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又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所以,筆者在讓學生愛上閱讀、喜歡閱讀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在大語文觀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大語文觀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文化修養,而語文閱讀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情感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基礎的關鍵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基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的美感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語文的熱愛。因此,將大語文觀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語文閱讀方式的多元化

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上課時應根據課文長短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熟悉所學內容,隨后可適當減少課堂閱讀時間,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布置合適的課后閱讀任務,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讀一些感興趣或者是教師推薦的書籍。養成閱讀習慣,要求學生每天給自己定任務并堅持下去。鼓勵并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寫下來加深記憶。通過撰寫讀后感增強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力。

二是恰當解決閱讀中的識字問題。文本的閱讀離不開生字的識記。教師要重視識字教學,為學生的閱讀掃清生字障礙。通過課前預習、生字聽寫、相互檢查等方式,對出現問題的字進行重點講解。

三是要多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讓學生能夠在不同文本閱讀中使用不同閱讀方式進行深度閱讀。從小學語文教材整體編排來看,同一單元的課文通常代表了同一個主題,此時可以采用大單元教學,這樣既能突出主題有效拓展學生閱讀視野,又可以加強學生對同一類型課文的閱讀理解,減輕他們的閱讀量和閱讀壓力。指導學生做好閱讀講解,聚焦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及重要知識點,快速掌握課文的重點難。

四是用好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傳統語文教學注重對課文的解讀,而在大語文觀背景下,則需更多地關注課外的背景知識和文化內涵,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人生、體會情感、培養品格。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背景、內容和內涵等。

五是積極推廣課外閱讀。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更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作為教師更要多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以及幫助學生訂閱一些課外讀物,提高學生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

三、根據學情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有效學習的一項重要因素。教師應根據學生差異化特性,掌握學生思維模式的興奮點,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創建與教學相關且有趣的教學情境,構建和諧愉悅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獲得切實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把握當代學生自我表現欲較強且對外界贊許需求度較高的特點,對學生自主閱讀行為予以挖掘、肯定與表揚,不斷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合理運用評價手段深化閱讀

作為教師要掌握課堂評價語言的尺度,通過文本中心思想實施相應評價,從而調動學生情緒,讓評價語言發揮最大作用。讀和練有機結合,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在課堂上做到以讀為本,讀練穿插,使學生多積累語言,體會深層次語境,深化閱讀學習的作用。

五、積極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鼓勵學生閱讀,營造書香校園,將課外閱讀與課內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開闊學生閱讀視野。教師在教學時可適時滲透課外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課外閱讀與課內學習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采用生動有趣的閱讀故事、情境式閱讀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順利進入理解、分析、歸納、綜合等思維層次。通過提出問題、舉例驗證等方式,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和閱讀判斷力。

總之,大語文時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還應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