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路徑探析
作者:■文/龐明凱
發布時間:2024-10-31 16:00:30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統編版高中歷史教材涵蓋面廣,理論性強,內容枯燥,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大,而綜合實踐活動的加入可以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一、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特點
(一)從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看更具整體性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學生的整體出發,打破了固有的學科體系界限,突破了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整體知識觀。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從課程改革看更具實踐性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提出“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在課程實施上應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發展歷史學科的育人性質。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親身經歷,并在這一過程中檢驗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情況。
(三)從師生關系看更具自主性
教師是學生學習與探究的領路人,學生是自我教育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不同內容進行探究與學習,并通過合作探究、實踐嘗試、總結反思、問題解決,實現思維創新、知識運用的目標。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主動性,還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四)從多元評價看更具開放性
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通過發展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內容選擇
(一)從提高學生探究歷史的獲得感與體驗感著手
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是開放互動的實踐性教學,要求學生廣泛參與。學生參與了實踐和探究,就能接觸和探索歷史,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從培養學生發現歷史問題的意識和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著手
沒有問題就談不上真正的實踐性學習,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第一步是確定研究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自主收集歷史信息,并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從不同渠道獲取歷史信息,進一步提高自身收集、分析和應用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從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著手
在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歷史知識解決實踐問題,要把唯物主義史觀作為學生學習探究歷史的核心理論和指導思想,將時空觀念作為學生理解歷史的基礎,將史料實證作為學生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理解和解釋歷史的根本途徑,將歷史解釋作為學生敘述歷史的核心能力,把家國情懷作為實現史學育人的重要標志。
(四)從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著手
在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大多會選取有意義的歷史知識,讓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研究社會,主動學習各項規章制度和倫理道德,培養實踐和創新能力,樹立崇高的人生信念,形成正確的三觀。
三、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路徑
在高中歷史綜合實踐活動整合中,教師要參考課程標準與教學評價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積極為學生拓展相關內容,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要根據學情,因材施教,與時俱進,將問題與所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應用時空觀念,發現身邊的歷史
時空觀念是一種意識,是一種思維方式,是學生了解和理解歷史的基礎,是學生認識歷史必須具備的重要觀念,能夠有效推動學生歷史思維和實踐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過去,從中汲取智慧,指導現實生活,并分析、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歷史價值,如探尋城市變遷、品味時代印記。探尋城市變遷:讓學生了解自己熟悉的生活區域在歷史變遷中的情況,了解熟悉的地區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行政歸屬、重要交通路線、戰略地位等變化,觀察街道布局、建筑風格、商業形態等變化,了解城市的發展軌跡,結合城市規劃、經濟發展等因素分析,更深入地了解這些變化背后的原因及影響,從而對應時代脈搏。品味時代印記:讓學生留意身邊的時代印記,研究身邊的老建筑、古跡、碑刻等,觀察它們的建筑風格、材料使用、保存狀況等,推斷其建造的年代、用途,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故事。郵票、錢幣、報紙、照片等物品記錄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重大事件和人民生活狀態,讓學生收集和整理這些資料,勾勒一個相對完整的歷史時間線。
(二)堅持唯物史觀,開展社會實踐調查
社會實踐調查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象、把握社會發展規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興趣和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并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明確調查目的與問題,且問題應圍繞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社會變遷、階級關系等方面進行設定,確保調查能夠有針對性地收集有價值的信息。讓學生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對象,結合實際,設計科學合理的調查方案并開展調查。還要讓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調查結果,揭示其背后的物質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和階級斗爭等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在分析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社會現象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并撰寫調查報告,如有學生參觀調研銅川照金薛家寨革命舊址后撰寫了實踐報告——《探究薛家寨追尋紅色印記》。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相關節慶節日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巨變。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非常高漲,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依托史料實證,讀懂歷史文物古跡
歷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承載著人類文明的記憶與智慧,讓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過去,更明智地面對未來。想要真正讀懂歷史,必須依托史料實證,多維度剖析,才能真實地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史料是歷史的見證和歷史知識的可靠來源,它既能比較真實地反映歷史,又有著形象、直觀的特點,從史料中提取信息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尋訪古跡——重走宜君戰國魏長城”“走進紅色家鄉——照金”“文物會說話”等活動,讓學生分析史料,感受史料形式的多樣性,提升史料實證的能力。例如,在參觀博物館時,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了解文物背后的社會經濟、生產力發展水平及文化交流情況。通過分析文物的形態、結構、銘文等元素,結合文獻記載,推斷文物在古代社會的具體作用和使用場景,及其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通過解讀紋飾圖案、色彩、布局等元素,結合古代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民俗習慣等文化背景,揭示紋飾背后的深層含義和象征意義,了解該時期的文化特征。
(四)運用歷史解釋,開展寫作比賽
歷史解釋能力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尤其是歷史解釋能力,教師可以組織“歷史之光:運用歷史解釋,開展歷史寫作”比賽,旨在讓學生通過撰寫歷史文章的形式,深入理解歷史事件、人物及社會變遷,學會從多個角度審視歷史。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上網搜索相關資料、閱讀各種歷史書籍,利用這些史料解決歷史問題,并將自己的觀點寫成文章。此外,教師還可以“燕園杯”全國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為目標,讓學生思考如何選題,并圍繞所選主題搜索史料,展開寫作。
(五)厚植家國情懷,開發利用鄉土資源
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和神圣使命之一就是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提高歷史文化素養,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認同感。鄉土文化資源在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天然土壤,開發利用鄉土資源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教師可以將鄉土文化融入學校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家鄉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軍臺嶺戰斗遺址、陳爐古鎮、照金北梁紅軍小學、薛家寨革命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學生參觀后,寫出了多篇高質量的作文,如《探究薛家寨追尋紅色印記》《舌尖上的陳爐》《孟姜女與銅川》《北梁紅軍小學的前世今生》等。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對提升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系陜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歷史與綜合實踐整合實施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SGH22Y0970。)
作者單位 陜西省銅川市王益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