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潼關縣各中小學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聚焦課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等重點,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合力推進德育資源、活動載體、育人實效深度融合,助推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一是課程育人重融入。注重用新思想滋養學生心田,聚力推進“課程思政”,全力挖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努力使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等課程的實施均貫穿思政教育主線,切實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全力讓每門課程都飄出“思政味”,合力打造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發聲的課堂教育體系。同時,我們著力開齊上好藝術、勞動課程,堅持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將藝術教育、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通過積極開展藝術社團、師生文化藝術節、志愿服務、勞動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藝術、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審美及勞動觀念,全力增強綜合素質。

二是文化育人重熏陶。通過整體創設校園育人環境,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時代精神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之中。學校從校風校訓中衍生出樂學善思、明禮守信、進德修業等十大文化主題,充分利用空間布置文化氛圍,精心打造以誠信、禮儀、勤學、孝義等展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內容,讓同學們隨時隨處可以接受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達到育人的效果。同時,學校把校園的走廊文化、班級文化、墻壁文化建設成為師生展示傳統技能的大舞臺,在墻壁和走廊處張貼了儒家精髓的勵志名言、解釋自然奧秘的牌匾;在教室內外,以往生硬的班規班約不見了,諸如“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等經典名句成為師生耳熟能詳的班級格言甚至班訓;班級宣傳欄也由過去讓學生倍感壓力的試卷、作業更換為激動人心的經典誦讀場景圖片、師生書畫作品等,使每面墻體都成為了“文化的代言人”,引領著師生的日常行為。

三是活動育人重導向。學校通過重點打造生命教育、科技教育、禮儀教育等活動,充分利用學校運動會、藝術節、科技節、經典誦讀等活動,積極支持學生組建內容豐富的社團,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自我教育的主動性,科學統籌學校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和班級工作,鼓勵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家長、社會志愿者為學生社團做指導和服務,在培養學生興趣愛好中滲透德育取得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四是管理育人重規范。加強學生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培養,認真組織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條例,提升學生的紀律規范意識。利用每周主題班會和升旗儀式開展每日常規總結,點評各年級各班前一周的表現情況,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努力整改方向。學校德育處會同值周教師、宿舍管理員、班團干部開展每周綜合評比,對各年級各班的衛生、紀律、出勤、課間操等方面進行量化打分,堅持每周統計并評比,對優秀班級進行表彰。

五是協同育人重聯動。通過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利用家委會、家長學校、開放日等形式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管理,開放校園,讓家長走進學校。同時積極走進學生家庭,建立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家訪制度,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及家庭狀況,調度周末作業完成情況,如實向家長反饋學生日常在校表現并與其做詳細溝通,耐心聽取家長對孩子的期望與囑咐,交流教育子女及家庭教育的觀念與方法,全面了解家長對學校要求的意見和建議等,構建起了家校共育新機制,形成了家校共育新合力。

今后,潼關縣教體局將指導全縣各學校緊緊圍繞學校教育發展規劃,不斷完善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創新工作方法,積極探索教育新模式,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一切工作的首位,以德育質量提升體系為抓手,全力推動學校各項教學工作的穩步發展。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