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學生外賣扔垃圾桶,不只是吃相難看
作者:陳廣江
發布時間:2024-10-31 20:40:54 來源:光明網
近日,網傳“學校餐飲公司搶學生外賣扔垃圾桶”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29日,多名學生反映吉林省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內,餐飲公司工作人員從學生手中搶走外賣并扔進垃圾桶,還辱罵和毆打學生。對此,該校工作人員表示,“我們也很氣憤”,已和餐飲公司談妥,讓他們必須道歉賠償。目前,學校正在積極處理此事。
不由分說搶走學生外賣扔進垃圾桶,發生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怎一個“氣憤”了得!從報道看,該校宿舍入口的設計耐人尋味:宿舍與餐廳相連,學生回宿舍必須經過食堂。于是餐飲公司工作人員便在食堂附近“守株待兔”,阻撓學生帶外賣回宿舍,并采取了暴力方式。如此不擇手段,可謂利欲熏心。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餐飲公司想盈利,必須要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豈能不顧吃相、丟了底線?外賣屬于學生的個人物品,學校餐飲公司有何權力私自處理?
事發后,學校餐飲公司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喊冤稱,校外餐飲老板聯合起來搞特價進行惡意競爭,一年從學校食堂掙走30多萬元。言下之意,餐飲公司把學校當成了自己的“私有領地”,不容校外餐飲同行涉足。
問題是,學校餐飲公司坐擁得天獨厚的資源,甚至把食堂和宿舍“捆綁”在了一起,為何還競爭不過外賣?如果學校食堂的飯菜再可口一點、價格再實惠一些,學生又有什么理由點外賣呢?競爭不過對手就對學生撒氣動粗,學校餐飲公司哪來的底氣?如此胡來,校方監管何在?
現實中,拒絕外賣進校園現象并非個例,甚至有學校會在校門口設卡對學生進行盤查。每當出現此類事件,校方幾乎總會給出“確保食品安全”的理由,但一些網友則總會質疑校方的目的是逼迫學生到食堂消費,照顧食堂生意。
事實證明,網友的質疑有時并非無中生有,一些學校正是打著“食品安全”的旗號強迫學生在食堂就餐。更有甚者,像本次事件中高校一樣以暴力手段逼迫學生就范。學生在哪里消費是個人自由,食堂以及學校可以采取積極措施鼓勵學生在校內消費,但不能,也不應該使用強制性手段。
顯然,“搶外賣扔垃圾桶”的行為,不只是吃相難看,也不是道歉賠償就能解決的,其背后學校監管缺失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在一些學校,食堂被“外包”后,校方就完全移交責任,拿不出有效的監管措施,導致師生權益遭到損害。2021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門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學校食堂衛生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學校食堂原則上自主經營”。近年來,多地先后發文,開展學校食堂自主經營試點,重申學生食堂的“不盈利”原則。這種試點有必要進一步推廣。
總之,校園不是生意場,餐飲經營者不能掉進錢眼里,學校管理者也不能當甩手掌柜。期待涉事學校盡快拿出令人信服的說法和措施,真正吸取教訓、舉一反三,杜絕此類丑劇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