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南地區的公共體育教學發展較弱,本研究依據當地教學實際,對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分析了新課改影響下的足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現實條件等,并從適應區域發展特色、加強教師培訓、明確教學目標等方面提出了相關改革策略,以期為同類型學術論證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體育足球教學  新課改  教學特點  改革策略


陜西因地勢南北狹長,橫跨了中國“第二階梯”,占據溫帶和北溫帶氣候區,所以全省南北習俗與文化差異較大。陜西南部的漢中市、安康市及商洛市,因為地理與氣候相近,經濟與社會發展情況也較為重疊。陜南地區的高校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為目標,注重公共體育教學,尤其重視足球運動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陜南地區各高校均在體育教學中設置了專業的足球課程教學。近年來,隨著公共體育教學的不斷升級,足球教學也急需改革,加大創新力度,以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新課改影響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

1.高校足球教學目標

當前,全國高校對于公共體育課程的開發力度較大。對陜南地區來講,積極發展更加具有時代感的足球教學,是在傳統足球教學項目中持續推動課程改革的較好路徑。高校傳統足球教學因難以激發學生對課程的濃厚興趣、訓練過程不夠科學、訓練或比賽成績沒有納入期末考核等因素,嚴重影響了足球教學活動的長期性、科學性發展。所以,在“全面教育”理念下,高校應對足球教學進行有效改革,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足球技能,更好地推廣足球文化。通過足球教學改革,高校可確立“教學效率更為高效、教學質量更優異;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濃厚、足球技能更高超;足球文化推廣更為普及,涌現出更多足球人才”等的教學目標。

受傳統和應試教育教學理念的長期影響,部分高校在足球教學目標設計中習慣以階段性教育為主制訂相關策略,忽視了教育的整體性和過程性,以及相關技能的培養,極大地阻礙了足球教學的發展進程。

2.公共體育教學內容

高校開展公共體育足球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體能訓練強健體魄,增進學習能力,提高足球技能,使其在更加科學、規范的訓練過程中逐步養成愛運動、知進取的良好習慣,為個人健康和自身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高校體育工作擔負著“以體育智、以體育心”的獨特功能,承擔著“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重要使命。足球運動因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特點,以及較高的技術性與規范性,相較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更加消耗體能。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練或專業課教師將復雜的足球技術訓練誤作為教學內容,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降低了學生對足球運動的期待。另外,又因公眾體育教學課時常被其他課程擠占,極大地削弱了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的積極性。

3.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現實條件

當前,專業課教師擔負了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整個教學任務,無論是分析公共體育教師占整體師資的配比,還是研究專業課教師的人才儲備,都可以發現,公共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都有待提升。教師是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水準與綜合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質量和效率。

4.陜南地區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現狀

在全國高校積極推動足球教學發展的過程中,陜南地區高校的足球教學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總結后發現,漢中、安康及商洛的高校體育教學都存在一定問題,在理論教學、技能教學和活動形式等方面有所欠缺。

比如漢中市的陜西理工大學的足球教學,在理論教學方面,理論知識相對枯燥乏味,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學習興趣。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足球基礎知識、足球發展史與足球運動理論等均是開展足球教學的理論依據。在足球課程教學中,若教師對相關理論的內涵解釋不夠,再缺乏行之有效的實踐,會對公共體育教學的質量有頗深影響。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足球教師,因對理論基礎不夠重視、教學方法比較刻板,致使學生難以更好地理解足球理論及足球文化,極大地影響了足球課程的教學質量。無獨有偶,漢中職業技術學院的足球理論教學,由于專業課教師缺乏傳播足球文化的意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科學、系統的足球實踐教學計劃,是幫助學生有效掌握足球實戰技能的必要條件,可使學生靈活運用足球技能,提高臨場應變能力。足球技能教學是實踐教學的重要部分,現場訓練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實踐教學的效果,而安康學院的足球技能訓練不夠科學,影響了教學質量。另外,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的足球技能實踐教學比較欠缺科學的方法,實踐次數也較少。這不單說明了以上高校專業課教師的足球教學方法比較落后,同時還缺乏重視實踐教學的意識。

在商洛學院的足球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學內容只有1次教學機會,且教學形式相對單一,僅限于對練,大都是對抗性活動,對理論知識涉及較少,教學形式多樣性延伸不足,更難以實現足球文化的推廣。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改革探析

