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究
作者:王晶晶
發布時間:2024-11-12 09:58:01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將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引領、價值塑造。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正確價值導向為引領,以弘揚民族精神為根本,以提升大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不斷推進紅色影視作品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紅色影視 思政課程 高校教學
本文系西安美術學院2024年度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結項論文(項目編號:2024JY024)。
引 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文化市場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我國的紅色影視作品更是在社會生活中得到了廣泛關注,并取得了較為理想的社會效果。因此,通過將紅色影視作品巧妙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思政課的實際效果,而且能顯著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深入理解紅色文化,從而深化其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加強愛國情懷。但是,由于當前部分大學生對紅色影視作品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這就導致紅色影視作品在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分析了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性,探析了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策略。
將紅色影視作品巧妙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僅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更是深化學生對紅色文化認識與感悟的重要途徑。通過播放富有感染力的紅色影視片段,學生們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那些歷史瞬間所承載的深沉情懷和崇高理想,從而在心靈深處激發出強烈的精神共鳴和道德自省。這種教育方式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他們所展現出的堅定信念。同時,這樣的教學活動也極大地增強了思政課堂的實效性,使學生們在享受視聽盛宴的同時,三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和精神支柱。這種融合既是對傳統紅色文化教育方式的一種豐富和拓展,也是對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支持,有助于培養新時代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擔當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國范圍內深入人心,而高校作為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場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依賴傳統的理論教學模式,還應借助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手段,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紅色影視作品作為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文化產品,在思政課教學中蘊藏著巨大潛力。
紅色文化與中國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的深刻底蘊,包含著對國家、民族、社會及個人的深刻理解與認同。這些精神財富在新時代需要被傳承和發揚,而高校作為傳承紅色文化和中國精神的重要陣地,通過將紅色影視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新時代對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質生產力的培養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議題。紅色影視作品不僅可以弘揚中國精神,還能啟迪學生對創新發展和新質生產力的思考,這對培養具有新時代精神的復合型人才至關重要。
紅色影視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教育功能,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既能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又能深化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認同。同時,通過對紅色影視作品的學習,學生可以更深入地領悟紅色文化的精髓和中國精神的偉大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紅色影視作品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價值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紅色影視作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價值觀的傳遞和塑造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紅色影視作品承載著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的富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和英雄事跡,對于當今大學生而言能夠迅速拉近他們與歷史的距離,是對當代青年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有效媒介。
二是抵御西方文化滲透。在面對西方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滲透時,紅色影視作品因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和內容,旗幟明確地反對西方資本主義滲透,成為抵御外來文化影響、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工具。通過展現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程,有助于青年群體堅定理想信念,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蝕。
三是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面,新時代的紅色影視作品通過結合先進技術手段和創新傳播路徑,如動畫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直觀,易于被青年群體接受和理解。這種創新不僅提高了教育的實效性,也讓紅色文化教育更加貼近現代青年的生活實際。
四是在提升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紅色影視作品通過高質量的藝術表現,不僅傳遞了深刻的思想內容,也提升了觀眾特別是青年群體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藝術熏陶有助于青年群體綜合素質的提高,新時代將會有更多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受益于紅色影視作品。
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的內涵與特點
紅色影視作品涵蓋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到當代中國的發展歷程,內容包括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改革與發展的多個方面。通過生動的影像、感人的故事、深刻的主題,紅色影視作品將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這些作品不僅是藝術,更是一種教育媒介,承載著紅色文化和中國精神的傳播功能。
紅色影視作品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首先,其通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將抽象的思想理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其次,紅色影視作品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此外,這些作品通過重現歷史場景、講述英烈故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情懷。更重要的是,紅色影視作品蘊含著深厚的紅色文化和中國精神,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進而在學習和生活中形成積極進取的態度。
新時代的紅色影視作品不僅傳承了革命歷史的紅色基因,還融入了新時代的社會現實和發展理念。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上更加符合當代年輕人的認知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新時代的紅色影視作品不僅展示了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還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就和未來愿景。
此外,這些作品還強調了家國情懷與民族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在黨領導下取得的輝煌成就。這種精神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更是一種現實的激勵,能夠激發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新質生產力的理念也逐漸滲透到紅色影視作品中,這些作品通過展示中國在科技、文化、社會管理等領域的創新成果,啟發學生對未來發展的思考和探索。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能為國家培養具備新時代精神與能力的建設者。
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應用現狀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紅色影視作品因其鮮明的政治性、時代性和教育性,成為思政課教育教學的重要資源,已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被普遍應用。盡管紅色影視作品浩如煙海,但其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片段式播放和討論,這是思政課堂中紅色影視作品最常見的應用形式。由教師把握和選擇內容,在課堂上播放紅色影視作品中的經典片段,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這種模式能夠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課的核心理念。例如,在學習中國近代的“三座大山”時,通過電影《讓子彈飛》的經典片頭“馬拉火車”,讓學生身臨其境理解封建地主階級是中國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主要的、直接的障礙。《恰同學少年》中通過塑造革命領袖毛澤東和一批黨的早期干部,使學生對黨的領袖和干部有更為親切直觀的認識。近年的熱播劇《覺醒年代》也已成為紅色影視融入思政課的經典范例,通過將歷史故事重構為劇情以及塑造共產黨員群像,傳達了共產黨員追求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加深了學生對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革命道路的理解,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二是紅色影視主題課程的開展。相較于常見的片段式截取,紅色影視主題課程多偏重作品的整體性和觀賞性,以開設紅色影視作品為主題的選修課為主要形式,系統性地引導學生觀看和學習。這種課程通常包括影片的賞析、歷史背景的講解,以及相關理論的深度探討,課程設計結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教師在紅色影視作品選擇上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度,不必拘泥于某個具體知識點,重在培養學生對紅色影視作品的賞析能力,引導學生從作品中認識歷史、觀察社會,提升學生的現實關懷和思想境界。
