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成為一道光——我的支教之行
作者:劉燕
發布時間:2024-10-31 09:53:1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作為一名教師,我有幸在城里教書育人多年,但從小在鄉村長大的我心底一直有個愿望——回到鄉村,為那里的孩子帶去更多的知識和關愛。今年九月,我積極響應國家“三區”人才支持計劃,來到了西安市藍田縣,開啟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懷著激動與期待的心情,我來到了藍田縣藍關街道新寨小學。站在校門口,一眼便可以看見學校的全貌。藍天白云下,一棟兩層的教學樓靜靜地佇立著,四周綠樹掩映。樓下的小操場,鋪著綠色的人工草坪,干凈平整。操場邊的大樹上掛著一顆銅鈴,古樸而典雅。不遠處,群山起伏,蒼蒼茫茫。第一眼,我便被這個寧靜、美麗的校園吸引住了,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上學的母校,親切又熟悉。
學校領導熱情地帶我參觀完學校,向我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全校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共124名學生。最大的班級是六年級,有34人;最小的班級是一年級,只有10名學生。老師比較緊缺,就連班主任每周的課時量都在20節以上。我擔任六年級的語文教學,同時還擔任道法、科學、音樂、美術課的教學,每周有21節課。
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第一次走進六年級教室時,看到的是孩子們端端正正的身姿,他們正在早讀,聲音洪亮而整齊。教室里并沒有老師,他們卻如此自覺,讀得如此認真。我由衷地夸贊了他們,給每個孩子送上我提前準備好的一個小禮物,他們靦腆地說著謝謝,臉上的笑容純樸而真誠。第一面,我就喜歡上了這群質樸、懂事的孩子們。站在講臺上,望著一雙雙充滿好奇而信賴的眼睛,作為教師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油然而生。我在心里暗暗地說,你要成為一道光,點亮他們知識的明燈,照亮他們前進的方向。
為了盡快了解孩子們,我早上和他們一起上操,中午和他們一起吃飯,下課和他們聊天、游戲。很快我和孩子們便熟悉起來,孩子們把我當作他們的朋友,有心事愿意給我訴說,有困難愿意找我幫助。我們語文課學了《竹節人》,同學們興趣盎然意猶未盡,下課我們一起做竹節人、一起玩竹節人,還有同學把自己親手做的竹節人一定要送給我。課間活動時,孩子們拉我去操場看他們表演“倒掛金鉤”……
孩子們的信任和親近溫暖著我,孩子們的淳樸與懂事更感動著我。一天早上我走進教室準備上課,覺得光線不是很充足正要去開燈,學生們卻異口同聲地說:“能看見。”一時之間,我心頭不知是欣慰還是心疼。那一瞬間,我腦海里浮現出在城里工作時,經常空無一人卻燈火通明的教室,課間加餐后垃圾桶里一口沒咬的包子、包裝完好的牛奶……我想,明年等我返回城里,再見到我的學生時,我要給他們上的第一課,叫做珍惜。
這里的孩子獨立能干,就連一年級的小同學,每天都能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稚嫩的小臉上看不到一點嬌氣。他們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但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孩子們的求知之路充滿了挑戰。尤其是一些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老人照顧孩子生活,他們學習上無人顧及,精神上缺少交流,成長中缺少陪伴,這些孩子在學習和心理上經常會或多或少出現一些問題。我常常遺憾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為孩子們做更多的事情,但我相信哪怕只是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個小小的幫助,都會像一束光,溫暖他們、照亮他們。
我深知孩子們求學不易,不僅加倍努力地為他們上好課,更是用心在他們的心田播下夢想的種子,讓孩子們拓寬視野,了解更寬廣更精彩的世界,激發他們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的強烈愿望。陪伴他們走過一段美好的童年時光,給他們的人生旅途更多的指引與幫助,這是我的責任。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束光,也要照得更亮、更遠。
支教,不僅僅是教育的交流,更是一場關于自我成長與心靈洗禮的旅程。這是一場雙向的奔赴,在我帶給他們知識的同時,孩子們也用淳樸、真誠治愈著我,讓我找到了內心的平靜與信念。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活成一道光,不求光芒萬丈,始終溫暖有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