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右三)給博士生講課(資料照片)。 受訪單位供圖

學人小傳

李小平,女,工學博士,二級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現任極端環境下裝備效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致力于智能信息處理、信息安全、檢測技術和嵌入式技術應用等方向的研究。她長期堅持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矢志不渝從事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在她的帶領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立了全國唯一的電子信息領域錢學森空間科學實驗班。2024年,她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模范教師”稱號。

“每當站在三尺講臺上,看到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我就覺得自己任重而道遠。我為自己是一名教師而自豪,也將為此不懈努力。”11月1日,李小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李小平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從教已有42載。憑借出色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高度認可,今年榮獲“全國模范教師”稱號。

從教以來,無論科研行政工作有多繁重,李小平都舍不得放下本科生的課程教學,數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線,時至今日仍保持每年200多課時的工作量。她主講的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兩門課一直是全校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必修課程。

邁入大學后,部分學生因自我管理能力跟不上、對困難挫折預計不足等掉隊,一年后,班上會出現明顯分化現象。對此,李小平常常覺得揪心:“學生的內生動力非常重要。無論同學們將來是否從事相關工作,我都希望他們能在校園里天天向上。”

在學生眼中,李小平親切得像自家長輩。她關注學生、心系學生。在她的課堂上,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關注、得到鼓勵。

從營造平等的課堂體驗機會,到課后細心答疑解惑,再到經常詢問同學們的需求,李小平一堅持就是42年,令每位聽過她課的學生念念不忘。

“李老師能關注到每個人的聽課狀態。”

“李老師的課思維嚴密,能讓你緊緊跟著她的思路往前走。”

“李老師是我上大學時聲音最洪亮的老師,像年輕人一樣有活力。”

……

從蔥蘢青春到花甲年華,對于李小平而言,學生的喜愛就是她堅守教學科研一線的動力。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23級本科生王坤告訴記者:“李老師總能把復雜的電路知識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給大家,這也激起了我對電路分析這門課的興趣。”

“在科研領域探索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懷揣著這樣強烈的愿望,李小平一頭扎進了科學研究的海洋。她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篤定科研目標,致力于打通極端電磁環境測控通信關鍵技術壁壘。

經過15年的不懈努力,李小平團隊在高超聲速飛行器測控通信領域取得了許多關鍵性突破,研發了緩解通信黑障的新技術。團隊研制完成的“臨近空間高速目標等離子體電磁科學實驗研究裝置”,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為更好地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李小平引導相關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參與到前沿科研中,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等國家重大項目,打造成推動青年人才茁壯成長的沃土。

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劉東林曾經是李小平的碩士生、博士生。從學生到研究團隊的一員,劉東林已經跟隨李小平在學術前沿磨礪了十幾年。李小平的協同創新、奉獻精神深深影響著他。“李老師非常嚴謹,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對學生包容又耐心。能遇到李老師是我的幸運。”劉東林說。

“要當科學領域的傳承者、拓展者、挑戰者。”這是李小平在2024年開學典禮上給新生的寄語,也是她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工作數十年的內心寫照,更是她對青年師生的由衷期盼。“未來是屬于年輕人的,希望每一位后來者都能心里有愛、眼里有光。”她常對學生們這樣說。

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闊步前行,李小平與團隊在相關領域不斷探索,引導青年學生在科研中挺立潮頭。“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國家航天事業解決更多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培養更多國之棟梁。”李小平堅定地表示。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