三是借助第二課堂,開展課外觀影活動。高校具有豐富的學生活動組織,是思政課教學重要的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中的紅色影視觀影活動與傳統課堂相比,對于學生而言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多由學生自發組織,教師提供第三方指導,參與的學生是課堂真正的主體,因此學生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更強。通過第二課堂的課外觀影,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還潛移默化地提升了紅色影視作品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誠然,在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應用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挑戰和問題。首先是學生對紅色影視作品的接受度,部分學生由于對紅色影視作品缺乏了解或因內容與現代流行文化的差異,對這類作品的興趣不高,導致接受度較低。其次是教師在教學的應用中也會出現一些實際困難,盡管紅色影視作品內容豐富,但如何將其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緊密結合,仍然是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尤其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如何平衡影片播放與理論講解的時間分配,也需要進一步探索。更為重要的是目前高校資源有限與配套教學材料的不足。盡管紅色影視作品眾多,但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缺乏系統的資源整合與配套的教學材料支持,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面臨資源不齊全、教學設計不完善等問題。此外,如何將紅色文化和中國精神深度融入教學內容,也亟待解決。
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策略
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的策略,特別是在教學內容設計與創新方面,需要綜合考慮紅色影視作品的教育價值、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應注重紅色影視作品的篩選和運用。選擇具有時代特征和革命情懷的紅色影視作品,確保內容的時代性和教育性。同時,應創新素材選取準則與運用方式,避免對紅色影視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和運用方式不夠恰當等問題。此外,還應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長效機制,深度挖掘作品精神實質,防止過分娛樂化。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方式,如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視作品后進行小組交流、推優及課堂PPT展示,通過班級討論和教師點評來完善整個教學活動。此外,還應注重學生反饋,調整思政課程的評價體系,形成紅色電影課堂應用的長效模式。
此外,為提高紅色影視作品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效果,教學方法的改進同樣至關重要。筆者專門開設紅色影視作品選修課,課程內容包括影片賞析、歷史背景講解以及思政理論的深入探討。通過系統性的學習,學生不僅加深了對紅色文化的理解,還能在新質生產力理念的引導下,進行對未來發展的創新思考。
通過分析紅色影視作品中的典型案例,可以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通過討論《毛澤東傳》中的經典場景,引導學生思考中國共產黨如何在艱難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從而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偉大。《毛澤東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不容忽視,作品通過展現革命歷史題材和人物基本性格、紅色經典的精神價值、審美心理和趣味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觀教育、學習黨史人物的革命精神教育,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還能樹立他們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為了更好地支持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在思政課中的應用,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開發也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建立紅色影視作品資源庫。高校可以聯合相關部門,建立紅色影視作品資源庫,方便教師在教學中查找、下載和使用相關影片。同時,資源庫應包括影片的詳細介紹、教學指南、討論題目等,幫助教師更有效地使用這些資源。第二,開發配套的教學材料與輔導書籍。為了更好地支持紅色影視作品的教學應用,可以開發配套的教學材料和輔導書籍。這些材料應包括影片背景介紹、教學目標、課堂活動設計等,幫助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紅色影視作品。第三,提供紅色文化與中國精神的深度學習資源。除了影視作品本身,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深度學習資源,如紅色文化的學術論文、中國精神的研究著作等,幫助學生在課堂之外進一步拓展知識,深化理解。第四,開發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教育素材。新質生產力作為新時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積極開發與此相關的教育素材,并將其融入紅色影視作品的教學中。通過展示紅色影視作品中的創新案例和技術發展,引導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思考如何運用新質生產力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未來展望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新時代的背景下,思政教育不僅要傳授理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紅色影視作品作為一種生動的教育資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日后的思政課教學應更加注重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形式,以適應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在這一過程中,紅色影視作品的應用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通過展示革命歷史與現實社會的結合,引導學生在新質生產力的理念下,探索未來發展的新路徑。紅色影視作品的發展方向應更加貼近新時代青年的審美和認知特點。影片創作者應注重與年輕觀眾的共鳴,結合現代科技和文化元素,創作出既具有教育意義又充滿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此外,紅色影視作品的創新還應體現在內容的多元化上,不僅要展現革命歷史,還應反映當代社會的發展成就與未來愿景。通過這些作品,學生不僅可以學習歷史,還可以從中獲得對未來社會發展的啟示和思考。
與此同時,思政課教學應更加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通過紅色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引導學生在新時代背景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紅色影視作品不僅是一種歷史的見證,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高校應繼續發揮紅色影視作品的教育作用,推動思政課教學的不斷創新與發展,為培養具有中國精神和新質生產力意識的時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持。
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為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方式,使得紅色影視教育能夠更加生動、直觀,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因此,未來紅色影視作品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新技術,創新教育路徑和方法,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結 語
本文探討了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紅色影視作品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文化價值。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紅色影視作品的合理運用,教師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認同與價值觀。新時代紅色影視作品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這些作品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時代性、大眾性特點,而且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革命精神,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育人價值和導向功能塑造能力。
如今,通過紅色影視作品的融入,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許屹山,傅康.紅色影視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探微——以安徽省紅色文化為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60(1):113-115.
[2]居福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6):30-31.
[3]薛荙,李冰.紅色劇目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經濟師,2022,395(1):193-194.
[4]王敏,洪鵬鵬.“大思政課”視域下紅色影視作品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4):193-195.
[5]王東明.紅色影視作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6,288(8):231-232.
[6]王艷艷.紅色影視作品在思政課中的運用研究[J].文教資料,2017,759(19):207-208+193.
(王晶晶:西安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