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社會資源 豐富校園文化——
榆林市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
發布時間:2024-11-12 15:00:07 來源:陜西日報
“從勞模身上,我深切感受到樸實敬業、實干進取的精神。我將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長大后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11月5日,榆林中學學生周星成說。
10月12日,榆林市教育局聯合榆林市總工會,在榆林市第一中學和榆林中學舉辦了“勞模工匠進校園”活動,邀請“人民醫護工作者”路生梅、全國勞動模范張應龍、陜西省勞動模范張海明宣講,近4000名師生線上線下聆聽了報告。
“勞模工匠進校園,為廣大師生送上一堂激蕩心靈的‘大思政課’,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不同類型的職業,將榜樣的力量化作動力,盡早明確努力奮斗的方向。”榆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艷表示。
今年以來,榆林市教育局整合社會資源,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中小學開設非遺課堂,面向各學段學生開辦傳統文化教育講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育人過程,讓學生們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10月18日下午,第一節課上課鈴聲響起,定邊縣堆子梁鎮學校的操場上,伴隨著音樂節拍,學生們舞動手中的霸王鞭,敲擊肩、臂、腰、背、腿,動作整齊劃一,鞭聲清脆悅耳。
霸王鞭是定邊縣一種獨特的地方民俗舞蹈,節奏明快、粗獷豪放。
定邊縣教體局局長白昌盛說:“傳承和保護非遺,要從娃娃抓起。我們將霸王鞭、剪紙、秧歌等非遺項目納入學校課間活動和社團活動,定期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向學生普及非遺知識、傳授非遺技藝,讓校園成為非遺傳承的一片沃土。”
10月17日,米脂縣南關小學校園里,一場科普展演活動正在進行。榆林市科技館專業團隊帶來的機器狗展演,引得孩子們拍手稱贊。
機器狗在科普老師的操作下,不斷展示著絕活。握手、下蹲、起立、花樣空翻、倒立行走,炫酷的造型、靈活的動作,讓同學們不禁發出陣陣驚嘆。米脂縣南關小學六年級學生艾子軒說:“今天的活動讓我對科技有了濃厚興趣。”
“我們通過科普展演,激發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榆林市科技館科普工作隊隊長郭海波說。
今年以來,榆林市共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500多場次,組織49.4萬名學生參與活動。榆林市教育局局長尹增崗說:“今后,我們還將開展院士專家進校園、博物館進校園等活動,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涵,持續提升立德樹人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