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期篩選,現誠邀您參加AI面試”“歡迎參加非技術類AI面試”“請用手機進行AI視頻面試”……正值秋招,不少求職者“遇到”AI面試官。

記者調查發現,眼下,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崗位開始采用AI面試。與傳統面試相比,AI面試有何異同?求職者該如何應對?

AI面試加速滲透

一個多月來,應屆畢業生牛牛已參加了5場AI面試。最近這次,面試持續半個多小時,一共7道問題,每道準備時間30秒,作答不超過5分鐘;如果對回答不滿意可以補錄1次,AI根據回答內容還進行了2次追問。

今年招聘季,和牛牛一樣由AI進行初面的求職者不在少數。招聘平臺牛客針對上千家企業和數千名大學生進行的2024年春季校園招聘調研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學生收到過AI面試邀請,其中近八成參加了AI面試。

近年來,AI面試呈現加速流行趨勢。《2023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AI視頻面試的應用場景占比已達31.8%。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AI面試主流產品包括獵聘·Doris、牛客AI面試、智聯招聘“AI易面”、海納AI面試官等。

“大模型興起后,各行各業對AI面試的認可度明顯提高。”獵聘·Doris負責人劉穎說,“今年新簽約的客戶已經超過1100家,相當于過去幾年的總和。近一年相關企業進行AI面試的次數同比增長448.2%。”

“僅憑AI,就能決定我求職的成功與否嗎?”不少受訪求職者心存疑慮:AI能否完整呈現面試者的能力水平?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金橋說,目前AI面試主要應用在一些基礎性崗位招聘,對于工作復雜度高、人際互動要求高或者難以量化的崗位還不適合。“想要挖掘‘軟實力’,真人面試官不可或缺。”

如何應對AI面試

記者注意到,也有一些求職者反映AI面試中遭遇種種狀況:面試進行一半,提問的AI突然沒有聲音;面試前測試網絡狀況良好,開始后卻頻繁提示“網絡卡頓”;被AI反復追問同一個問題,硬著頭皮回答了好幾遍。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AI面試還需在技術、標準、監管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完善。“現在AI的智能化、真人感等方面雖然比之前顯著提升,但仍有進步空間,需要持續優化。”牛客創始人兼CEO葉向宇說。

AI如何打分,面試者較為關心。目前AI面試結果一般直接反饋給招聘單位而非求職者。專家建議,招聘單位可在面試結束后將評估報告發給求職者,幫助求職者打破信息差。

值得注意的是,AI面試不可避免地會收集求職者個人信息,包括人臉信息、聲紋信息等敏感信息。隱私數據安全也是求職者關心的焦點。

業內人士介紹,按照《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AI面試產品需要進行相關備案,產生的數據一般存儲在公共云平臺、企業私有云平臺上,或由企業本地儲存,數據加密儲存、傳輸,并設置訪問限制,操作可全流程追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趙精武認為,AI面試產品在收集求職者信息時,應嚴格遵循最小化原則,以滿足招聘目的為限度,不得過度收集,并采取脫敏化、去標識化等保密措施。

求職者如何更好準備AI面試?王金橋建議,可提前練習測試;在全面了解企業和崗位的同時,重視回答的邏輯性,著重展示專業技能、既往經歷與崗位的直接關系;精準回答AI面試官問題,保持適中語速,避免小動作過多。

據了解,鑒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AI面試,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也聯合相關機構“上線”校園AI模擬面試指導,幫助學生熟悉操作流程,提升面試技巧。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