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深入推動就業工作數字化轉型——數字化平臺精準幫扶促就業
作者:周明 柴立
發布時間:2024-11-13 13:40:43 來源:陜西日報
十月三十日,大學生在西安文理學院參加校園招聘會。 周明攝
“以前,開展就業幫扶要先上門走訪轄區居民,再回去翻閱資料,如此反復才能確定幫扶對象。現在,通過大數據,系統可以自動把幫扶對象的信息收集好,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服務質量上。”11月6日,說起就業幫扶工作,西安市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郭京晶感慨。
近年來,陜西深入推動就業工作數字化轉型,建成全省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和就業信息平臺,不斷強化數字賦能就業創業服務,為廣大求職者提供精準高效的就業幫扶舉措。
■ 數字臺賬精準促就業
“我是殘疾人,行動不便,工作人員上門為我辦理就業困難人員認證。我對著手機眨眨眼、點點頭,認證就通過了。工作人員還向我推薦了漆扇非遺培訓,千方百計為我增加收入。”社區提供的幫扶,讓家住新城區太華路街道紗廠東街社區的李光感到暖心。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陜西對失業人員開展“一人一策”精準幫扶,通過數據核查與走訪調查相結合,對重點群體精準“畫像”,形成“一人一檔”的幫扶數字臺賬。
依托實名制數據庫,并結合失業人員的工作經驗、學歷、技能等信息,當地人社部門可為個人推送個性化崗位信息及就業創業服務,并通過電話回訪,對登記在冊的失業人員進行逐一跟蹤服務。今年上半年,陜西已幫扶5.31萬名失業人員,幫扶次數約9.32萬次。
此外,陜西還利用移動端進行勞動力資源庫的動態更新和精準管理,提升基層工作人員和群眾的滿意度;通過加強數據運用,對重點指標進行動態查詢、統計、展示和治理,形成就業工作“一屏掌控”和監督“一覽無余”的服務管理新模式。
如今,全省人社系統下沉至社區、村的網格員共計1510人。他們累計認證失業人員48.9萬人、完善基礎信息48.84萬人、辦理就業相關業務35.18萬筆。
“就業工作需要全社會的關注,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支持和配合,要通過強化精準服務,解決就業市場供需兩端的相關問題。”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蔡釗利表示,陜西依托“秦云就業”平臺,建成全省集中的就業信息資源庫和就業信息平臺,建設零工市場和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等基層就業服務機構,線上線下共促群眾就業。
■ “秦云就業”暢通供需兩端
今年夏天,畢業于西安培華學院的程露通過“秦云就業”平臺,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
“之前,在學校就聽同學、老師說過‘秦云就業’小程序。我從自己找工作的經驗來看,‘秦云就業’的使用感受和效果還是挺好的。”程露告訴記者。
據介紹,“秦云就業”平臺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提供一體化掌上就業服務,涵蓋9個方面的66類政策清單和166個服務事項。目前,“秦云就業”平臺注冊個人1503.41萬人、單位8.72萬家,累計促進就業40.4萬人。
“秦云就業”平臺還設置項目專場、行業專場和企業專場園區招聘活動專區。為提高人崗匹配度,“秦云就業”平臺升級招聘求職板塊功能,搭載直播帶崗,開發招聘會“就業碼”,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招聘活動的支持力度。
在此基礎上,陜西各地依托“秦云就業”平臺創建地市分站,支持各級人社部門進行數據分析和結果應用。目前,“秦云就業”已建設20個區縣分站,實現崗位精準推送29.51萬次。
為促進大齡和困難零工人員實現就業,“秦云就業”寶雞分站搭建“麟工市場”特色專區,動態收集、更新零工人員和用工主體的信息,支持零工崗位信息歸集、多點聯動和統一發布,并提供在線匹配對接、應聘報名、結果確認等服務。
■ 求職者就近獲得便捷就業服務
“我們公司屬于季節性用工,每年夏天都缺人。今年,公司在‘秦云就業’平臺上發布了招工信息,一次帶動周圍100多人就業,還幫助商洛市40余人就業。”位于西安經開區的西安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宗坤介紹。
基于“秦云就業”平臺,陜西創新推行家門口就業服務模式,依托就業驛站、社區服務站,挖掘、匯聚本地區公益性、臨時性、社區基層崗位的招聘信息,為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提供個性化推送和精準匹配服務,跟蹤落實就業幫扶政策。
通過家門口就業服務驛站,廣大求職者在戶籍地、就業地、生活地就能獲得便捷就業服務。截至目前,陜西開展家門口就業專場招聘活動419場、開通社區“職通車”63次、提供精準崗位推薦29.51萬人次,幫助30.29萬人就業。
為更好開展各類就業服務活動,陜西人社系統線上線下協同發力,通過線上招聘平臺定期開展家門口就業網絡招聘活動,方便群眾線上應聘家門口的崗位;線下舉辦現場招聘會,建立“家門口淘崗集市”,為企業和群眾搭建面對面溝通平臺,實現崗位精準對接。
此外,陜西還利用地圖定位技術,結合用人單位的地點,為群眾精準推送家門口的就業信息,并將應用推廣和業務服務相結合,開展“碼上就業”“碼上招聘會”等多項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