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改進途徑研究
作者:劉 陽
發布時間:2024-11-14 15:29:52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在以往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普遍更偏向于英語知識的傳授,使大多數學生只掌握了基礎的英語知識,而無法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靈活應用。因此,調整優化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是一項必要性的工作。基于此,本文對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改進的必要性進行探究,指出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改進的途徑。
[關鍵詞]就業導向 高職公共英語 教育模式 改進途徑
引 言
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英語可促進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但許多高校在公共英語教學時,依然存在教學模式相對落后、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工作和就業需求銜接性不足、英語教師職業能力偏弱等問題。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師必須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緊密圍繞著就業需求來調整教育模式,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促進公共英語教育實效的提升,保障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就業需求更為匹配。
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改進的必要性
1.促進學生知識積累與鞏固
高職學生由于自身的基礎不夠扎實,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不足,學習能力普遍偏弱,因而以就業為導向開展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改革工作,讓學生明確英語學習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公共英語學習動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高職公共英語在以往的教學中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基本是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學習,整個參與過程過于被動化,而以就業為導向改進教育模式,可提升教育活動的針對性,促進學生知識的有效積累和鞏固。
2.助力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提升
高職院校歷來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授,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也是以未來的順利就業為主要目的,但部分高職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具有涉外性,英語能力偏弱會制約其職業發展。由此可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和學生職業發展具有較高的關聯性,因而必須提升對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視度。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改革,提升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學生通過系統地學習英語詞匯與語法,掌握更多實用性的英語技能,可促進其職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3.促進學生綜合知識素養的培育
經濟一體化發展大趨勢下,學生有更多應用英語的機會,如在和外企員工溝通過程中,學生需要利用英語,在外貿企業工作同樣也需要英語,因而基于就業導向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改革,可使學生的綜合知識素養獲得有效培育,從而促進職業潛能的提升。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是在傳統英語教學基礎之上,融入和專業就業相關的英語知識,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提升專業素養及就業能力。
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生英語基礎薄弱
從高職生的實況來看,大多數的英語基礎都相對薄弱。雖然經過初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但很多高職生在英語知識方面只是略懂皮毛。學生要達到就業所需的英語水平,進入高職院校后需要開展全方位的培養,日后有任何的涉外交際才可做到簡單的交流。大部分的高職生都缺乏英語學習動力,根源在于尚未認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普遍都認為學好專業知識即可,英語對日后的就業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正是在這些因素影響之下,高職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不高,英語基礎普遍薄弱。
2.教育理念較為落后
目前部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理念落后,尚未凸顯以就業為導向的要求,忽略學生未來就業中必備的英語知識教學,使英語教學不符合學生的就業需求。盡管高職院校已引入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但語音室基本是英語專業學生使用,平常的公共英語教學基本是利用多媒體教室,甚少應用專業的語音室。在聽力教學時,基本是播放聽力錄音,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速度,經常蒙混過關。而平常都是通過簡單的情景模擬來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只有極少數學生參與其中,無法實現所有學生的有效訓練,在此情形之下培養的學生不會聽也不會說。
3.職業能力培育缺失
從如今各高校的公共英語教學實況來看,最為顯著的問題之一是職業能力培育模塊的缺失。英語教師基本是以高中英語基礎為主開展教育工作,旨在促進學生積累更多的英語常識知識。教學模塊主要有聽力、閱讀、寫作等內容,就業相關內容甚少涉及,通常只有學生在專業學習時遇到某個英語知識點向教師提問時,教師才可為學生答疑解惑,并適當地延伸知識點。在此種未涉及職業能力培育的公共英語教學模式之下,很難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
4.教師能力尚待提升
從目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師隊伍實況來看,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管理經驗,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無法顧及全體學生,難以在就業方面為學生提供有效指導。而教學模式改革也提升對教師的要求,除了要求英語教師有扎實的英語功底外,還需掌握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大多數英語教師因缺乏課堂教學管理經驗,難以對學生的實際需求有精準把握,無法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使部分學生的學習動力減弱,從而影響英語教學的實效。
5.教學評價不夠科學
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學成果的重要反饋,其不僅要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也應對教學能力進行評價。如今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開展公共英語教學評價時,都并未在評價指標中納入職業英語能力這項內容,考評工作更加偏向于學習結果,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甚少,導致評價覆蓋范圍不夠全面,評價結果的科學性也相對不足。此種評價模式,讓學生認為公共英語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最終的考試成績,經常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日常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動力不足。
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改進的原則
1.動態性原則