1.提高高校學生身體素質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手機、平板等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帶來新的學習和生活方式。“00后”大學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也容易因沉迷于網絡而缺乏運動和戶外活動。運動量過少,會導致身體素質偏低。陜南地區山巒與河流較多,小氣候頻繁,空氣中的水分分布極不均勻。如果平時不加強身體鍛煉,會給學生體質帶來較大影響。近年來,高校學生中的呼吸病、血壓病、皮膚病等發病率逐年增長,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高校實施足球教學改革,不僅與當代素質教育理念相符合,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素質,適應了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為了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不健康的學習狀態和生活習慣,全身心地投入強健體魄的各項活動中,持續提高身體素質,應對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進行改革,全面推動足球教學質量提高。

2.轉變教育理念,提高足球教學質量

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國經濟建設領域得到持續發展,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速度的加快,社會建設與經濟發展對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隨著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升級,傳統的應試教育正在成為過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校學子更受社會青睞。由此,學生的文化素養與健康體質,備受社會各界及人才市場的關注。

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陜西部分高校的教學體制不夠合理,有的學校上足球課都是“上鍋端”,并沒有提前了解學生的足球功底,開展差異化教學,導致足球基礎好的學生感覺簡單不愿意學,而足球基礎差的學生因為太難學不會,最終結果就是全部學生的足球水平較低,無論是理論還是技術都難以突破。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應充分利用素質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推進高校足球教學改革,滿足學生心理、身體和情感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3.陜南地區足球教學的特點與發展訴求

陜西省是國內足球體系建設與發展的一個核心陣地,積極開展校園足球競賽、訓練以及運動員培養體系建設,對充分發展校園足球事業具有重要作用。2020至2022年,陜西省各高校未能如期舉行校內和省內大學生運動聯賽。但在2023年上半年,陜南地區各高校逐漸開始發展校內公共體育事業,同時也對足球教學加大了訓練力度。但是由于長期的教育習慣,和各高校的現有條件,陜南地區的公共體育教學創新較少,依然延續之前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模式。體育課程教學中,無論是理論教學方面,還是技能教學方面,創新力度均不大。在陜南地區高校足球教學中,以院系為球隊的組織特點,多年來沒有改變,在校內賽事中,一直都是院系之間開展對抗比賽,不能在各年齡之間、階段之間和年級之間進行縱向的技能交流和經驗傳承。

在理論教學方面,一直采用延續了多年的教學理論,未能與當前的實際教學需求有機結合,比如停、接、帶、傳、發球的指導理論早已不能與國際賽事裁決條件吻合,對于點球、角球和越位的理論指導也遠遠落后于國內標準賽事的發展和要求。在技能創新方面更加閉塞,這是因為校內足球幾乎沒有參加社會或國內足球聯賽的機會和經驗,在實戰技術層面見識較少,無法及時掌握當前國際流行的新技術。

另外,一些高校對足球基本技術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通常只注重學生對足球基本技術動作的掌握,而忽略了對學生足球基本技術動作講授與教學的能力培養,由此導致,學生只能夠達到“會做”這一目標,難以“會講”“會教”足球基本技術。所以,在公共體育設置與管理中,高校應對足球教學進行更加科學與合理的設計。

陜南地區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改革策略

1.設計具有陜南地區教育特色的足球教學內容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在該《意見》的支持下,陜西省迅速將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提上工作日程,不斷完善和推進公共體育教學創新,徹底改革不合理、不科學、不實用的教育教學方法,傾力提高高校公共體育教學質量。

在足球教學改革過程中,陜南地區高校設計具有當地教育特色的教學內容,專業課教師根據足球課程的教學特點、陜南地區的特色和自己學校的特點增強足球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實效性,同時還深化技能教學,提升實訓效果,開發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足球學習興趣。

以陜南地區的陜西理工大學、陜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漢中職業技術學院、安康學院、安康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商洛學院、商洛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為例,均展開了關于理論、技能和教學形式的創新研究。學校從對教師的專業培養,到對學生的足球實戰化特點都展開了具體的分析,并根據實際課程的需要制訂了教學目標,同時以公共體育發展的需要,對足球教學改革進行策略化的創新論證。

