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校金融經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金融經濟學進步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此為基礎,結合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及思政教育目標,深入探索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出發點,并結合課前準備、課中教學以及課后復習的教學階段,深入分析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思政教育的實際策略。

[關鍵詞]思政教育  高校教育  金融經濟學  課程教學


引  言

金融經濟學是我國高校金融專業開設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主要研究微觀經濟主體在多種條件影響下所作出的決策行為。金融經濟學是金融學與經濟學交互產生的新型學科,也是金融基礎與數學相結合產生的重要產物。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分析證券價值、套用定價理論、公司金融結構等,還需要學生通過課堂理論知識的學習,了解國際金融行業運行規律,還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各項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全面提升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教育水平,同時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導向。

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隨著黨的二十大全面召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成為我國進步發展的主要方向。人才作為滿足國家高速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受到黨和國家的重點關注。自《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正式頒布以來,我國高等院校課程教育已經從原有技能教育及技術教育轉變為三位一體的新型育人理念。在高等學校課程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著重關注學生道德品格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良好道德品格,以德育為基礎開展高等學校專業教育,同時要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對學生進行塑造以及發展。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傳統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以及言行舉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達到協同育人的最終目標。金融經濟學課程作為我國高校金融經濟學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典型的數量化特點,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深入挖掘教學內容與社會主義精神、愛國情懷以及職業道德的關聯元素,將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相融合。

2.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隨著物質經濟高速發展,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未來發展過程中,都會受到社會經濟以及信息技術的全方位影響,使學生獲取資源的途徑變得日益豐富。而且,繁復的數字化信息也對學生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甚至是思想認知產生了多方位的影響。在市場經濟下,高校金融經濟學專業學生的認知更為開放和多元化,使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價值體系都存在較大差異。高校學生在畢業之后,即將面臨社會的挑戰。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三觀,幫助學生對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以及準確性進行甄別和判斷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需要通過積極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三觀。將思政教育融入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全面分析學生在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將個人榮譽、社會發展以及國家命運緊密融合,培養更多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需求的金融人才。

3.培養金融專業復合型人才

隨著數字經濟的全面發展,信息時代全面到來,高校金融經濟學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需要將新型數字化技術、信息化技術與金融專業相融合,滿足金融行業智能化發展以及數字化發展的核心需求,這也使得金融行業對高校學生的復合型要求急劇增長。在高校金融經濟學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完成基礎金融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學習,還要快速了解國際金融行業發展趨勢,并對金融行業形成清醒、全面的認知。想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專業性的指導,同時也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教育。所以,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專業理論知識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以互聯機制為基礎,強化金融經濟學專業與思政教育同步發展,形成三位一體的新型教育育人理念,滿足復合型金融專業人才發展需求。

4.提高國家金融安全水平

據數據統計,2018年以來,我國金融專業的總計招生人數已經超過了10萬人。在未來社會經濟進步發展過程中,金融專業會在工商、金融、經濟管理、財政等多個部門予以體現,這些部門都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部門之一,與國家金融安全息息相關。而且,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之下,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不斷加劇。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也越來越緊密,這使得我國與其他國家意識形態競爭態勢日趨復雜。所以,強化金融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育過程中,通過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弘揚社會主義精神,培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金融人才。

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思政教育的出發點

1.以經濟改革和思想文化為出發點

在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要求之一。金融經濟學含有大量思政元素,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我國改革經驗以及思想文化為出發點開展思政教育。

首先,在證券市場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講解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歷程,可以提高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激發學生對中國本土化證券市場的創新熱情,也可以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自信。

其次,在講解證券價值這部分內容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我國特別國債發行為背景,對比我國執政理念與政策方針,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方面的責任和擔當,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最后,教師在講解二叉樹結構特征的過程中,可以與我國傳統的家族文化以及家風建設相融合,鼓勵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高校學生的人文素養,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2.以金融經濟學發展歷程及關鍵人物為出發點

在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金融經濟學的理解程度,教師需要將各類歷史事件以及關鍵人物作為教學中的補充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可以金融經濟學這一學科的發展歷史以及關鍵人物為出發點開展思政教育。例如,在金融經濟學課程教育過程中,資產定價理論是重要的理論知識之一,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兩次華爾街革命以及相關經濟學家為金融經濟學進步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以哈里·馬特維茨、威廉·夏普、尤金·法碼等為代表的著名經濟學家,在金融經濟學進步發展過程中提出了資產組合選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信息與價格之間的密切關系,為現代證券投資理論、金融理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這些經濟學家在對經濟學現象以及理論進行深入研究的過程中,并沒有一致贊同他人的理論內容,而是各抒己見,形成了眾多經濟學思想的碰撞,從而產生了具有突破性的經濟學理論研究成果,為世界經濟學進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為經濟學發展貢獻出了獨立的理論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經濟學家的生平事跡,鼓勵學生嚴謹求實、精益求精,同時也要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勇攀高峰,幫助學生鍛煉科學思維。

3.以國際熱點金融經濟事件為出發點

金融經濟學是研究金融行業進步發展的重要學科,金融經濟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世界著名的蝴蝶效應就是分析金融活動所產生金融風險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國內國際熱點金融經濟事件為出發點,對學生展開針對性思政教育。

首先,教師要全面分析重點金融風險案例,讓每一個學生全面認知,在金融從業過程中正確使用金融工具是避免財產損失以及榮譽損失的重要途徑。教師也可以通過這類金融風險案例,讓學生深刻認知,在學習以及從業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而且,在研發新型金融產品過程中,要增強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控。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重要金融危機事件為出發點,從宏觀層面分析金融風險產生原因、傳播機制以及防控措施。例如,教師可以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為出發點,全面分析金融市場泡沫的形成機制以及金融危機的主要特點,幫助學生不斷增強金融風險防控意識。

