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博物館:
培養“紅領巾講解員” 傳承紅色基因
作者:拓玲
發布時間:2024-10-29 19:23:23 來源:西安日報
“紅領巾講解員”為參觀人員進行講解。 (受訪單位供圖)
“大家請看這幅圖片,為我們呈現了當時西北人民革命大學建校時艱苦的辦學條件。由于沒有教室,學員們上課都在露天操場。沒有課桌,大家上課時就把木板放在膝蓋上記錄講課內容……”近日,利用課余時間,高陵區通遠中心小學學生成晨曦又一次來到西北人民革命大學(以下簡稱“西北民大”)舊址博物館,為前來參觀游覽的游客義務講解西北民大建校發展歷史。
成晨曦是該博物館一名光榮的“紅領巾講解員”,她和同學們經過學校選拔培訓,已經將博物館的講解詞爛熟于心,經常為前來參觀的青年干部、游客等進行講解。“每次講解我都會認真準備,每講解一次,我都會被西北民大學員們艱苦奮斗、團結互助的精神所感動,他們的精神也激勵著我奮發學習,將來長大了為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成晨曦說。
在講解紅色故事中接受革命精神洗禮
西北民大成立于1949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辦學時期。從全面抗戰爆發后成立的陜北公學開始,由延安一路走來,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為己任的奮斗歷程。依托西北民大舊址歷史背景打造的西北民大舊址博物館,不僅是陜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是西安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2019年,西北民大舊址博物館建成開放后,為運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開展了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發揚優良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為了讓廣大青少年更加深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革命精神,近年來,博物館開展“紅領巾講解員”活動。這些小小講解員上崗講解前,由博物館講解員對同學們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內容包括講解禮儀、講解技巧、講解語言、展館展陳以及實地演練等。通過講解紅色故事和歷史事件,讓同學們熱愛祖國,聽黨話,跟黨走。通過參與講解活動,青少年們也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各方面素質不斷提升。截至目前,該博物館已與共青團高陵區委、高陵區教育局聯合培養“紅領巾講解員”200余人,常態化開展紅領巾講解活動的固定講解員共40余人。
不僅在博物館講,小小講解員們好似一粒粒紅色火種,還把紅色故事傳播進家庭、傳播到校園。他們在各自學校也常態化開展《從延安走來的革命大學》宣講活動,讓更多同學了解西北民大在通遠的崢嶸歲月,感受紅色文化的力量,樹立紅色文化信仰,堅定文化自信。
增強紅色教育感染力
博物館還經常開展“進校園”活動,把西北民大的歷史圖片集納制作成一個個展板,在全區數十所校園巡回展覽。博物館的講解員們還來到孩子們身邊,為孩子們上起了紅色公開課。“我們是民大煉成的鋼,光榮的人民勤務員,踴躍走上工作崗位,就像戰士上前線……哪里有工作,哪里就是我們的家。同志們,新中國的建設擔在我們雙肩,背起背包,邁步向前……”博物館的老師們給孩子們教唱紅色歌曲《西北民大畢業歌》,歡快的歌聲讓青少年們也感受到了西北民大學員們學有所成后奔赴祖國各地服務群眾的豪情壯志。
“這首歌唱起來讓大家都很振奮,我們也要向革命先輩一樣認真學習,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青少年崔子鑫說。
多種形式的紅色教育不僅增強了廣大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也激發了大家奮發向上的愛國主義精神。
西北民大舊址博物館館長武棟表示,下一步博物館還將多措并舉發揮紅色宣傳和愛國主義教育職能,積極搭建與廣大中小學校之間的橋梁,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讓更多學生了解、學習西北民大的歷史文化和紅色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