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時序知識圖譜分析高職院校應用數學的現狀與亟待解決問題,探究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的教學研究。基于課程思政隱性與浸透性,以及以群建課、以群促評的思路,建立與思政育人目標相結合的應用數學教學目標,并給出3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和28個三級指標,探索“三融合+四分值”的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體系,重點關注學生自身進步;進步評價學習效果,拓展強化個體差異,挖掘潛能最大值,探尋評價過程“增值效果”最大化,并根據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將不同職業導向貫穿應用于數學課堂,對學生職業成就“增值”,以此推動我國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知識圖譜  課程思政  應用數學  增值評價

基金項目:2023年陜西省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課題“高等職業教育《應用數學》數字教材建設創新路徑研究”(2023HZ1395); 2022年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應用數學課程增值評價體系構建研究”(SGH22Y1590);2022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基于Citespace對高職院校教師在線教學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2022SZX410)。


引  言

增值評價(Value-added Assessment)是國際上最為前沿的教育評價方式,不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校和教師的唯一標準,它是以學生學業成就為依據,追蹤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業成就的變化。增值評價起源于美國。1966年,科爾曼向美國國會提交了《關于教育機會平等的報告》,20世紀70年代,以“科爾曼報告”為起點,學校效能的增值評價研究在世界范圍內逐漸發展;20世紀80年代美國建立了田納西州增值評估系統。在這一背景下,增值評價開始在西方得到大量研究。英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入了增值評價的方法,在“增值”的理念下,可以控制生源質量的影響,更為客觀地評價學校效能。

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的現狀與問題

1.高職院校增值評價現狀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增值評價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在中國知網CNKI中輸入“增值評價”進行可視化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在香港開展增值評價研究,90年代初期逐漸受到更多教育研究者的關注,但重視度不高導致未引起學界大規模研究與實踐。21世紀以來,國內研究者引進國外增值評價的研究成果,大多結合本土情況開展相關增值評價的探索,為我國增值評價在教育評價領域奠定基礎。針對高職院校的增值評價從2010年起研究態勢逐年遞增,2021年達到峰值為125篇。總體來說,我國尚缺乏對高職院校增值評價的專門研究。學生增值評價研究與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大規模、大范圍的實證研究還鮮有研究。增值評價主要強調學生之間是差異性的發展過程,將入學前與入學后進行對比參照,并以學生各方面素質的不同發展目標為理念,重視可量化的形成性評價方法在實際操作中的運用。

2.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中國知網CNKI中搜索“增值評價”“增值評價體系”“高職院校”等檢索詞,去重后得出1011篇相關文獻。基于文獻計量學,利用CitespaceR6.2.4高級版,將時間切片設置為1年,選取每一年中出現次數最高的前50個關鍵詞,生成時區視圖以及聚類視圖,形成知識圖譜分析,通過對關鍵詞共現分析,探索科學有效的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發展趨勢和研究熱點。2018年后,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2018年以后,研究熱點關鍵詞聚類重點有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學校效能。可以看出,增值評價中加入全國教育大會、五育并舉、多元評價、階段性評價、勞動教育、過程性評價、評價改革、教育質量監測、人工智能等關鍵詞。研究熱點和未來研究方向側重于課程思政育人與專業結合的多元、多階段評價體系。因此,課程思政有效融入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的教學研究是順應教育發展趨勢。通過對之前學者關于課程思政與增值評價研究內容和相關概念的梳理、研究,對整體研究現狀和理論基礎進行把握,發現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院校應用數學的增值評價研究更少,因此,探索高職院校應用數學課程的增值評價亟待解決以下兩點:一是如何將課程思政有效融入高職應用數學教學的增值評價體系之中,對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形成多階段、多過程的綜合增值評價體系起到促進作用;二是如何構建高職應用數學課程增值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需要解決哪些數據收集與分析的問題,需要確定幾級指標,每一級評價指標的分值和權重分別是多少,是否可以通過指標量化得出綜合統計分析。以上兩點問題解決后,即可客觀反映學生學習產出效能,完善學生評價體系,提升高職應用數學教育評價的客觀性,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體系建設

