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喚醒人生,綜合評價引領未來
作者:■文/于建營 王元東
發布時間:2024-10-31 15:59:45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于建營,咸陽市高新一中黨總支書記、校長,中學正高級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管理指導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管理改革指導專委會副主任委員,陜西省特級教師、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首批領航校長培養對象,國家生涯規劃高級導師,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實踐導師,陜西省教學能手評審專家,陜西省鄉村基礎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先后參加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校長高峰論壇、“十四五”教育發展創新論壇等。
十年探索,高考綜合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生涯規劃、選課走班、校本課程、綜合素質評價等改革的重頭戲漸次展開。在陜西省高考綜合改革的生動實踐中,咸陽市高新一中未雨綢繆,主動應變,積極求變,經過長期實踐探索,形成了“技術與平臺、課程與活動、評價與引領”三位一體的生涯教育實施路徑。
一、技術與平臺:在生涯認知中遇見自己
人常說:“選對專業,快樂一生;選對職業,成就一生;早做規劃,幸福一生。”在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學校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及時介入,通過科技賦能和平臺支持引導學生認識自我。
(一)平臺支持,成立生涯教育中心
2015年,學校建立了學生生涯教育中心,設置了生涯測評室、生涯體驗室、心理咨詢室等機構。2019年,學校引進大數據教學服務管理平臺,加強學生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探索生涯教育的實踐路徑。
(二)科技賦能,加強學生發展指導
學校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生涯分析,通過MBTI職業性格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多元智能發展測評等,讓學生了解個人興趣與職業選擇的關系,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近年來,學校不斷拓寬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場景,探索大數據賦能的綜合素質評價方式。
(三)數據分析,指導學生選課走班
1.依托大數據提供信息支撐
學校通過分析采集的模擬選課走班大數據信息,有效提高了選課組合設計的科學性;根據測試量表建立了學生個性化檔案,為學生選課提供了信息支撐。
2.加強高校專業大數據分析
學校全面分析了不同院校、不同專業對選課組合的要求,以及不同選課組合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為學生提供專業指導和職業引領。
二、課程與活動:在生涯探索中預見未來
(一)加強生涯師資力量
從2016年開始,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助力師資隊伍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生涯教育培訓,大力提升教師對生涯教育的認知度,培養和儲備生涯教育師資力量。目前,學校已有高級生涯規劃師5人,生涯規劃師56人,為生涯教育的全面開展提供了師資保障。
(二)開發生涯教育讀本
近五年,學校積極開發生涯教育讀本,目前開發并使用的有《中學生生涯規劃測評手冊》《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學生生涯規劃(上下冊)》《咸陽市高新一中學生生涯檔案》等,并與其他學科融合發展,形成了多元一體的課程體系。
(三)完善生涯教育課程
學校將生涯教育課程和生涯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分年級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充分發揮其對學生發展的指導作用。在高一年級開設生涯覺察課程,通過測試量表建立學生生涯檔案,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在高二年級開設生涯探索課程,從情緒疏導、人際關系、職業趨向等方面幫助學生認知社會,借助專業信息庫、職業信息庫數據引導學生規劃人生目標。在高三年級開設生涯抉擇課程,以考前心理輔導和志愿填報輔導為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專業報考能力和職業選擇能力。目前,學校已經開發了一系列廣受學生歡迎的生涯教育校本課程,且生涯規劃課程已申報為陜西省精品課程。
三、評價與引領:在綜合評價中引領發展
新高考背景下,綜合素質評價是著眼于學生特殊性、個性化發展及未來發展的發展性評價,是打破“唯分數論”的重要舉措。生涯規劃是立足于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化發展現狀,通過對學生興趣特長、性格心理、能力傾向等綜合評價分析進行的有效規劃。兩者互為表里,出發點具有高度一致性。鑒于此,學校積極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并將其與生涯規劃相結合,通過技術賦能與民主參與,探索形成了“五三三”教育評價新機制。
(一)五育融合構建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學校堅持五育并舉方針,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修養、社會實踐”五個維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行綜合評價,客觀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上傳大數據平臺形成學生生涯檔案。
(二)三種方式推動述評全過程開展
1.自我評價
學校引導學生從個人現狀、進步表現、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等方面寫評語,讓學生客觀評價自我,認識自我。
2.學生考評
學校積極推行各項規章制度,以保障學生考評的客觀、公正。如:班務承包制,班級事務人人管;量化考核,學生成長共同體之間的小組競爭評比;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每日從考勤、校服、衛生、紀律、兩操等方面考評。通過以上措施做好班級小組考核、班級之間達標評比、年級之間交叉檢查,為優秀集體頒發流動紅旗。
3.教師述評
學校積極實行全員導師制,教師人人是導師,學生人人有導師。人生導師:為學生提供學業輔導、職業指導、人生向導和心理疏導,并對所幫扶學生進行過程性記錄和指導性評價。任課教師:每學期對所帶班級學生進行學業水平述評,述評要實現全覆蓋,不忽視任何一個學生。班主任述評: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過程性評價,學期末進行總結性評價。
(三)三個課堂拓寬教學評價場景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遵循全面發展、適應需求、質量高效、價值引領的原則落實國家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設特需課程,完善課程體系,開展各類活動,為學生提供成長和展示平臺,為綜合評價提供多維場景。
1.構建“眾創眾享”課程體系
學校面向全體,開齊開足國家基礎性課程;面向群體,根據學生興趣特長等大力開發校本課程;面向個體,針對學生個性化需求,如為小語種、藝術類、體育類、心理咨詢類考生等開設特需課程。通過以上措施改進結果評價,探索增值評價。
2.創造“眾行眾美”成長空間
學校在充分利用現有功能部室、體育場館、社團活動場地,以“立眾德、育眾智、強眾體、賞眾美、展眾能”為主題,開設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的同時,積極拓展第三課堂,讓學生走出小課堂,邁向大社會,參加實踐和研學活動。通過以上措施做好過程評價,健全綜合評價。
(四)數據賦能:在眾評眾議中看見成長
學校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和生涯成長檔案,家長可以通過公眾號查看學生表現、提取成長檔案記錄、制作檔案冊、制作成長紀念冊等。
1.技術賦能
學校遵循及時、精準、高效記錄的原則,通過“手機客戶端+終端設備+系統平臺”的技術架構,實現了綜合素質評價的“有依據、隨時評、客觀評”。
2.眾評眾議
平臺管理員添加評價維度,發布評價任務,全程跟蹤服務;教師和學生根據評價任務提交相關資料和信息;家長通過平臺查看學生表現,家校攜手,共同促進學生發展評價工作的順利實施。
3.過程跟蹤
學校積極進行學生各學年學業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以及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促進教育評價的個性化發展。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依然在反思中逐夢前行,繼續完善生涯規劃教育及教育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多元化、差異化、全面化發展,關注每個學生,欣賞每個學生,成就每個學生,讓學生的成長看得見,讓學生的未來可預見!
(本文系陜西省教師發展研究計劃專項項目/Shaanxi Teacher Development Research Program課題成果;課題名稱:《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有效落實研究》;課題編號:2023JSY038)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高新一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