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統計在教育決策、促進教育公平、監測教育質量和推動教育研究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榆林市教育局堅持統籌全市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加強統計工作協調、數據審核,強化責任落實、教育督查,著力培養建設一支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素質高的統計隊伍,積極發揮統計部門“參謀部”、統計數據“晴雨表”作用。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強依法統計的自覺性

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始終以“國之大者”來對待教育統計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統計法》《教育統計管理規定》《關于防范和懲治教育統計造假弄虛作假責任制規定(試行)》等法律法規。以案說法宣講依法統計的重要性和違反統計法的嚴重后果,讓統計人員從內心深處知法、守法、敬法。

二、健全體制機制,進一步明確相關人員職責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按照中省統計要求制定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制度,明確統計人員崗位職責。切實發揮好教育統計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溝通對接。二是重視流程管理。細化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統計工作流程,制作流程圖,明確分工,以老帶新,幫助新進統計人員盡快熟悉統計工作。三是壓緊壓實工作責任。進一步明確縣(市、 區)教體局局長、分管副局長,學校校長、分管副校長和統計人員的責任,使其知敬畏、守底線。保障依法依規如實精確采集、處理、核查、報送、匯總統計數據。

三、夯實基層基礎,狠抓工作任務貫徹落實

一是認真組織安排部署和培訓工作。與時俱進學習政策、制度、系統的新變化,查漏補缺提煉重點,把握教育事業統計改革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二是鼓勵基層統計人員走出去歷練。推薦縣區專家參加省廳數據匯審和培訓,讓基層統計人員到更大舞臺鍛煉,力爭每個縣區都有省級統計專家。三是建立區縣統計人員AB崗制度。一個縣區至少固定兩名統計人員,保障統計工作正常開展和順利進行。四是重視數據核查。每年召開為期一周的數據匯審會,分類型抽取四所學校,開展近三年統計數據核查,形成《一校一報告》并要求學校進行函復。組織市局教育統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和各縣區統計人員召開數據審定會議。五是注重溝通、提升效率。加強與業務科室、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溝通聯系,學校機構發生變化時及時與業務科室對接,社會關注的重要指標密切跟進,保證統計數據的一致性、閉合性。六是加強宣傳。做好任務部署、業務培訓、數據審定等工作的宣傳報道,提高統計影響力和統計人員的價值認同、成就感。七是做好數據保密。注重學生、教師、校長等個體信息的保密,樹立道德的“底線意識”,法律的“紅線意識”。

四、強化督察檢查,對標對表了解基層現狀

將教育事業統計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文件精神學習貫徹情況,統計工作制度、流程、領導小組、年度計劃、總結等內控制度實施情況,統計人員、設備及經費保障情況,人員培訓、工作布置、統計調查開展情況,學生、教師、辦學條件等指標數據填報及變化情況,原始記錄和統計臺賬管理情況,統計報表歸檔等情況納入開學檢查和教育綜合督導工作中。深入學校了解基層統計的難點、痛點和堵點,努力破解難題,理順工作。

五、加強數據應用,助力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統計數據結果應用。按照局黨組要求,在制定教育政策規劃、督查工作進展、評價發展水平等方面凡涉及統計數據的,“一個出口”,優先統一使用教育事業統計資料,為科學決策提供權威的數據支撐。二是定期公布統計數據。在榆林市教育局官網發布年度教育事業統計主要數據或公報,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服務公眾查詢。三是做好年度數據整理。根據日常工作需要,提取主要指標數據整理編印《榆林市教育事業統計概況》,供局領導、科長和主要業務人員日常查閱使用。四是結合規劃編印統計資料。以教育五年規劃為基礎,整理統計資料,同時注重橫向對比、縱向延伸,收集全國全省及各地市主要指標,匯總編印《榆林教育統計資料》,發放至局機關全體人員、局屬各單位、各縣區教體局、市屬相關部門,方便分析研究,進行科學對比分析。五是以研促學,課題帶動。鼓勵統計人員申報省廳課題,開展項目研究,撰寫統計案例,以此為依托培養一支高素質教育統計隊伍。2022年榆林市教育局申報的《教育事業統計工作中人員梯度建設的研究》和綏德縣教體局申報的《教育事業統計中縣級基礎教育采集結果分析與應用的研究》統計科研課題均獲立項。2022綏德教體局撰寫的《科學規劃工作流程 提高數據分析應用實效》、2023年市局撰寫的《以隊伍建設為抓手全面提升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兩篇案例被省教育統計數據研究中心收錄于《陜西省教育事業統計工作典型案例》。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