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與全球著名出版商愛思唯爾共同發布了第七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陜西多家機構的學者進入該榜單,成為全球科學影響力中的“陜西力量”。

該榜單是如何對科學影響力進行評價的?陜西有哪些機構、學者入選,分布在哪些領域?該榜單對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有何啟示?10月24日,記者采訪了陜西省科技情報研究院院長、二級研究員張薇。

問:該榜單是如何評選出來的?

答:《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旨在遴選出全球排名前2%的科學家,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該榜單基于全球近700萬名科學家的論文引用數、H指數、合著者修正的Hm因子、單獨或第一作者的文章引用數等綜合參數,分22個學科領域和174個細分子學科領域,綜合反映科學家的科研狀態和長期影響力?。

其中,?論文引用數?主要衡量科學家論文的影響力,?H指數評估科研人員的學術產出數量與水平,?合著者修正的Hm因子旨在考慮合作作者的影響,?單獨或第一作者的文章引用數評估科學家獨立或主要貢獻的科研成果的影響力。

榜單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前者重在關注學者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后者聚焦本年度學者的學術成就。

問:“陜西力量”在這兩個榜單上都有哪些表現?

答:從“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看,全球共有21.7萬余名學者入選,我國共有10687名學者入選,占全球入選總數的4.92%。陜西共有440名學者入選,占全國入選總數的4.12%。

陜西入選的440名學者來自29家機構。其中,高校24家,約占總數的83%;科研院所和醫院表現相當,各占7%;企業相對較弱,僅西安奇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企業的外籍專家入選。高校中,西安交通大學有153名學者入選、西北工業大學有92名學者入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有49名學者入選。

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的前10名陜西學者中,西安交通大學有7人,西北工業大學2人,西北大學1人,并有4人進入全球終身科學影響力“萬人圈”。他們分別從事材料學、營養與飲食學、人工智能和圖像處理、納米科學與技術等領域的研究。

從“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看,全球共有22.3萬余名科學家入選,我國共有27165名學者入選,占全球入選總數的12.17%。其中,陜西共有40家機構的1374名學者入選,約占全國入選總數的5%。這40家機構中,高校27家,約占68%;科研院所7家,約占17%;醫院4家,占10%。

入選“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的陜西學者的前10名中,西安交通大學有4人,西北工業大學有3人。

問:通過《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能看出陜西在哪些研究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影響力?對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有何啟示?

答:陜西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榜單”的440名學者分布在13個研究領域。從人數看,使能技術和戰略技術、工程學、信息和通信技術三類研究領域具有明顯優勢。其中,入選人數排前五位的子領域是材料學、人工智能圖像處理、能源、網絡和電信、機械工程和運輸。

陜西入選“2024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的研究領域有16個,使能技術和戰略技術、工程學、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人數位居前三位。這三大領域入選的學者總數占到陜西入選學者總數的70%。

仔細研究兩個榜單,陜西的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展現出新的實力。心理學和認知科學、公共衛生和健康服務兩個領域也嶄露頭角,各有一位學者上榜。

問:《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數據對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有何啟示?

答:從《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4》數據可以看出陜西頂尖科學家的國際影響力水平,也展示出陜西在某些領域有一定實力,是陜西創新的優勢所在。這些數據為我省“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的謀劃及未來產業選擇提供參考,有助于我們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搶占制高點。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就是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我省科技資源優勢,重點針對“有科研優勢、缺產業規模”的領域,精準布局、超前部署,強化技術科學的研究,重視商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產業活動,將我省的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陜西要錨定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全國第一方陣目標,強化優勢、補足短板,堅持“四個面向”,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為牽引,西安“雙中心”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具有陜西特色優勢的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陜西力量。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