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時期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新理念和新要求,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本文以《理財方案設計》課程為例,通過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的培養模式,采用“線下+線上+線下”多元混合式教學,幫助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核心就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  “崗課賽證”  混合教學  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陜西省十四五教育規劃2022年度課題“陜西高職院校專本銜接人才培養優化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GH22Y1805);西安歐亞學院科研創新團隊(項目批準號:2021XJTD09)


引  言

近年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相繼印發,將焦點集中在職業教育“提高質量、提升形象”這兩個核心任務上,促進高職教育質量的提升和教育的增值賦能。高職院校需要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及課程教學改革,切實保障學生核心就業能力能夠符合新時代社會用人需求。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中,著重提到要“推進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這不僅是學校“提高質量”的重要發力點,也是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提升就業能力的有效路徑。

高職《理財方案設計》課程教學痛點

基于對西安歐亞學院2019級~2021級340名高職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專業及金融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問卷調研、學生訪談、課堂觀測及校企合作企業訪談結果分析顯示,目前在課程授課中存在如下問題。

1.傳統混合式教學效果不佳

由于該門課程理論內容范圍廣,課時有限,在嘗試使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效果甚微,學生在缺乏實時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較弱,導致課前理論未預習、課中實訓任務難推進、整體學習效率受影響、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2.學生個體差異關注度不夠

現有教學中忽視個體差異,沒有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掌握程度設定差異性的教學及評價方法。學生缺乏合作意識,不懂得如何分工協作,教師也忽視了對學生合作關系建立的引導。考核缺少個體評價,考核方法有效性不足。目前的考核方式無法有效衡量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尤其是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達成度。

3.學生適應工作崗位難,實踐學習流失率高

目前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課程能力目標達成度低,學生缺少就業技能。通過走訪合作企業調研結果顯示,原有《理財方案設計》課程教學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與理財經理實際工作所需能力有較大差距,學生畢業后無法勝任理財經理或相關崗位工作,尤其是基礎的溝通表達能力較弱,無法實現與客戶良好關系的建立,導致在第三學年實踐學習過程中學生離職率高。同時,目前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校企合作的企業方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參與度較低,企業僅接收第三學年需要完成實踐學習任務的學生。

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崗課賽證”融通的教學設計

1.轉變教學理念,明確課程目標

針對上述教學痛點問題,首先需要轉變本門課程單純講授知識、考取相關資格證書的教學理念,應以學習效果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通過不同渠道自主尋找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挑戰性的真實項目實訓幫助學生進行理財實踐探索,綜合系統思考問題,訓練溝通表達能力,最終具備真實崗位工作的能力。

職業院校應基于行業最新的崗位需求、勝任能力標準來進行人才培養。本門課程根據工作崗位、課程定位以及教學現狀確定學習目標,然后根據目標構建課程體系,也就是以理財經理典型工作過程為主線重構課程內容,通過“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理念支撐目標的達成,將合作企業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真實客戶案例經過脫密處理后用于教學,以工作實踐反哺教學,并邀請企業參與到課程授課環節,把最新的實踐發展經驗及社會需求傳遞給學生。教學內容對標國家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同時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融入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能夠通過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提升就業競爭力。教學設計理念如圖1所示。

20241114152316053-52-55d4a.png

2.對接崗位需求,重構課程體系

(1)聚焦典型工作任務,助力課崗無縫銜接

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中,作為專業課程學習標準的“崗”,需要課程內容的設置包含行業發展知識、技術、工藝以及方法層面上的新需求。因此,在調研江海證券、中信銀行、交通銀行等金融龍頭企業的理財經理崗位后,分析該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整合最新崗位勝任能力要求并融入新的職業標準,依據高職學生學習特點以及認知規律,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進行課程內容重構,將理財經理的工作流程通過系統化歸納為收集客戶信息、分析客戶信息、確定理財目標、選擇理財工具、制定理財方案、運行跟進方案等6個步驟,并將其融入教學中去,將教學內容重構為初識理財規劃、收集客戶信息、分析客戶信息、理財方案設計、綜合理財方案等五個模塊,如圖2所示。

20241114152316091-52-00629.png

將這6步工作流程分別在現金規劃、投資規劃、保險規劃、消費規劃、教育規劃、養老規劃6個模塊中重復練習,將工作流程經過這6次教學化處理,按照職業成長規律和認知學習規律,從手把手教,到搭把手幫,最后到放開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相應理財規劃方案設計。通過比較學習的方式,實現學習能力的遷移、內化、提升,進而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2)扎實推進融證入課,關注技術技能綜合培養

在這個新時代的大環境中,“課證融合”已經成為連接職業教育和勞動就業兩大體系的關鍵部分。其核心理念是利用證書作為傳遞工具,確保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之間的相互認可,從而培養出具有多方面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與本課程相關的證書主要有1+X金融智能投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家庭理財規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理財規劃師執業證書等,本課程選取1+X金融智能投顧職業技能等級(中級)證書作為試點,將證書的考核內容融入教學內容中,使學生在課程學習的同時獲得職業技能等級認證。2022年學院學生該證書通過率為95%。

(3)歸納問題解決思路,注重學生系統思維培養

該課程使用脫密后的客戶案例覆蓋各模塊知識內容,每個案例解決的過程也是為學生未來獨立解決問題提供一個示范,旨在幫助同學們在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總結抽象出問題解決的一般性思維路徑及方法,也就是從獲得咨詢到制定計劃、進行決策、實施方案、檢查方案執行過程到最終的評價及反思。這也就從能力的提升上升到思維的鍛煉。