1.應用數學課程的評價現狀

應用數學是面向全校各專業開設的公共基礎課,覆蓋面廣、影響力大,摒棄“一考定乾坤”已成為評價體系改革必走之路。下面從課程建設目標、課后評價以及應用拓展等系統分析應用數學課程的評價現狀,并探討如何將增值評價與課程思政系統地融入應用數學教學中,從而構建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應用數學增值評價體系。

目前,學校應用數學課程采用校本教材,分為應用數學1和應用數學2兩冊書。全校學生應用數學課程開設在大一,共兩學期。應用數學1為考試課,應用數學2為考查課。考試課的平時分占到總成績的50%,期末試卷分數占到50%;考查課的平時分占到總成績的60%,期末試卷分數占到40%。課后評價與課內評價側重于作業、筆記、課堂回答問題等,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性無法調動起來,學生對于高職院校的各項職業技能大賽不清楚,與應用數學課程相關的技能大比武、數學文化藝術節、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也分不清楚;各項評價指標完全沒有將學生的學業成績、職業發展考慮進去。因此,根據高職院校增值評價時區視圖的研究熱點、研究重點和未來發展方向,將課程思政加入應用數學的增值評價體系中,成為應用數學課程評價的一個重要部分,基于課程思政隱性的特點,將增值評價貫穿應用數學學習全過程,關注學生生活、學習、情感的個性化表現,尊重個體差異,提升學生自信心,收獲增值“凈效應”。

2.高職應用數學課程增值評價指標構建

應用數學課程結合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堅持“立足交通、依托行業”的辦學定位,圍繞學校六大專業群,運用學堂在線、長江雨課堂等線上教育平臺,依據“崗位導向、學訓交替、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立足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校級應用數學課程思政優秀示范課程,邀請學校專業課學科帶頭人、思政課教學標兵參與應用數學“課程思政”增值評價體系構建全過程。

應用數學課程建設目標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它們之間由淺入深,呈遞進關系。一是知識目標:掌握應用數學7大模塊(6個基礎模塊+1個專業模塊)內容。其中6個基礎模塊分別指函數、極限與連續、導數與微分、導數的應用、積分學及其應用;1個專業模塊根據所屬專業不同選取不同章節;重點是多元微積分學和概率論知識的講解;并要求學生掌握數學軟件matlab、mathematics、SPSS等基本操作,為校級數學技能大比武、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做好充分準備。二是能力目標:基于應用數學知識點學習,滲透數學建模思想。運用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細致觀察能力以及服從規則的意識。三是素質育人目標:選取道路與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為例,結合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專業精神、職業精神以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挖掘思政元素,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專業案例融入每個教學單元中,充分發揮“育人+育才”功能。不同專業,不同人才培養方案,則會有不同素質育人目標。因此,確定高職應用數學課程增值評價的一級指標有三個,分別為知識、能力和素質育人,所占權重分別為25、35、45,詳見表1。

針對知識、能力和素質育人的三個一級指標,分別對應的二級指標如下:知識包含數學知識、專業知識和思政知識,所占權重分別為8、7、10;能力包含數學能力、專業能力和思政能力,所占權重分別為12、10、13;素質育人包含數學素質、專業素質和思政素質,所占權重分別為14、15、16。共計9個二級指標。根據9個二級指標,并結合學校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要求確定出三級指標,數學知識包含數學課堂提問、數學期中測試、數學課前測、數學課后測、數學軟件操作等5個三級指標,所占權重分別為2、2、1、1、2;專業知識包含專業知識課堂提問和專業知識實踐情況兩個三級指標,所占權重為4、3;思政知識包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個三級指標,所占權重為3、4、3。數學能力包含3個三級指標,分別為數學技能大比武獲獎、數學建模獲獎、數學文化藝術節獲獎,所占權重為3、5、4;專業能力包含2個三級指標,分別是專業技能比賽獲獎和服從規則的能力,所占權重為6、4;思政能力包含3個三級指標,分別是陜西交院大學精神、質量意識和環保意識、安全意識,所占權重為6、3、4;數學素質包含4個三級指標,分別為團隊合作意識、數學創新素養、責任心、組織協調能力,所占權重為4、5、3、2;專業素質包含3個三級指標,分別為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專業精神、職業精神,所占權重為5、6、4;思政素質包含3個三級指標,分別為愛國情感程度、對課堂思政教育的認同度,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精神,所占權重為7、4、5。具體評價方法和權重分配詳見表1。

