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寫作,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寫論文、發表論文,是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進行梳理,并通過媒體向外傳播的學術輸出行為。忽視教育寫作,會制約教育思考的深度,不利于打開教育格局。

一、教師對“教育寫作”的態度

1.將“教育寫作”作為專業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善于思考且業務能力較強的教師基于教學反思及問題探討的需要,非常重視通過教育寫作促進專業成長,善于用寫作的形式來分析和探討自己在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認為教育寫作與教育教學關系不大。“教師那么忙哪有時間寫論文?”“論文寫得再好對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有啥作用?”“把課上好才是最重要的,為啥還要寫論文?”持這類觀點的人不是少數。面對學校的要求,部分教師會采用消極的態度來應對。

3.重視“教育寫作”但卻寫不出高質量文章。很多教師深知寫作對自身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的促進作用,在理論研究方面也下了一些功夫,但卻難以找到適合的文章選題,難以寫出達到發表要求的高質量教育教學論文。

4.不主動進行教育研究但卻能被動進行論文寫作。有些教師不會自主進行教育研究和論文寫作,但如果學校有要求,也會積極參加,但這部分教師由于缺少平時的積淀,看到相關通知才開始行動,所以也較難寫出能夠達到發表要求的高質量論文。

二、不重視寫作對教育視野的制約

如果不重視寫作,教師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對教材及教法的研究上,能夠提高教學質量,卻不一定能夠提高教育質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只能基于學科教學科。以數學教師為例,如果只研究數學的教材和教法,即使學生能夠考出好成績,卻不一定能夠具備數學思維。二是難以跳出學科看學科。不注重教育寫作的教師,大多只從學科的角度出發來開展教學,讓學科教學運行在狹窄的通道上。三是難以從大教育的視角來實施教學。不注重教育寫作的教師大多缺少對大教育的關注,缺少多學科融合的能力,只能給學生提供單一的教學內容。

三、教育寫作的意義

教師進行教育寫作不僅是一項科研活動,還是一項教學活動。熱愛寫作的教師大多知識淵博、思維深刻,具備整合多學科知識的能力。

1.教育寫作的實質是學習與研究

嚴格地說,寫作的過程不只是一個“寫”的過程,更是一個學習、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每寫一篇文章,都要經過不斷的構思與修改,還要查閱相關資料,進行實地調研,向相關專家請教。教師要具備較好的學習能力及研究能力,才會在不斷的學習和研究中,把教育教學水平發展到新的高度。同時,善于寫作的教師,其看問題的視角、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拓展學生的學科思維。

2.寫作是對學生的以身示范

在資訊發達的信息時代,教師創作的文章經媒體發表后,學生也能夠讀到。在閱讀老師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們能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科信息、思想及觀點,也可以從中學習到在常規生活與學習中發現問題、捕捉信息的方法和從不同視角對同一問題進行分析的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寫作能開闊教學思維與教育視野

一位教育寫作成果豐碩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會僅僅局限于單一的知識教學,不會將教學等同于大量的習題訓練。學科論文寫作的過程也是深挖學科內在邏輯的過程,教師在寫作的過程中會以知識為載體,重點挖掘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通過對某一知識點的剖析,構建以該知識點為中心的多學科融合的知識網絡。在教學中,教師也會將自己的教育目的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術精神。這些看似習以為常的轉變,會在無形之中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教師的教育寫作,表面上看是文字功夫,其實質是思想觀點的表達和研究能力的展示。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不僅能夠更好地思考與探討教育問題,還能夠拓展教育視野,打開教育格局,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發展。


本文系第五期江蘇省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團隊建設視域下職業學校教師核心能力提升的校本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YB413)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