(4)對標職業技能競賽要求,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緊密對接相關行業企業發展所對應的不斷變化的崗位需求及職業標準,在本門課程體系建設中對標“全國職業院校銀行業務綜合技能大賽理財經理崗位”“黃炎培杯全國大學生財富管理(投資理財)知識技能大賽”等競賽的專業知識、技能考核要求,并將往年競賽案例融入課程教學模塊中,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5)專注潤物細無聲,提升課程思政效果

通過整合金融企業和金融專業課程中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旨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財觀念。《理財方案設計》課程不只是注重培養學生在金融領域的專業技巧,還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思想和道德品質,例如愛崗敬業、遵守職業道德等。該課程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遇到的案例中,潛移默化引導學生,部分案例如表1所示。

20241114152316195-96-364aa.png

20241114152316195-96-364aa.png

3.豐富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

(1)喚醒賦能,寓教于樂

教師應該是培養學生用表現展示理解能力的指導者,而不是將自己的理解告知學生的講解者。所以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及潛力,在教學環節采用反向設計法,即先設計教學所期望達到的具體目標,根據具體目標設計課程效果評價方法,再根據具體目標和評價方法設計學生學法,最后根據目標、評價、學法來設計教法,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和“以學習效果為中心”的原則貫穿到課程設計中去。在評價方法及學生學法的設計上,采用搶答、辯論、接龍、連連看、消消樂、大家來找茬等高職學生喜愛的游戲方式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知識融入游戲環節,寓教于樂。見表2。

20241114152316219-39-22386.png

(2)多元混合,助力成長

由于高職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性較弱的特點,絕大多數學生并不能主動完成線上理論部分內容的自主學習,導致傳統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甚微。為此,本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元混合式教學”,使線上與線下資源有機組合。將理論知識采取線下下發任務卡的方式,說明下節課上將進行的教學活動以及活動的評分規則,來激發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接下來讓學生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去進行線上課程的自主學習,滿足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需求,“線上”通過大學生慕課選定的優勢課程資源,并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網絡短視頻平臺提供理論內容學習資源,可以讓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掌握基本理論知識點,并通過線上測試、討論等形式檢驗學習效果。在“線下”設置環環相扣的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實訓部分除了在課堂時間充分用于理財規劃技能訓練外,同時也利用“線上”的便利性,邀請企業老師在線上進行實際工作情況分享,讓學生提前感受本門課程知識在真實崗位中的應用。課后通過反思與總結不斷優化自己的方案設計。見圖3。

20241114152316151-66-2517e.png

4.技術助力教學,改進教學策略

(1)關注行業發展,對接崗位需求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影響下,眾多工作崗位的勝任能力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需要根據行業發展過程中崗位的新能力需求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匹配相應的教學策略。例如銀行客戶經理普遍使用的房貸計算器大大提高了計算房貸的速度,為了避免傳統教學使用公式計算引起高職學生的畏難情緒,可利用房貸計算器、理財計算器等工具進行相應計算,學生僅需調整規劃年限,利率等數字就可以觀察到這些變量對理財規劃方案的影響,調動起學生探究原因的興趣后再引入相關計算原理,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運用虛仿技術,模擬真實崗位

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提升學習效果。本門課程為了直觀地呈現同學們所選理財產品組合給整體理財方案帶來的影響,選用東方財富投資組合模擬工具,可以每日更新所選投資組合的收益情況,還可以讓同學們互相學習收益率較高的投資組合的投資策略,激發學習興趣及潛能。

(3)信息技術輔助,動態調整方案

教師除了可使用各類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外,也可使用雨課堂、課堂酷等平臺幫助教師課前分析學生學情,課中開展多形式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同時幫助自己實時檢驗學習效果達成情況,進而隨時調整自己的授課進度及課程設計方案。

5.多維教學評價,考評實施成效

為了更加全面地考核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將傳統的僅由教師評價的理論考核轉變為授課教師、學生團隊和行業企業三方評價主體從理論知識及崗位勝任能力兩個維度共同評價。同時注重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從課前、課中、課后的線上學習、課堂互動參與、任務實訓、拓展知識學習、職業技能競賽及對接職業技能證書多方面評價。多維度的考評結果同時可用于教師進行教學總結與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設計。詳見表3。

20241114152539209-81-0e3c0.png

總結與反思

通過“崗課賽證”融通、“線下+線上+線下”多元混合式教學創新改革,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大幅提升,從改革前2017年的課程教學平臺訪問量的18382人次,上升到2023年的77830人次。學生參與校企合作實踐學習,從合作企業的評價一般到良好再到優秀,實習崗位流失率從70%下降到20%。相關職業技能競賽從未獲獎到獲得全國三等獎,再到獲得全國一等獎,教學效果穩步提升。

由此可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下高職“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可提升高職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在當前“提高質量、提升形象”的兩大任務下,為實現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應結合地方產業發展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定位好專業培養的目標,依據崗位勝任能力重構專業課程內容,并通過對標技能競賽,對接職業相關證書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不斷創新探索“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

參考文獻:

[1]張慧青,王海英,劉曉.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21):27-34.

[2]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

[3]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教育與職業,2017(13):5-12.

[4]趙炬明,高筱卉.關注學習效果:建設全校統一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五[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5-20.

[5]熊宏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助推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融合改革與創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5):1-4+16.

(陳妍冰:西安歐亞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