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為什么?如何做?
作者:梁丹
發布時間:2024-10-26 20:14:55 來源:中國教育報
今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漢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鮮明標志。規范漢字是國家通用文字,規范漢字書寫能力是中小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是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國民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何要進一步加強書寫教育,如何做?
堅持問題導向,展現新時代書寫教育育人價值
黨和國家一直重視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工作。當前,為何要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室副主任韓涵表示,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電子設備普及使用,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漢字書寫質量有所下滑,“提升全社會的漢字書寫水平,首先要從青少年抓起,這是關鍵所在”。
“此外,規范漢字書寫不僅關系到學生的書寫技能,也關系到他們的綜合素質。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創造力,有助于提升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全面發展。”韓涵補充道。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主任徐軼看來,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華優秀語言文化,培養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當前,從書寫與規范的角度來看,中小學校對學生漢字書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等方面的教育指導不夠;從書寫與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挖掘闡釋和發揮漢字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育人功能不夠;從書寫與健康的角度來看,書寫姿勢不規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從書寫與美育的角度來看,書寫失范現象制約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負責人介紹,為了此次《通知》的出臺,教育部召開座談會,面對面聽取150多位校長、專家和一線工作人員的意見建議,通過書面調研、視頻會、實地走訪等方式,深入了解分析當前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存在的問題。
“這些問題涉及教育教學各環節,需要進一步加強統籌,從教育教學、校園環境、體制機制等各方面協同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力。”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負責人說。
突出正姿正身,養成良好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能力
在山東各小學,聚焦規范書寫標準坐姿和執筆姿勢的掛圖,是教室的“標配”。
培養掌握正確的書寫坐姿和執筆姿勢,不僅是養成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關鍵,也是預防和矯正學生“脊柱側彎”和“小眼鏡”的重要一招。
山東省教育廳語委辦主任趙世團介紹,目前,山東省在全省小學全面鋪開并建立了181個規范寫字聯系點,印制小學生規范寫字姿勢掛圖20余萬套,“有力推動規范漢字書寫從正姿正身到立魂立人,使規范漢字書寫成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有力舉措”。
《通知》提出,要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坐姿和執筆姿勢,提倡“提筆就是練字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能力。當前,非紙筆化書寫導致書寫能力弱化,規范漢字書寫教學體系不完善,專業教師缺乏等現象還較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學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成效。對此,《通知》從落實《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關于不同學段的寫字要求、鼓勵多種形式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發揮教師表率作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準確把握統編語文教材關于寫字內容的編排思路,有利于統籌安排語文課堂中的寫字教學,為落實文件要求奠定良好基礎。”徐軼解讀道。
在河北省邯鄲市,當地一方面加強示范引領,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在全市教育系統遴選有書法專業特長教師組建規范漢字書寫等級評價專家庫,成立漢字書寫教育名師工作室,圍繞漢字書寫教育教學改革任務和教學實踐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另一方面,創編書法操、“雙姿”歌等,連續14年舉辦師生規范漢字書寫大賽、漢字聽寫大會等賽事活動。
“下一步,我們還將豐富數字資源,開發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線上資源,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提供更多資源。”河北省教育廳語工處處長高明說。
堅定文化自信,拓展“五育”融合新空間
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漢字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堅定文化自信,是《通知》的總體要求之一。
“與以往的相關政策相比,此次《通知》強化科學性,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水平開展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并且增強了系統觀,提出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鼓勵多種形式加強規范漢字書寫教育,提升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意識。”韓涵說。
在重慶市銅梁區,當地推動書寫教育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注重發揮“第二課堂”作用,以更多場景拓展育人大課堂。
“我們將規范漢字書寫教育全方位融入校園文化,多層次開展師生習字比賽、習字作品展。打造了‘邱少云烈士紀念館—玄天湖龍舞廣場—安居古城文廟’等習字育人研學路線3條,實現‘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書香文化’綜合育人。實施‘小手拉大手’行動,帶動更多學生家長和孩子一起習字,達到了培養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的成效。”重慶市銅梁區教委主任唐建民說。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知》以書寫教育拓展“五育”融合的新空間,更加聚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創新提出規范書寫、文化傳承、審美能力、健康教育、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政策舉措,拓展了“五育”融合實踐新空間,進一步提升了書寫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對標《通知》要求,在‘習字育人’試點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系統性的深化和拓展,從高度、深度、廣度三個維度狠下功夫,進一步挖掘漢字蘊藏的巨大育人價值,以‘書寫’小切口做好育人大文章。”唐建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