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困境與實踐探索
——以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作者:邢 平 陳紅梅 伊遜智
發布時間:2024-11-14 11:14:46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高職院校承擔著為國家經濟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培養高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任務,高職學生必須具有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素養,高職院校要扭轉重技能訓練、輕人文素質培養的傾向,重視文明禮儀教育。通過分析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現狀,發現主要存在學校對禮儀教育工作不夠重視、禮儀師資力量不強、學生禮儀教育基礎薄弱、禮儀教育教學不成體系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從高度重視禮儀教育工作、加強禮儀師資隊伍的建設、構建高職禮儀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學生文明禮儀素質四個方面,結合禮儀教育、教學和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的禮儀教育之路。
[關鍵詞]新時代 高職院校 禮儀教育 實踐 探索
基金項目:2023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23GZ030);2023年陜西省教師教育改革與教師發展研究項目重點項目(SJS2023ZD026)。
引 言
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學禮,無以立”,學習禮儀歷來是中國人修身養德的基本途徑,對建立道德觀念、塑造人格精神、培養文明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禮儀教育是中華優秀文化教育基因和教育傳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通過禮儀教育,探尋以禮儀文化凝聚起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用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深厚的民族精神滋養文化自信,貫穿學生素質教育全過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使學生自覺修身以禮,汲取禮儀文化力量,增強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內生動力,培養面向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新質生產力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促進學生盡快適應社會,奠基職業發展,助推個人成長成才。
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高職院校對禮儀教育的重視不夠
(1)院校對禮儀教育認識不夠。政策導向重視“器”的培養,忽視“人”的培育,強調技術技能教育訓練、忽視人文素質培養,認識不到禮儀教育是提升學生全面素養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在學校的教育戰略中缺失禮儀教育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中沒有把禮儀教育納入其中。
(2)院校對禮儀教育投入不足。在禮儀教育方面,資源配置、師資配備、資金財力投入等嚴重不足,既不能保證基本的禮儀教育教學人員配置,也不愿保證基本的教學訓練場所;不能配齊應有的學習訓練設施設備,使禮儀教育教學實施過程處處受限,影響學習效果。
高職院校對禮儀教育倡導不力。禮儀教育在高職學院處于教育邊緣,倡導要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強化禮儀教育往往只是泛泛而談,并沒有傾力而為。禮儀教育體系不完善,禮儀教育走過場:禮儀教學單調無特點,學生學習走形式;禮儀活動少內涵;禮儀實踐缺文化,沒有結合學生素質培養通盤考慮,不能有效發揮禮儀教育作用。
(3)院校對禮儀教育的評價有失公平。受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影響,評價學生唯分數論,不注重學生禮儀修養,對禮儀教育評價失位,沒有把禮儀教育納入評價體系,沒有禮儀教育質量和效果考評,對禮儀老師和學生都不能公正評價,不能形成正向激勵機制和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
2.高職院校的禮儀師資力量不強
(1)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高職院校沒有實力招聘高校畢業的禮儀人才。一般高校沒有禮儀教育專業,民航、外交等外事學院等培養的禮儀專業人才屬于高素質稀缺人才,能夠勝任禮儀教育,高職院校沒有吸引力;學校對禮儀教師培養和引進也不重視;很多高職院校人文類教師被邊緣化,禮儀教師一有機會,便會轉崗;外聘兼職教師,因為待遇不高很不穩定,這些原因導致禮儀教師數量不足。
