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12日,以“弘揚科學家精神 創新科學教育 鑄就科學夢想”為主題的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交流會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21個省市教科研系統的600余人齊聚西安,共話科學教育現狀及未來趨勢,探討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多種形式探討創新人才培養的新路

11月12日,在位于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的主會場,來自西安市10余所學校充滿創意與科技感的作品展,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來賓們的目光。

據悉,本次會議西安市教育局主辦,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西安高新區教育體育局和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承辦,分主旨報告、研究微論壇、實踐微論壇、科學課堂展示、圓桌論壇等多種形式,交流內容涵蓋科學教育內容提質、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強化、評價體系改革等多個方面。 

主旨報告環節,發展中世界工程技術科學院院士、國際信息研究科學院院士兼院長、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鐘義信,圍繞《人工智能:能夠做什么?做不了什么?》進行分享。他認為,人工智能的教育和學習要從科學觀、方法論抓起,這一點非常重要。

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組長、陜西師范大學師胡衛平教授,深入剖析了我國科學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全國模范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科學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廣西師范大學羅星凱教授,結合自身教學和科研經驗分享了新時代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的創新實踐。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成員、陜西師范大學研究員張舉范老師,用自己團隊10年來構建的“CEDSI少年科學院”具體案例,講解了在學校科學教育中如何進行有價值的學習。

大會期間,來自廣州、西安、鄭州、濟南、遼寧、蘇州等地的專家、教研員們,通過多場論壇對科教教育研究和實踐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來自西安市科技創新與科學教育實驗學校的骨干教師,用優質課例集中展示了西安在跨學科融合探究與主題項目式學習理念引領下科學教育的探索、實踐與成長。

21家教科研機構 聯合成立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共同體

隨著全國21家教育科研機構(中心)的負責人共同點亮行動按鈕,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共同體正式“揚帆起航”,主辦方為西安市“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共同體”實驗學校授牌。

據介紹,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共同體由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發起,各成員單位自主自愿參加。以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賦能創新人才培養為抓手,共同體將在課程資源開發、教師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變革、教育評價改革、場所場景構建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尋求科學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和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構建中小學校縱向貫通、校內外橫向聯動的發展格局。

據介紹,共同體將在先行先試基礎上,促進城鄉間中小學科技教育的協作與發展,形成經驗輻射引領,為提升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夯實科技教育基礎。

西安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綱說,中小學科學教育研究共同體的建立,是面向未來、培養創新人才的戰略布局。他呼吁共同體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