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淺層學習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因而深度學習內涵在不斷發展和變化。小學語文深度學習是以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立足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夯實學生語言基礎素養,追尋真實情境下的實踐探究,朝向問題解決的項目化學習思維。同時圍繞小學語文學習內容中適切的單元主題,通過與語文學習內容、語言實踐情境、自身語文經驗進行對話,使學生與文本中的語言內容建構全新的關系。

一、建構高質量基礎性作業

學校要將作業設計作為校本教研重點,系統化選編、改編、創編符合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基礎性作業。

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基礎性作業旨在為學生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需要教師從宏觀角度系統設計,指導學生學習全過程,促進學生積累與運用優質語言材料,形成豐富的語言材料庫。基礎性作業包括課前預學作業、課中達標作業、課后鞏固作業三類。

(一)課前預學作業

課前預學作業是上新課之前的預習與前測,目的是幫助學生做好學前心理準備,喚醒學生頭腦中的舊知,初步感知新知。同時,教師可以以此為抓手聚焦學情,識別學生學習起點和難點。課前預學作業撥云見霧,以生為本,貴在精而不在多。

《火燒云》一課的課前預學作業可設計為自學本課生字,拿不準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決并注上拼音。通過批閱基礎預習單,教師發現有4個難度較大詞語:模樣、紫檀、笑盈盈、跪下。課堂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把這4個詞語作為重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做到省時高效,重點突出。

(二)課中達標作業

課中達標作業在日常作業中占比較大,主要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練結合的方式,輔助學生學習的同時,檢測學生的學習達標情況,課中達標作業與課前預學作業是相呼應設計的,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夠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識字、積累、探究興趣。

《火燒云》中的多音字“模”,學生由于受方言發音影響,閱讀課文時常出現亂用、錯用的情況。為此,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課中達標作業:“模”表示“形狀、樣子”的意思時讀mú,表示“效仿”的意思時讀mó。請學生根據這一特點完成下面的詞語填空題。

聯歡會上,小明惟妙惟肖地模(    )仿各種動物走路的模(    )樣,贏得了大家的陣陣喝彩。

(三)課后鞏固作業

課后鞏固作業重點指向運用及鞏固學習成果。此作業不強制設置,教師可以根據當堂教學達標情況或學生近期學習易錯點進行設計。如在“能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并恰當運用”的教學中,針對學生容易混淆、理解運用有難度及多次出錯的詞語,教師可以安排課后鞏固作業進行練習,如下面的習題。

小華為“五韻黃河”校本探究課程寫了一段介紹詞,下列選項中畫線的詞語運用不恰當的是哪一項?(   )

A.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水資源豐富,舉世聞名。

B.為了連接多省市的交通,建筑家們嘔心瀝血,建造了一座座黃河大橋。

C.最讓我們得意忘形的是,近年來,黃河流域的紅色文化得到傳承和弘揚。

D.在一個個動人的革命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黃河岸邊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課堂教學目標與基礎性作業目標一致,以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避免出現僵硬呆板的全教或抄寫數遍的機械性作業。設計高質量的基礎性作業,讓課堂教學指向語言文字的本質,為深度學習和落實學生核心素養打下堅實基礎。

二、設計真實情境下的實踐性作業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科實踐是指在復雜而真實的情境中,以語言文字及其作品為核心,學生以自主實踐、合作探究的方式,參與獲取和應用語言文字運用規律的過程。

深度學習背景下學科實踐是實現核心素養育人目標的必要條件。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單元任務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計實踐性作業單,用問題導學的方式驅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學生逐步達成學習目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橫向關聯,單元整合的組合性作業

綜觀現行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圍繞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進行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創新設計。語文深度學習需要加強單元內部的橫向關聯,使之形成合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人文主題是“世界各地”,語文要素是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基于對單元文本的解讀,橫向關聯教學內容后創設的情境任務是:省文化旅游局發布了招募令,讓我們去尋找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并在視頻號上增設“云游世界”欄目,現在向全市小學生招募講解員。

