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一線行”系列報道⑤|科學課堂播撒創新種子——安康市漢濱區多點發力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發布時間:2024-10-24 14:00:51 來源:陜西日報
9月25日,安康市漢濱區培新小學信息老師張榮安在航模社團課上與學生互動交流(資料照片)。
“同學們,今天的實驗課上,我們每個人自己動手操作,用顯微鏡來觀察洋蔥的表皮細胞。”10月8日下午,安康市漢濱區培新小學六年級6班的科學課準時開始。學生三人一組,認真觀看演示,不時舉手提問,熱烈地討論交流,并在老師的指導下按步驟完成實驗。
“通過這個實驗,我學會了使用顯微鏡。看到小小洋蔥表皮內部的清晰脈絡,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個格子里縱橫馳騁,就像‘駕駛’洋蔥皮一樣。”剛剛完成實驗的陳政涵說,“我非常喜歡科學課。我長大后也要當科學家,研究出對社會有益的東西。”
近年來,漢濱區培新小學積極探索“雙減”背景下的科學教育新樣態,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動手操作能力,讓科學的種子在校園里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漢濱區培新小學的學生不僅能“駕駛”洋蔥皮,還能“解構”飛行器。
前不久,在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陜西省賽)暨第四屆陜西省青少年空天創新大賽上,漢濱區培新小學有4名學生參賽,獲得“個人飛行賽”兩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帶隊老師張榮安榮獲“優秀輔導員”稱號。
“我覺得培養興趣是最關鍵的!”10月22日,載譽歸來的張榮安信心更足了。
隨著航模愛好者不斷增多,今年,漢濱區培新小學將航模社團的近百名學生分成了3個班。課堂上,張榮安通過實物、圖片、視頻等方式讓學生認識航模,了解航空基礎知識,鼓勵學生動手拆解、制作、調試飛行器模型。
為營造濃厚的校園科技氛圍,漢濱區培新小學連續12年舉辦校園科技節,將每年3月定為學校的科技活動月。同時,與安康科技館、安康市氣象臺等單位攜手打造校外科學實踐活動基地,常態化開展戶外研學活動,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全面提升動手能力、創新意識。
漢濱區培新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李雪梅介紹:“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還設計了科學合理、豐富多彩的科學社團課和科學延時課,著力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打造有特色的科學教育模式,縱深推動學校科學教育,為孩子們的科技夢插上‘翅膀’。”
近年來,漢濱區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多點發力,綜合施策,促進中小學科學教育提質增效。
漢濱區教體局副局長羅發兵說:“我們要求各校聚焦第一課堂,上好科學類課程,拓展第二課堂、豐富第三課堂、做優科學類課后服務,并通過舉辦賽事,搭建學生科技創新發展平臺。截至目前,漢濱區學生累計在機器人大賽、信息素養大賽等比賽中獲獎300余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