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積累經驗,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動力,使學生轉變被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應具有動態性,結合學生的需求差異及教學內容的不同,對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并圍繞著學生特性來設置多元化的標準,促進學生明確自身的閃光點,提升他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2.以人為本原則
部分英語教師固守傳統理念,不愿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課堂中仍以教師扮演主導角色,教師負責發布任務,學生負責執行任務,在此種課堂中教師的“教”是重點。因此,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凸顯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有效提升學習成效。英語教師在課堂中應著重發揮指導作用,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學生需要幫助時提供及時適當的指引。
3.差異性原則
在之前的教學活動中,考試成績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成績好的學生所受的關注度較高,在這種觀念影響之下,只會使成績較差的學生自信心越來越弱。因而,公共英語教學需體現差異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教育工作,除了多加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對學困生也應多加關注,結合學生能力的差異來設置難度不一的任務,使所有學生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
就業導向下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的改進途徑
1.依據市場需求建設課程體系
高職公共英語教育模式改進,必須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來調整課程內容,確保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語應用能力,成為市場所需的人才。首先,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需著重提升對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保障學生職業發展需求獲得滿足,要緊密圍繞著學生的發展需求來設定教學目標。同時,應圍繞著知識積累和專業水平提升來設計教學內容,提升內容的針對性,并對公共英語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其次,就業為導向設置英語公共課程內容,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提升英語學習和專業內容學習的銜接性,促進學生提升英語應用水平。最后,各國間的交流愈發密切,作為通用語言的英語也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應用,高職生若是能夠學好英語,能增加就業機會。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還應適當地融入就業能力相關知識,讓學生掌握更為實用的英語知識。
2.以就業為導向創新教學模式
高職公共英語教育需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積極探索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進模式。公共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提升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培養的重視度,使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得以提升,在課堂中多加安排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口語水平與應用能力可獲得顯著提升。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還需積極引入現代化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應注重實施分層教學手段,使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都可接受與之能力匹配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提升教學工作的針對性。
3.注重英語教師專業素質提升
公共英語教師除了英語理論知識基礎要非常牢固外,還需有較強的知識應用能力,可組織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獲得良好的實踐鍛煉。高職院校還需以就業為導向促進英語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讓教師素質實現不斷提升,如安排院校內的英語教師或不同院校英語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各自的教學經驗,通過交流促進教學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師的能力水平。高職院校應注重英語教師隊伍結構優化,積極引入高素質的英語人才,不斷補充新鮮血液,尤其是社會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可在就業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指導。
4.組織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
就業導向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提升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度,通過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有效提升。學生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可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英語水平也可真正得以提升,如可通過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用英語來交流,分別扮演不同崗位的人員,并引入先進設備提升工作模擬的真實性。同時,也可讓部分學生扮演客戶,對不同崗位的學生提問,所有的學生在此模擬活動中都通過英語進行交流。完成工作模擬實踐活動后,可讓學生對活動進行總結,通過此過程提升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5.構建科學的教學評估體系
為確保教學評估工作更為有效,必須建設科學的評價標準,在傳統教學評估體系中納入就業基本素質與能力指標,確保評價結果對英語教學調整提供有效參考。公共英語教師在評價工作開展時,應注重多種評估方法的結合應用,確保對英語教學成效進行全方位評估,得出更為精準的評估結果。
結 語
綜上所述,就業導向下的公共英語教學,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將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確保教學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在具體工作開展中,公共英語教師應轉變自身老舊的教育理念,以就業為導向來調整教學模式,設置課程體系、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強化教學評價工作,讓所有英語教師和學生都要意識到公共英語技能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參與公共英語課堂,確保學生掌握的英語技能具有時效性和實效性價值。
參考文獻:
[1]楊月秀,黨菱婧,楊鵬.就業導向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銜接探索[J].英語廣場,2024(10):116-119.
[2]騰媛.就業導向視域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策略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3(19):114-115.
[3]周彬.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應用型本科公共英語金課設計研究[J].海外英語,2022(2):154-155.
[4]王彩虹.學前教育專業公共英語教學創新路徑研究——基于就業導向[J].現代交際,2021(21):194-196.
[5]洪彩虹.基于就業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分析——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J].海外英語,2023(10):99-101.
[6]李玲.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學前教育英語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2023(1):87-90.
[7]劉青.就業導向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策略探析[J].海外英語,2024(5):218-220.
(劉陽:陜西開放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