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路徑探索
——以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
作者:王龍飛 陳長秀
發布時間:2024-11-14 10:47:4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為解決高職院校教師創新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質量,本文以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開展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索。從“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育教學模式、“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體系、“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培養路徑和“專創融合”師資隊伍等方面入手,建立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探索有效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高效路徑。
[關鍵詞]創新創業 課程體系 培養路徑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探索》(編號:21GZ020);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實踐研究》(編號:SGH23Y1980)。
引 言
隨著我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經濟和新業態的發展,國家“創新創業”教育又有了全新的發展載體和路徑。各高校積極響應,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意義、路徑、策略進行了大量研究和有益探索。但“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真正納入專業建設體系,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有待提高。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進創新創業創造向縱深發展。
突出文化引領作用,創新教學內容與手段,加強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就業能力。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存在著與產業結合不緊密、認識不足等問題,可從教學計劃、教學模式和培養標準等方面進行完善和提高,也可從高校、政府、社會三個方面實施聯動保障機制,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課程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各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存在著體系單一、資源匱乏等問題,可從明確課程目標、加大資源供給等方面入手,提升課程適應性。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明確教學重點,將其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去,推廣教育方式,注重對學生的分類以及把握好精細管理、精確落實等維度。教師隊伍、教學模式的建設,對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同樣至關重要。
以上研究對高職院校開展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與研究,包括研究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等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目前針對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后文簡稱機設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還不夠系統深入,各高職院校機設專業的培養目標依然是培養滿足企業生產與服務環節需求的就業型人才,造成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明顯不足。本課題將從探索機設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模式入手,建立“崗課賽證”融通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探索“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和“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等方面展開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同時,創新創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對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結構升級、擴大就業和改善民生、實現機會公平和社會縱向流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促進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各高校在實際的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符合社會需求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于職業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以及社會對于高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上升,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更加注重學科融合與前沿技術,強化了學生動手能力與理論知識的學習,但是卻忽略了創新創業對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職業教育的天然優勢在于緊貼社會需求、對接招聘市場,然而高職院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卻與區域經濟發展結合不夠緊密,不能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具有創新創業素質的技術人才。一方面,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在課時安排、教師培訓、資源配置等方面都沒有給予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大部分教學活動均在學校內部完成,學生沒有真正走出去,沒有與企業、政府、社會組織等面對面交流、合作,抓不住社會的需求要點,人才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2.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融合度低
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應包含運營崗位、課程構建、創業大賽和公司管理多個環節,這是面向社會實踐的一種復雜活動,對學生及團隊的綜合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而高職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課程差異化水平低,區分性與層次性不足,面向不同專業的差異化教學沒有體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素有待增強。同時,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之間尚未融會貫通,大部分課程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之間的壁壘依然存在,未能建設富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課程。
3.創新創業實踐路徑不夠明確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完善的、符合專業發展的創新創業路徑還有待發掘,對于創新創業路徑的探索工作,很多院校還處于探索階段。首先,創新創業教育是否需要獨立開展,是否需要與專業進行融合,融合多少都存在爭論。其次,創新創業教育重點在于課程本位還是項目本位,缺乏理論知識的基礎,這就導致創新創業項目無法走得長遠,而沒有項目本身的支撐,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將大打折扣。最后,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能力有強有弱,需對學生進行適當分類,開展有層次的差異化教學。對于有強烈意愿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學生,應開辟綠色通道,安排指導教師,加大資源投入,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大賽,最終成功培育適合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項目。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的路徑不清晰,導致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思政培育力度不夠。
4.創新創業教師隊伍能力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師隊伍主要以35歲以下教師為主,他們年輕有活力,干勁十足,且學歷水平高,接受新知識的程度較高,但專職教師和“雙師”型教師較少,企業兼職教師占比低,教師學科背景單一,主要為經管類專業教師,跨專業融合較少,缺乏創新創業培訓背景與實踐經驗。學校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大多為兼職教師,缺乏專職從事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同時教師的定位不夠明確,其中包括從事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課程講解的教師,在專業領域提供技術指導的教師,進行校外引資、與企業打交道的教師,實際運營孵化科技項目的教師等。學校應當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類型和發展定位。高職學校對于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訓力度有待加強,沒有專門的創新創業培養體系,大多以專家講座、示范課展示、在線視頻會議為主,提升效果有限,支持力度有限。與傳統的教育教學相比,創新創業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專業融合度更高,流程更廣,對教師的要求更加嚴格。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索
依據以上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校機設專業發展規劃及企業用人需求,開展機設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課程體系改革、培養路徑優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促進專業發展的同時向其他專業和學校進行推廣。
1.探索“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模式