4.以行業典型案例為出發點

金融經濟學專業學生在畢業之后大部分都會從事與金融相關行業,而金融是操縱及產生大量財富的重要行業,從業人員容易受到各種利益的誘惑。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金融行業典型案例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例如,在講解金融摩擦過程中,教師可以列舉常見的內幕操作手段以及交易案例。可以重點分析基金行業老鼠倉事件,幫助學生認識到通過內幕交易不僅會讓金融從業人員葬送個人前途,也對基金資產造成損失,同時影響整個基金市場的進步發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典型金融風險道德案例,提高學生對內幕交易危害的認知水平,強化學生法治觀念,使所有學生在畢業之后都能成為誠信守法的金融從業人員。

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思政教育的教學實踐

1.課前準備階段

首先,在高校金融經濟學專業課程教育工作正式開展之前,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以及思政教育目標,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處理。教師在制定金融經濟學專業教學計劃之前,需要全面掌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標,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責任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學習黨和國家先進的教育方針政策,使金融經濟學課程中所滲透的思政教育內容與國家和黨的發展方向保持一致。教師需要對金融經濟學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且結合思政教育方向,精選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中有可能會涉及的案例。教師在明確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脈絡以及重點、難點問題的基礎上,也需要充分挖掘課堂教學過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教學方法以及精心設計的教學流程,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價值,也是保證思政教育內容有效傳達的重要基礎。所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選擇,并且優化教學流程,使高校思政教育內容與金融經濟學專業知識充分融合,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認知以及行為習慣產生深刻而全面的影響。

其次,在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學工作正式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及調研。在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希望通過思政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及理解水平。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只有不斷強化學生在思政教育過程中的參與水平和主動水平,才能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學工作正式開展之前,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和交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且充分分析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換位思考的模式,全面評估課堂上融入的思政元素是否能夠被學生理解和接受,這是在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情感共鳴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之一。

最后,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工作正式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制定合理的自主化學習目標。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背景下,教師可以以微信群、微博等為基礎,建立線上溝通交流平臺,為學生了解思政元素開辟線上空間,同時也可以以此為基礎,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等模式,提高對課程思政元素的認知水平以及理解程度,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高校金融經濟課程思政教育水平都有重要價值。

2.課中教學階段

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多元化教學模式為基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這對于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內容的理解水平以及接受水平都有重要意義,也是幫助高校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意識的重要策略之一。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工作實際開展過程中,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論知識以及數理推導內容相對較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靈活多變的新型教學模式,對學生產生積極主動的影響,這對于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接受程度有重要意義。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班教學、圓桌教學、情境教學等模式,應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及主動性。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教師也可以采用新興媒體、自媒體等互動性更強的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以及思政元素以生動活潑的模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以及思政元素進行自主思考及討論,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正向的引導,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合作水平及邏輯分析水平,這對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成果水平有重要價值。

其次,教師需要提高對實踐環節的重視水平。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通過實踐教學可以深化理論知識并且實現理論知識的拓展及延伸,這對于提高學生從業水平、增強思政教育吸引力都有重要價值。例如,在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基金經理的日常工作模式,并且要求學生將個人作為基金經理模仿進行一天的投資,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這主要是由于,金融經濟學與發達國家證券市場有著重要關聯,而這些理論知識與我國證券市場的符合程度,需要學生通過實踐來證實。要求學生進入基金經理的角色,通過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降低投資風險,提高風險防控水平,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此基礎之上,教師也可以邀請金融機構的專業從業人員,通過專題講座等模式,提高課堂思政教育水平。除此之外,參觀學習及實際調研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模式為學生創造到指定金融機構實習的機會,同時,教師也可以與校外指定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邀請學生到指定金融機構內參觀實際金融從業人員的操作模式及工作內容。

3.課后復習階段

首先,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工作結束之后,并不意味著整個教學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在課后復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反饋意見的重視水平。在新型教育模式之下,師生間的互動不僅局限于教師向學生的單向傳輸,也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給予的正向反饋。在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是共同發展、協同進步的統一主體。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反饋,并且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正面回應。例如,教師需要及時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調查問卷、一對一溝通交流等模式快速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并且結合學生的反饋意見,對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及時調整,不斷提高思政教育質量。

其次,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內容,需要教師合理布置課后作業。在教育體系中,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環節的延伸及補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認知水平及理解程度。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思政教育目標,通過案例分析、熱點事件討論等模式設置形式多樣的課后作業。在此基礎之上,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PPT、短視頻等方式對課后作業成果進行積極展示,不斷強化課后作業的互動性,也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鞏固思政教育成果。

結  語

在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提高高校金融經濟學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培養高端金融經濟學人才的途徑之一。在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中應用思政教育,可以有效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培養金融專業復合型人才,同時提高國家金融安全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高校金融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經濟改革、思想文化、發展歷程、關鍵人物、國際熱點事件以及典型案例等為出發點開展思政教育。在課前準備、課中教學以及課后復習階段,教師也要全面融入思政教育的內容,全面貫徹三位一體的育人理念。

參考文獻:

[1]程棟,周洪勤.課程思政視角下微觀經濟學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探析[J].商業經濟,2023(10):181-183.

[2]石晶,李娜.高校金融學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對外經貿,2023(9):95-98.

[3]宋來勝,蘇楠.課程思政融入《宏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設計改進措施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0(9):142-144.

[4]申建新.探究互聯網文化背景下的經濟常識“思政教育”創新措施[J].經濟師,2023(9):28-29.

[5]紀建悅,趙娜娜.經濟類專業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9):62-66.

[6]劉凱,趙傳松.融入思政元素的“經濟地理學”“金課”建設路徑研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3(9):67-70.

(柏彬: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