋律、節奏和音色上的選擇,可能與現代音樂存在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使得古詩詞歌曲在情感表達上更為內斂、微妙,但現代聽眾可能更偏好那種直接、明快的情感呈現方式。如何使古詩詞歌曲的情感表達與現代審美產生共通,幫助學生跨越時代與文化的鴻溝,更好地表達古詩詞歌曲的情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4.教材選擇與適應性問題

古詩詞歌曲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不同的歌曲適用的教學場景和學生群體可能各不相同。首先,古詩詞的內容和意境往往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知識,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意義和內涵。而在現有教材中,有的對背景知識介紹不充分,導致學生在學習歌曲時感到困惑,難以深入領悟歌曲的真正魅力。其次,古詩詞歌曲在音樂結構和技巧上與現代歌曲有所不同。如果教材不能有效介紹和解析這些技巧,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感到力不從心,難以掌握。再次,古詩詞歌曲的選擇和編排,需要與現代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相匹配。而一些教材選擇的歌曲因過于復雜或與教學大綱不符,在實際教學中難以應用。最后,教材的形式和設計也影響其適應性,一部好的教材不僅要內容豐富,還要布局合理、示例豐富、解釋明了,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因此,選擇符合現代教學的教材,已成為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5.創新與傳統的平衡考量

在現代教學環境中,如何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教學的方法和審美觀念相結合,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任務。過于強調傳統可能會導致學生覺得內容陳舊、難以接受,而偏重創新則可能會偏離古詩詞的原始魅力和意境。如何在教學中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讓學生既能感受到古詩詞的深邃與魅力,又能在現代背景下有所共鳴,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傳統的歌曲往往有其固有的音樂結構和表現方式,而現代的聲樂教學多強調技巧的掌握和情感的表達。在教學中,教育者應思考:如何讓學生既能掌握傳統的技巧和方法,又能引導他們進行創新性的探索和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現代學生的審美觀念和接受方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教育者需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更新和改進,使教學在傳承傳統的同時,又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

古詩詞藝術歌曲應用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路徑

1.加強跨學科的文化融合

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成為加強跨學科融合的一個重要方向,可將聲樂與文學、歷史、美術等學科結合,展開合作,組織跨學科的講座或研討會,讓學生從多維度去理解和體驗古詩詞的背景和意境。例如,可以邀請文學院的專家為學生講解詩詞的創作背景、文化內涵,再結合聲樂教學,引起其探索詩詞在音樂中的表現。還可制訂跨學科的課程計劃,如結合美術學院開設的“古詩詞與書法藝術”“古詩詞與繪畫藝術”等課程,讓學生在學習聲樂的同時,深入了解其他藝術形式與古詩詞的結合點,探索如何將不同形式的藝術融合到聲樂表演中。教師可以組織聲樂、戲劇、舞蹈等多學科的學生共同完成一部以古詩詞為主題的音樂劇或舞臺表演,每個學科的學生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創作空間,共同探索跨學科的藝術融合方式。另外,借助校外資源也是一個有效途徑。高校可與文化機構、博物館或藝術團體合作,組織學生參觀、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古詩詞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結合。

2.深化傳統旋律的研究探索

傳統旋律,作為中華文化深厚的代表,具有獨特的韻律、和聲和情感表達。為了更好地挖掘并運用這一寶貴資源,教師可以從古籍、民間搜集和整理傳統旋律,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或逐漸失傳的旋律,為教學和研究提供豐富的素材。教師可研究古代的音樂理論和旋律結構,如五聲、七聲等旋律體系,探索其背后的音樂哲學和審美觀念。例如,運用音樂分析軟件,對傳統旋律的節奏、旋律、和聲等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內在的規律和特點;在聲樂教學中,鼓勵學生運用傳統旋律,如對其進行變奏、改編或與現代音樂元素結合,創作出具有創新性的作品。高校可與其他學校、研究機構、音樂團體開展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傳統旋律的研究方法和教學應用,以研討會、工作坊、音樂會等方式,加強經驗交流和成果分享。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赴各地進行實地考察,體驗并了解不同地區的傳統音樂文化和旋律特色,探索古典旋律背后的歷史背景,了解其與當時社會、文化、歷史事件的關聯,讓學生建構更為豐富的知識體系。