(2)教師教學水平不高。擔任禮儀教育工作的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禮儀教育,專業知識儲備量少,教育教學不夠專業和規范,外出培訓學習機會不多,參與學術研究和交流渠道有限;有些禮儀教師對禮儀教育缺乏深刻認識,把禮儀教育教學視為一般教學任務,忽視禮儀教師身教勝于言教,不重視提升自身修養,職業責任感不強,形象不得體,不僅對學生沒有起到教育引導,反而影響禮儀教育效果。
(3)缺乏教師激勵機制。對禮儀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多數高職學院對禮儀教師的考評激勵機制不完善,不認可禮儀教師的專業資質,使得禮儀教師在學院既沒有專業技術上升渠道也沒有行政職級晉升空間,使得門檻高又不被重視的禮儀教師崗位少人問津,供需嚴重失衡,禮儀師資隊伍建設成為高職院校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
3.高職院校學生禮儀教育的基礎薄弱
(1)禮儀養成教育缺失。學生中存在禮儀文化修養欠缺、行為習慣失當現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學校,部分家長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認知能力有限、疲于應對生活,只介意對孩子物質的滿足,不重視禮儀教育和綜合素養教育,自身不能示范引導,導致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
(2)受社會環境不良影響。學生成長于信息爆炸時代,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和社會上有些不良風氣影響,面對全球化、信息化帶來的各種思潮激蕩和外來文化沖擊,缺少對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學習,加之經濟高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導致部分高職學生急功近利,為了將來的謀職,將關注點過多集中于知識性和技能性學習,忽視素質教育,冷落禮儀教育。
(3)禮儀學習認知偏弱。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自身認知有限、人文素養積淀不厚,不能自覺吸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禮儀元素和接受現代文明熏陶,不會進行自我教育彌補素養的欠缺。普遍認為重要任務是學習專業技能,獲取專業資格證書,對于如何在社會生活中與人建立和諧關系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導致禮儀知識缺失、人文意識淡薄、人文素養亟待提高。
4.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課程未能形成體系
(1)構建課程體系的原則不明確。高職院校禮儀教育長期以來,成為一種必要而不重要的形式教育,所以對禮儀教育缺乏深入調研和論證,缺少一以貫之的禮儀教育理念、禮儀教育目標和規劃,沒有形成明確禮儀育人標準和建立規范評價體系;對課程體系構成類型、課程內容涵蓋范圍、要求,以及授課形式和類型未做深入研究,未能形成較完善的課程體系。
(2)設計的教育教學內容不嚴謹。因為人才培養方案少有禮儀課程設置,禮儀教育教學沒有目標任務,不能解決禮儀教育目標契合人才培養目標、禮儀課程設置與素質教育配合、禮儀課程內容與日常學習生活聯系、禮儀課程設置與社會實踐活動結合、禮儀課程模塊與專業課程模塊補位、禮儀課程內容與學生學習規律一致的問題,所以禮儀教育內容比較隨意,散見于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素質課程、活動組織等,教育體系不完善,課程設置不嚴謹,缺失嚴肅性、規范性,系統性,不能形成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和正向激勵機制,不能發揮禮儀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的作用。
加強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實踐探索
1.加強對禮儀教育工作的重視
(1)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制度保障。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在學院總體戰略中將禮儀教育列入學校“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在學院頂層設計中規劃禮儀教育,使其成為“九維”育人模式中重要的“一維”,將禮儀教育納入核心教育內容,從教學資源配置、師資配備、教學環境、訓練設施投入、禮儀名師工作室設立等方面給予充分的保障,禮儀教育形成制度化。
(2)建好名師工作室,做好示范引領。選聘具有禮儀教育資質、師德高尚、學養深厚、能力突出的教師為禮儀名師工作室負責人,帶領禮儀教師團隊實施禮儀教育教學和禮儀活動。工作室的課程、活動和講座,帶動禮儀教育風向;帶領參與文明城市建設;禮儀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擴大了學院影響。