20241029104952399-33-6f476.jpg

由表1可知,評價方法分為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綜合性評價等多階段、多過程性評價方式。其中,形成性評價是應用數學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改變了只重視試卷分數的情況,更強調對學生的個人發展情況進行評價。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應用數學課堂教學開始前和結束后分別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思想水平等三種情況進行預測和估計的評價,由此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重要的反饋信息。終結性評價是針對應用數學這門課程整個學期課堂教學結束后對學生的最終學習成果進行的評價,反映的是全面育人效果。綜合性評價安排在每學期末進行,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結,促進學生自身進步。根據各項指標的所占權重,得出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綜合性評價等四種評價,形成具有“完成度分+正確分+記錄分+狀態分”四分值的數據收集。其中,正確分指終結性評價中涉及的各項權重的計算,完成度分別是長江雨課堂、智慧樹平臺、學堂在線、詞云分析等信息化平臺任務完成的情況,在形成性評價中均有體現;記錄分指涉及的技能大比武、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專業技能比賽等診斷性評價;具體計算結果按照各項所占權重完成;狀態分指形成性評價、綜合性評價所占的權重分值。最終,完成度分+正確分+記錄分+狀態分按照權重的比例為15%、20%、30%、35%,并利用信息化平臺和教師上課的平時成績記錄,有效抓取應用數學課程數據,探索有效的增值評價體系,形成“線上+線下﹑理論+實踐﹑課內+課外”三融合模式。

基于“三融合+四分值”可以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產出效能,完善與課程思政相配套的教學資源,檢驗學校應用數學課程思政建設、專業群建設的契合度,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關注應用數學課程長遠發展、注重過程銜接﹑探索未來職業導向的增值評價,查漏補缺,實現教書與育人的相互促進﹑雙向提升。

結  語

通過該增值評價體系,將學生在高職院校接受教育的自身進步過程作為衡量學生的指標。對學校而言,根據自己學校的特點和學生情況取長補短,將學校的辦學特色充分發揮,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自信,把學生自身進步與學校的長遠發展作為教學重點。對學生而言,關注學生入學時基線水平與接受學校教育后的水平差距,重點關注學生知識、能力、素質育人的“增值”。在課程思政中融入增值評價,將學生學習態度、實踐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和德行素養等納入評價標準,將診斷與激勵貫穿增值全過程,達到提高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目的,促使學生高尚品格的形成。同時,在專業群的基礎上對應用數學進行增值評價,形成“一課程一特色,一專業一特點”的評價設計,對學生職業成就“增值”,未來工作崗位“增值”,使得高職院校增值評價真正做到促教﹑促學、促發展,不斷提高高職院校應用數學課程增值評價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郭佳玲,孫曼鈺,謝志平.《機械CAD/CAM》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評價體系構建[J].時代汽車,2023(12):41-43.

[2]王喜英,高原,高順起.“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同向同行的實踐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8):72-76.

[3]唐馨.三維目標融合下的課程思政教育效果評價策略研究[J].商業經濟,2021(11):193-196.

[4]郭芳.基于真實性評價理論的職業教育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評價體系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 2022,43(11):62-8.

[5]陳丹丹.增值評價視角下的高職“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5(4):129-132.

[6]徐增勇,張曉玉,程赟.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純電動汽車結構與檢修課程改革實踐[J].汽車實用技術,2023,48(2):188-193.

[7]陳超,歐彥麟.高職院校“一核三階五維”勞動教育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20):102-106.

[8]丁潔,童元松.最近發展區視域下高職院校分層教學的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1):80-84.

[9]林溪.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院校增值評價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2(2):29-35.

[10]王亞鵬,唐柳.高職教育適應性:內涵、目標、邏輯及機制[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28):37-43.

[11]潘杰寧.高職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增值評價的探索與實踐——基于6所高職院校學生測評的實證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20):54-61.

[12]王永釗,程揚.基于資源依賴理論的高職院校產業學院高質量發展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8):36-40.

(李青: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