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離不開教學內容、教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機設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實現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知識傳授與創新、實踐相結合轉變,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并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創造性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式轉變(如圖1所示)。
(1)更新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的超前性、新穎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不斷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最新的知識,了解世界最新發展動態,使學生的知識層次和結構與世界先進水平趨于同步,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現有的水平基礎上實現創新和突破。因此,要加大前沿技術、高端設備促進教學的力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課程教學內容,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機設專業學生在大二第二學期將進行為期一周的創新創業實訓,創業導師將學生分成5~8組,并為學生提供包括柔性電子打印機、仿生機械、助老機械結構等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題目在內的資源庫,保證創業項目的超前性、新穎性和時代性。
(2)激活教學課堂,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學習的過程比學習的結果更重要。要摒棄傳統的以講授式為主的課程教學方法,積極推行問題式教學法、探討式教學法,使教師主導的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探究的場所,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訓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訓練和培養。一份合格的創新創業企劃書,應包含項目簡介、技術與產品、行業分析、營銷戰略、風險分析與對策、創業團隊管理和財務分析等。基于機設專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實際能力,由創業導師定義企劃書的主體結構和任務,學生自主查閱相關材料,組內分工,完成不同任務的撰寫,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有效提升學生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
(3)創新教學方法,踐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積極進行課程實踐。一是要大力推行案例教學法,通過組織學生討論一系列實際存在的案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掌握有關的專業技能、知識和理論;二是要廣泛運用模擬教學法,運用模擬器或模擬情境使學生在接近現實的情況下扮演某個角色,并和其中的人或事產生互動,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培養學生資訊獲得、動作技能和決策等能力;三是普及推廣“實戰”教學法,在一個真實的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中,使學生在現實情況下扮演某個真實的角色,開展業務工作,以達到真實的學習目的,包括課程設計、課程調查、課程實習、課程實踐等。
2.構建“崗課賽證”融通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以機設專業畢業生未來對口工作崗位的任務和要求作為重構課程體系的核心依據;以1+X證書、職業院校技能競賽的內容、標準作為課程體系重構的重要補充和評價依據,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目標,重構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
對接機設專業產品設計、工藝設計、數控編程與加工、設備運用與維護等核心崗位,將崗位能力需求與知識需求轉化為學習領域,搭建機設專業知識框架,融入創新創業知識,并將知識框架與現有《機械設計基礎》《機械創新設計》《機械系統設計與實踐》等專業課程內容相融合,優化革新課程內容,實現課崗融通;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各類與機械設計制造、創新創業密切相關的競賽標準轉化為《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數控編程與加工》等課程考核標準,加強創新創業能力考核,實現課賽融通;對標機械數字化設計與制造、逆向設計與3D打印、精密數控加工等“1+X”證書標準,精選《產品數字化設計》《逆向設計與3D打印》等課程,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融入課程標準,將技能評價標準融入課程評價標準,重點進行創新創業能力培訓,實現課證融通。針對專業課程內容與特點,全面引入創新創業教育,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綜合育人,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應用能力,有效達成專業育人目標。
3.探索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路徑
從學校職責方面來講,基于“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需求,機設專業教學團隊需要革新教學理念,更新機設專業當前以知識傳授為主,以培養學生機械加工、工藝編制、機械產品銷售等技術技能中某單一技能為目標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崗位技能培養為重點,以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培養為目標,深化產教融合,轉變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提升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為核心的“創新創業”個性化人才培養理念。如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聯合學校FANUC產業學院、戴姆勒產業學院,整合校內校外實訓實驗基地,創新體制機制,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搭建創新平臺,以互聯網+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為載體,為培養滿足企業要求的具備“雙創”意識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從企業需求方面來看,全面深入分析機設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知識與能力需求,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職業能力的培養。緊跟行業前沿技術,深入分析社會就業形勢和企業用工標準,以此為基礎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多角度、多層次地構建更為合理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
規劃基于信息化平臺的教學組織與管理,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機設專業日常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機械設計基礎》《機械系統設計與實踐》在線精品開放課程的應用,愛課程、慕課堂、課堂派等在線平臺的使用。基于以上措施,開發和提高機設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培養“懂設計、會加工、善創新、能管理”的“創新創業”型人才,探索機設專業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路徑(如圖3所示)。
4.建設“專創融合”的“創新創業”型師資隊伍
一方面,通過參與機械行業創新創業類培訓及企業實踐,使部分教師成功轉型為創新創業導師,依托國防職教集團,與專業對口企業協同組建專業教師團隊和創業導師團隊,并成立創新創業協調小組,形成“兩隊一協”的協同組織模式(如圖4所示)。教師通過參加機械行業創業師資短訓班、行業內進行社會兼職或創業實踐,以及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鍛煉自身的“創新創業”技能,提高創新創業指導和實戰能力。另一方面,學校可以引進行業企業優秀人才,實現教師隊伍的多元化;聘請企業內優秀創新創業人才擔任專業帶頭人及兼職的創新創業導師,提升師資團隊的科技創新能力;組織優秀校友開展演講、講座,實現創新型教師團隊的多元化,建立機設專業“專創融合”的師資隊伍。
結 語
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學生高效就業、學校增速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能力、專業能力、素質能力轉化成實際的創業價值。同時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程,需要高職院校不斷深化改革、完善教育政策,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思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印發《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EB/OL].(2018-9-26).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26/content_5325522.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3-13).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龐志康.創新創業教育視角下職業院校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7):88-92.
[4]王雄偉,劉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施重點[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6):86-89+96.
[5]姜華斌,任修霞.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進建議[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3,14(1):136-142.
[6]董慧.“專創融合”視域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的重構與變革[J].職教論壇,2022,38(10):59-64.
[7]田浩.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誤區與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6):47-51.
[8]莊巖,劉洋.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2(18):36-38.
[9]賈建鋒,葛羿京,孫新波. 基于PBL的高職創新創業課程教學模式設計[J].職教論壇,2021,37(2):67-72.
(王龍飛、陳長秀: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