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如何打好“組合拳”?——“三項改革”親歷者談感受
發布時間:2024-10-24 12:00:20 來源:陜西日報
“三項改革”帶動越來越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圖為西北大學教授胡軍在實驗室調試設備(資料照片)。
訪談嘉賓
陜西省科技廳創新體系與政策法規處處長 馬云
西北工業大學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符新偉
西安石油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 李飛
近年來,陜西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探索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及系列政策,有效解除了束縛在科研人員身上的“細繩子”,極大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在總結前期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省委、省政府近期出臺《關于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進一步打出“組合拳”,以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三項改革”帶來了哪些變化?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若干措施》都有哪些亮點?10月15日,圍繞這些問題,記者對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高校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進行了采訪。
問題1:作為創新一線的科研人員,請談談“三項改革”實施以來,您感受到了哪些變化,在成果轉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李飛:“三項改革”實施以來,我深刻感受到學校從上至下對成果轉化的高度重視,社會與學校對教師創辦企業及其社會貢獻的認可度顯著提升。這種認可反過來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推動我們更加主動地對接市場,深入參與產品設計、迭代和升級等各個環節。
作為科研人員,我還有一些期望。希望能夠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靈活使用科研經費和設備,減少審批流程和行政約束,保證科研過程中的資源高效利用;建立彈性管理機制,允許科研人員在創業與教學之間靈活切換,讓他們既能全身心投入成果轉化,又不影響在教學與科研崗位的長期發展。
問題2:“三項改革”的最初探索始于西北工業大學。請介紹學校在“三項改革”推進過程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有何建議?
符新偉:科技成果轉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各個方面。“三項改革”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中央在陜高校院所無法完全適用“三項改革”政策、對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認識程度不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尚未有效建立等問題。
我們要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模式的探索,建立符合成果轉化規律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模式,不斷提升成果轉化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我們要構建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機制,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容錯糾錯機制,營造敢于轉化、愿意轉化的良好氛圍。同時,科技成果轉化仍面臨資金難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可以借鑒北京大學“元培基金”的經驗,由學校與政府引導基金聯合打造一支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科研人員信任、熟悉學校科技成果且具有耐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形成轉化收益促進轉化的良性循環。
問題3: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是一個政策環環相扣、不斷深化的過程。請介紹新出臺的《若干措施》有哪些亮點?
馬云:《若干措施》在深入調查研究、評估原有政策和持續創新改革的基礎上出臺,堅持需求導向、精準破題,既有對原有政策的深化延續,又有新的拓展首創,還有對實際工作中堵點卡點的靶向突破,共有20條,旨在打好“組合拳”,為成果轉化“清障”“通路”。
為擴大改革范圍,豐富改革方式,《若干措施》提出通過“揭榜”改革任務、加強橫向科研合作和聯合承擔科技計劃項目、“打包托管”成果等方式支持中央駐陜單位加快成果轉化;將賦權改革范圍擴大到省屬企業,探索將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全部賦予成果完成人,推動職務科技成果限時轉化,支持中小微企業以“先使用后付費”的方式承接“三項改革”成果,為改革者在多領域、多場景下賦權,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為增強改革參與者的獲得感,《若干措施》提出將科技成果轉化效益作為科研人員晉升職稱、崗位聘任、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并加大權重;增設技術轉移轉化崗位,強化對成果轉化人才的激勵獎勵,以“先投后股”方式給予財政科技經費支持,明確橫向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的兩條途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國有科技型企業加速成果轉化,給予科技骨干員工股權和分紅激勵,并將省屬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
為給改革者撐腰打氣,持續保障改革單位、成果完成人、技術轉移人員的合法權益,激發轉化熱情,《若干措施》強化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管理、成果轉化盡職免責等規定,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鼓勵改革單位和科研人員在中央大政方針下、國家法治框架內大膽試,大膽闖。
為完善成果產生—孵化培育—熟化落地—發展壯大的全鏈條成果轉化體系,《若干措施》提出專利盤活推廣、技術中試驗證、路演對接轉化、應用場景開放、聚集發展壯大、完善“技術托管”等一系列舉措,為科技成果加速轉化落地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我們將推動新版“三項改革”20條措施落實落地,不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持續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做法、新經驗、新模式,為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