《威尼斯的小艇》一課采用招募水城威尼斯講解員的方式,共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走進水城,圖說小艇之妙;乘坐小艇,探究船夫技術之高;品讀文字,感受水城之美。這三個活動圍繞小艇這一主要交通工具進行深度學習設計,以介紹威尼斯之美為講解任務的為終極目標,使用圖說、表格、對比等方式進行學科實踐的課堂訓練,引導學生挖掘教材思想內涵,感悟水城威尼斯的獨特魅力,學習如何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

(二)縱向關聯,關注學情的進階性作業

教學過程中除注重橫向關聯外,還應關注語文要素的縱向關聯,以實現語文素養發展的梯度上升。為此,需要采取應對學生需求的方式,提供難易度適中的作業,學生才能得到飛躍性的發展。作業倘若過分艱深,容易引起學生的挫敗感;作業倘若過分容易,學生就會覺得毫無挑戰。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表明,即使學生擁有學習所必需的充分的預備性知識,也仍然需要支持與指導的領域。

小學第二學段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不同學段呈現梯度式安排。教學《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以制作小英雄雨來紀念卡為任務,通過了解課文內容,記錄雨來的事跡和品質以更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喚醒學生抓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概括主要內容方面的知識儲備,先概括出第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再嘗試概括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基于真實情境的實踐性作業在培養核心素養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探究問題,由學科知識逐漸轉變為學科實踐,從整體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價值觀念、文化修養等,實現具有語文學科屬性的深度學習。

三、實施多學科融通的項目化作業

作業創新設計要在理解、識記和應用的基礎上加強綜合性、探究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發揮創造力提供空間。

項目化學習的作業設計著眼于學習的整體性與系統性,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進行持續性探索與研究,各分支課程合理關聯,這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絕佳路徑。

筆者所在校為三年級學生設計的“萌兔駕到”項目化課程,以語文學科為依托,融通多學科,系統進行作業創新設計,歷時6個月進行實踐檢驗。具體如下所示。

新學期,有兩只兔子將做客三年級,成為我們的好朋友。如何讓兔子朋友健康、快樂地成長呢?請你快快來支招,做好全方位準備,迎接兔子朋友吧!

此項目化作業分為三大板塊。在板塊一“談兔不凡”中學生借助讀過的繪本故事《我的名字克麗桑絲美美菊花》,探究自己名字的寓意,再為兔子朋友取名字。在板塊二“大展宏兔”中設置講故事的任務:大家都知道我可愛又機靈,可是你了解我的來歷嗎?即將見面了,快讀一讀《兔的故事》吧!并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在板塊三“兔飛猛進”中則安排了整本書《兔子坡》的閱讀任務,學生需要按計劃閱讀、積累好詞好句、記錄讀書感受等。

在“萌兔駕到”項目化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借助探究單,深入學習與兔子有關的全學科知識,并沉浸其中。真正做到了兒童的生活與傳統文化、動物喂養、觀察思考、生命教育融為了一體。

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的語文學習之中,作業是一個小而特殊的部分。說它小,是因為它處于教學中的一個微小節點;說它特殊,因為從目標制訂到學習內容安排,從作業建構到課堂推進,從教學評估到學習檢測,它都可以作為終端評價指標。遵循目標導向、整體設計、關注差異、結構合理等基本原則,形成反映作業設計質量的系列指標及相應的質量標準。教師可以從作業這個小切口入手,尋求教育教學改革之道。

深度學習背景下創新小學語文作業設計,通過建構高質量的基礎性作業、設計真實情境下的實踐性作業、實施多學科融通的項目化作業等方式,提質、控量、增效,為教育教學改革找準切口,為核心素養培養提供保障,為打造良好教育教學生態提供可能。

作者單位  山東省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山東省濱州蓮華學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