(3)抓好典型示范,營造濃厚氛圍。學院禮儀隊訓練和大型社會活動,納入實踐課程,與其他課程教學和考評辦法一致,禮儀隊成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形成校、省、全國三級禮儀技能比賽機制,逐層選拔學生參加學生禮儀參加各類禮儀知識、體操、技能大賽,營造濃厚的禮儀教育氛圍;師生參加升國旗、慶典、紀念等莊嚴儀式;參加“中華禮儀公益萬里行”誓師活動等,在重大活動中感受中華禮儀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2.加強禮儀師資隊伍的建設
禮儀教師是學生文明素養的直接示范者、禮儀教育的主力軍。禮儀教師培養,既要保證教師數量、質量,還要考慮穩定與成長。
(1)禮儀師資隊伍建設的原則
①堅持師德師風為先。政治素質過硬,熱愛教育事業,厚植家國情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守中華優秀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禮儀融入職業教育,堅守中華優秀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
②確保教師數量充足。根據禮儀教育目標,配齊配強禮儀教師。高職教育院校難以招聘禮儀教師,要想方設法把外部招聘和自己培養相結合,保證禮儀教師數量充足。
③嚴把教師準入資格。禮儀教師要綜合素質出色,具有專業資質,文化底蘊深厚;思辨能力較強、格局境界高,善于對中外文明禮儀去蕪存菁,有機融通;形象正面,品位脫俗、舉止優雅;有體能、體姿訓練技能;具備舞蹈、音樂、美育、技藝修養。外有良好形象與氣質魅力、內有內涵修養與職業素養,才能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④做到教師系統培養。禮儀教育內容涉及社會、倫理、風俗、審美等多學科知識;教育形式手段多樣;要融合職業教育特點,對禮儀教師綜合能力要求高。必須進行職業教育能力、專業技術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教學創新能力等系統培養。
(2)禮儀師資隊伍培養的路徑
①系統學習和培訓相結合。選派教師去高校系統學習禮儀專業課程;參加國際國內禮儀專業培訓和其他形式禮儀學習。對基本教育框架、相關課程設置、崗位禮儀要求有整體把握,具備基本知識技能,成為合格禮儀教師。
②教學研究和賽教磨礪相結合。培養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對課程教學、實踐活動、禮儀教學能力比賽、指導學生參賽進行深入研討,增強教研能力,提升禮儀教育職業素養。
③校內培養和校外聘任相結合。選拔人文社科類教師,經過禮儀專業培養,向禮儀教育教學拓展和遷移;聘任社會專業禮儀人員任教,以禮儀工作室為班底建設教師團隊。
(3)禮儀師資激勵機制的建設
①確保禮儀教師同等權利。禮儀教師對外培訓、執行禮儀任務、參加禮儀活動、擔任大賽評委等,等同教育教學、技能大賽和企業實踐,一并納入學院考評體系,作為評優晉級依據。
②保障禮儀教師晉升通暢。禮儀教師素質高,綜合能力強,除職稱上升通道之外,在職級晉升考評時,執行“雙師”賦分,打通上升通道。
3.全面提高學生禮儀素質
針對學生現狀,從不同方面進行探索,解決學生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禮儀素養問題。
(1)明確禮儀教育的目標
圍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以崗位技能為主線的核心能力,強化以素養培養為主線的職業能力,圍繞知識素養、能力素養、職業素養方面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彌補因為家庭教育、社會影響、學生認知的原因欠缺的禮儀教養,使學生的道德品格、協作意識、社會適應性、社會責任感、合作意識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堅持禮儀育人的標準
以現代崗位對人才要求為標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從學情分析和崗位能力要求入手,研究禮儀教育內容,學習中外基本禮儀知識和文明規范,提升職業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養成自覺學禮、守禮、用禮習慣,形成較強的社交能力和職業能力。
(3)建立規范的評價體系
依據課程難度分級考核,課程體系由禮儀文化課程、禮儀規范教學和禮儀實踐教育組成,教學模塊按照專業、年級、教學性質,分級分類,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課程,相應的子項目可的量化考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評價機制,客觀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評價,促使學生逐級學習,不斷提高禮儀運用水平。
(4)夯實禮儀教育的內容
以培養知禮、行禮、守禮、用禮為出發點,把中華傳統禮儀和現代國際禮儀相融合,從道德追求、人格精神、個性涵養和技藝精神四個方面,進行傳統禮儀文化教育、人文精神教育、文明禮儀規矩教育和職業精神教育,使學生能夠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奉獻社會,培育學生的較高的職業精神和職業操守。
(5)拓展教育層次的廣度