3.構建審美融合課程

為確保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得到更加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同時也滿足當代大學生對美學體驗的新需求,要構建培訓古詩詞歌曲與現代審美的融合課程。如,對比古代審美與現代審美:通過深入探討古代審美與現代審美的差異,幫助學生理解兩者的內在聯系與區別,以及如何在古詩詞藝術歌曲中實現審美的融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審美培訓:引入西方的音樂與藝術審美理念,通過比較分析,組織學生探討如何在古詩詞藝術歌曲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藝術活動,如戲劇、舞蹈、視覺藝術等,鼓勵他們從多種藝術形式中汲取靈感,進一步豐富自己的審美體驗。互動式討論與案例分析:選取一些成功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現代改編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討論,并鼓勵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跨學科合作與項目實踐:與其他學科,如藝術設計、舞蹈、戲劇等進行跨學科合作,設計并實施一系列的融合課程項目,旨在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4.篩選與更新教材資源庫

高校應篩選并更新教材資源庫,同時確保教材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定期評估與審查:至少每學期對現有的教材資源庫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和審查,以確保其內容與當下的教學需求和學術趨勢保持同步。學術研究與市場調研:通過參與各種學術會議、研討會或工作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學方法,并要結合市場調研,確保教材內容的前沿性和市場接受度。教師與學生的反饋循環:鼓勵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提供關于教材的反饋,這些反饋將成為教材更新的重要參考。多媒體與技術整合:考慮到現代教學的多樣性和技術的迅速發展,篩選那些能夠與多媒體資源和最新技術工具相結合的教材。跨學科與文化的融合:選擇那些能夠體現跨學科知識和多元文化融合的教材,以滿足現代學生的全球化視野和跨學科的學習需求。持續培訓與專家引導:為教師提供持續的培訓,確保他們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最新的教材資源,同時邀請領域內的專家進行指導和建議。

5.均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可均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質量。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古詩詞的意境、節奏和韻律,而不僅僅死記硬背理論知識,這種方法能夠更讓學生深入地理解古詩詞的魅力和內涵。互動性教學:采用小組合作、角色扮演和模擬等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氛圍,理解并實踐古詩詞的表達。模塊化教學: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模塊,如基礎知識、技巧研究、實踐操作等,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和興趣選擇學習內容。案例研究:引入真實的古詩詞藝術歌曲表演案例,分析其在舞臺上的表現方法和技巧,為學生提供實際的操作經驗。技術融合:結合現代的音響和燈光技術,創造一個更加真實和生動的舞臺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表演。教師培訓:定期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使其能夠更好地掌握均衡傳統與創新的教學方法。通過上述方法,能夠更好地融合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傳統特色與現代的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結  語

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為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文化素養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因此,高校教育者要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深入研究古詩詞與音樂的結合點,并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積極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以保證古詩詞藝術歌曲教學的系統性與深度。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從而培養起對傳統藝術的深厚情感,推進聲樂教學走向更高的境界。

參考文獻:

[1]李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與高校聲樂教學的融合思考[J].藝術評鑒,2023(8):102-105.

[2]應秋昱.試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聲樂教學價值[J].當代音樂,2022(2):45-47.

[3]陳哺囡.古詩詞藝術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實踐策略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23,37(3):75-79.

[4]樊引娣.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以《關雎》為例[J].時代報告(奔流),2023(8):46-48.

[5]寧馨銳.中國古詩詞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藝術評鑒,2022(4):111-114.

[6]趙文佳.文化自信視域下古詩詞藝術歌曲聲樂教學改革研究[J].戲劇之家,2023(20):65-67.

[7]郭慧珍.古詩詞藝術歌曲融入《基礎聲樂》的教學改革研究[J].藝術評鑒,2022(23):91-95.

(郭瑜:西安美術學院藝術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