2.加大具有陜南地區特色的專業課教師培訓

作為陜南地區的高校專業課教師,深入開展富有成效的公共體育足球訓練,積極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和教學素養,是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果、增強身體素質的必備條件。所以,開展針對性的專業課教師培訓,對推動陜南地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事業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高校可以崗位門檻高度遴選更加合適的專業課教師,或定期對專業課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專業培訓,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專業素養,為建立一支更加高效、專業素養強的足球專業課教師隊伍打下堅實的基礎。

3.明確新課改足球教學目標,深化教學改革

隨著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陜南地區高校足球專業課教師在確定課程教學目標時,需根據教學經驗,以及當前所帶學生的特點、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及認知水平等,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足球教學目標。同時,在保障教學方案科學性、合理化及可行性的基礎上,設計全學年或學期的足球教學改革計劃,從技術、戰術和學術層面保證教學的專業性與持久性,從而為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提供保障,凸顯合乎陜南地區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特色。

例如,在足球教學中,根據漢中市多山的地理特點和小氣候的特色,設計更適宜的足球訓練計劃。安康市?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形成了河谷盆地居中的獨特地理格局。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該地區的足球文化進行總結,以更好地推廣足球文化。根據商洛市的三省通衢的特點,再結合悠久的商水、洛水文化,借助古人智慧對足球教學技能進行創新,為高校足球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推動作用。

4.優化足球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公共體育足球教學策略,是實現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創新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陜南地區高校足球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

第一,對足球理論進行策略性優化。高校教師應對公共體育足球教學理論知識體系進行有計劃的設計,從教學、訓練和實戰等層面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總結,以推動足球文化與足球精神的推廣。比如,引導學生了解陜南地區高校足球教學的發展歷程、賽事、名人等,依據學生的興趣開展個性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足球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足球明星、真實案例等資料,以其所包含的思政元素豐富足球文化教學,確保高校足球理論的全面性與實用性。

第二,對教學形式進行改革。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專業課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影視以及微課等現代化的教學形式,通過搜集、剪輯和制作相關影像資料,以融洽的畫面和音效,讓學生欣賞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名人傳記、重大賽事,借此讓學生了解足球發展歷程,正確理解足球精神,認識到足球文化的重要性,進而確保足球教學改革進程高質量推進。

第三,優化足球技能訓練。在技能訓練教學中,可針對傳球訓練的腳法開展腳背正面、腳背內側、腳背外側、腳內側,以及腳尖和腳跟等多方面的練習活動,以此提升足球課程的教學效果。在針對射門訓練的過程中,射門數量是實踐考核的核心,同時要設定具有挑戰性的射門內容,拓展射門訓練目標,逐漸提升足球教學難度。在盤、帶訓練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學生的門前控球環繞、T字環繞,以及小羅式自由盤、帶、過人等主要技能,以此保證足球課程教學的專業性。通過“理論+實踐”教學,不但可以迅速提升學生的足球技能,還促使高校足球教學改革不斷創新。

第四,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在足球教學過程中,高校可多開展足球賽事,或組織學生集體觀看足球比賽,讓學生在交流中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提高學習足球的興趣,充分感受足球文化的魅力。無論是開展訓練、賽事,還是及對抗性演練等足球訓練活動,都會對學生的足球技能提升產生實訓作用,使其提高實戰能力,加深對足球運動的情感,以此確保足球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結  語

高校足球教學作為公共體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過程、效率與效果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受到了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的高度重視。目前,從陜南地區高校公共體育的教育教學過程來看,由于部分足球專業課教師固化的教學思維,導致足球教學質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有所下降。本研究分析了陜南地區幾所高校的足球教學現狀,發現了足球教學一蹶不振的原因,如理論教學枯燥乏味、技能實踐教學不夠科學、教學形式單一等,同時,給出了針對性的改革策略和創新建議,以期為提高高校公共體育足球教學質量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子.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創新途徑分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8):80-81.

[2]徐強強.基于“個性化”的高校足球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以東華大學為例[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9):128-129.

[3]喬世榮.淺談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足球教學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9(23):9-10.

[4]姚如好.淺談新形勢下陜西省高校足球教學的發展[J].新西部(理論版),2016(2):26+32.

[5]李欣.陜西省校園足球環境及優化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22.

[6]張偉.體教融合視域下高校足球教學改革的智慧化路向研究[C]∥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2022年第六屆中國足球文化與校園足球發展大會摘要集,2022:101-102.

[7]李永賢.校園足球普及背景下高校足球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6):118-121.

(孫凱:西安美術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