開設理實一體化課程,基礎禮儀作為通識課程,納入素質教育體系;結合時事、校情、學情,進行內容多樣的禮儀系列講座,形成常態化禮儀教育模式;參加專業禮儀技能比賽,達到以賽促學,積累禮儀文化知識,提高禮儀技能水平;參加各類社會活動,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全面提高學生文明禮儀素質。
4.構建高職禮儀教育課程體系
(1)課程體系設計的原則
以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國際通行文明禮儀規范為宗旨,把禮儀文化課程、禮儀規范教學和禮儀實踐教育內容有機融合,以理論講授、實踐訓練、參賽服務為課程類型三方面互相支撐,形成體系。
(2)課程構架設計的思路
①禮儀教育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相融合。依照人才培養方案,從崗位能力培養出發,禮儀教育目標契合人才培養目標,共同發力,培養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
②禮儀課程設置與素質教育內容相融合。探尋禮儀課程教育內容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一致性,挖掘禮儀文化蘊含的素質教育內容,用禮儀文化魅力感召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③禮儀課程內容與日常學習生活相融合。學習理論知識,進行尊重教育、規矩教育、生命教育,彌補養成教育不足;學習實踐課程,掌握日常禮儀、行為規范要求,學會運用禮儀;進行形體訓練,做到得體表達禮儀。通過學習,知行合一,把學禮、用禮和行禮結合起來。
④禮儀課程設置與社會實踐活動相融合。研學活動和參與文明城市建設等活動,使學生理解“國無禮不寧,事無禮不成,人無禮不立”,學好禮儀才能適應社會,促進個人成才成長。
⑤禮儀課程體系與專業課程模塊相融合。禮儀課程與專業課程形成補位,既能配套教學又能自成體系,和專業課程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職業素養形成。
⑥禮儀課程體系與學生學習規律相融合。遵循由易到難的認知學習規律,從常規禮儀認知入手,逐漸提高難度;遵循因材施教規律,對學生以年級、專業分層,對應細分的禮儀教學模塊,適用學習模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課程模塊內容的設計
課程體系由禮儀文化課程、禮儀規范教學和禮儀實踐教育組成,下設課程模塊有:禮儀理論教學、禮儀形體、禮儀規范和禮儀操、禮儀選修高級課程等,各模塊對應的教學模塊,按照不同專業、年級,按學習難度細分不同層級。
結 語
禮儀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不可缺失的固本工程,是塑造真善美靈魂的鑄魂工程,是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底色工程。高職禮儀教育要做好固本、鑄魂、打底色工程,這是新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使命擔當。
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順應時代要求,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禮儀教育作為重要的育人“一維”,從頂層設計到禮儀教育的實施進行不斷實踐探索,通過禮儀文化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構建和諧人際關系,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系統開展禮儀教育已經成為學院的特色和亮點,學生展示出了過硬的崗位技能、良好的禮儀修養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為學生快速適應社會、適應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學生綜合素質高、技能過硬、業績突出、工作能獨當一面,廣受用人單位的好評,學院樹立起良好品牌形象。
隨著禮儀教育不斷深入和研究,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體系構建、教學形式豐富等方面探索及創新還需逐漸完善。禮儀教育現狀與時代要求還有相當差距,要把禮儀教育做好做實,必須與時俱進,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職教育的要求,還應在禮儀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與教育的手段進行創新,禮儀教育者要保持清醒頭腦,不斷學習,加強研究,同心協力,為國家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24):4-22.
[2]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N].中國教育報,2014-04-02(3).
[3]李中.論語[M].北京:中華書局,2020.
[4]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11):2-7.
[5]劉曉紅,馬蘭.高職院校優秀傳統禮儀文化育人實踐探索[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5):91-95.
(邢平、陳紅梅、伊遜智: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