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教育調研行丨延安吳起縣:以奮進之筆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答卷
作者:新聞中心 雷思佳 李曼(實習生)
發布時間:2024-10-17 11:33:54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剛剛過去的這個教師節,吳起鎮初級中學青年教師聶偉和其他優秀教師一起接受了縣委、縣政府的隆重表彰,他們披紅戴花走上街頭,接受了全縣人民的禮遇。從2021年踏上講臺起,聶偉在吳起縣良好教育生態的浸潤下不斷成長——他的“蝶變”,是吳起縣近年來強師賦能、持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自2015年確立“辦強教育”戰略舉措以來,吳起縣按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教育多樣特色發展,職業教育增值賦能發展”的總體要求,凝聚力量砥礪奮進,生動書寫了新時代吳起縣教育事業豐果盈枝,教育成果花開千樹的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吳起縣第40個教師節慶祝活動
吳起縣城關小學的英語課堂
吳起縣鐵邊城鎮中心小學大課間
探索教育發展“新路徑”
位于黃土高原腹地的吳起縣,曾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落腳點。長期以來,吳起縣因石油能源而富,但由于地處偏遠,山大溝深,地理位置的限制導致優秀人才引進難上加難,教育事業曾經一度處于“洼地”。但縣委、縣政府優先發展教育的決心和全縣人民寄希望于“教育改變命運”的意識一直都很強烈。
2015年以前,縣域教育硬件設施普遍滯后,教育吸引力不足,優質生源大量流失,隨之而來的是教師從教信心不足、全縣優秀人才匱乏等問題。“之前,吳起的學校和各縣區比起來不算好,現在不一樣了,我們吳起縣教育排在全市前面,在家門口也能上好學校。”在吳起縣生活了40多年的學生家長楊丹告訴記者。面對當今日趨激烈的社會競爭,家長對子女培養的關注度、重視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對優質教育的渴望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強烈和迫切。
縣委、縣政府從民生戰略全局作出“關注民生辦教育、辦強教育惠民生”決策部署,把教育優先發展納入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整體規劃,堅持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確立了“用長征精神立德樹人”辦學理念。隨著“辦強教育”行動計劃和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全面實施,吳起縣教育短板得以逐漸補齊,探索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昂揚奮進的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
吳起鎮初級中學的英語課堂
吳起縣第一中學的美術社團
吳起縣職教中心的美發技能課
實現教育發展“新突破”
9月24日上午大課間時間,鐵邊城鎮中心小學的操場上熱鬧非凡,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籃球,還有的和朋友們在草坪上席地而坐、相談甚歡……“學校新建了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排球場,大家參與興趣活動和體育課的積極性更高了,學習的熱情也更是高漲。”說起學校的變化,六年級學生張荷苗和她的同學們贊不絕口。
記者獲悉,過去的這一學年,吳起縣就投入7485萬元用于提升辦學條件——購置護眼燈8595盞、小學生午休桌椅660套、鋼琴18架,提升完善學校功能部室106間……24所學校完成了校園維修項目,16所學校完成了消防改造項目。“今年秋季,宜興希望學校新建的餐飲樓已投入使用。”吳起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說。
為了解決大班額、入學難、擇校熱等問題,2015年以來,吳起縣累計投資5.4億元建成投用職教中心1所、初中1所、小學1所、幼兒園4所,不斷優化城鄉學校布局,高標準配備教學設施設備,持續改善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同時積極優化9個大學區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促、共享。今年5月和9月先后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級評估驗收和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市級復核評估。
吳起縣教育系統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充分挖掘吳起縣當地紅色教育資源,著力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格局,引領課堂改革。吳起縣早在2013年就在全縣推進課改,力度空前、成效顯著,并且持續不斷推動課改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新課標的推進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吳起縣教體局有關負責人說。
把40分鐘的教學時間劃分為五個小階段,用于自主預習、合作交流、展示匯報、拓展延伸,最后進行知識梳理和當堂檢測反饋,城關小學的課堂教學微改革,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課堂“活”了起來,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升。近年來,吳起縣持續優化中小學教科研聯合體聯片教研活動,培育推廣自助式、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項目式等多元教學范式,助力縣域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各校根據實際情況,逐漸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吳起縣教體局教研室相關負責人說,“鐵邊城鎮中心幼兒園的田園課程、第一中學的‘54321’教研工作思路和縣高級中學的‘301010’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都在實踐中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強師才能強校,強校才能強教。縣第一中學地理教師高宇楠感受頗深:“近年來通過不斷地學習、實踐與反思,我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手段提升了不少,講課風格學生也更喜歡了。”吳起縣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縣財政每年列支教師績效工資、骨干津貼、班主任津貼、培訓經費、獎勵資金等近8000萬元,極大調動了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吳起縣始終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首位,今年制定出臺了《全縣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十嚴禁”》制度,舉辦教育系統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弘揚教育家精神,切實增強教師職業認同感、責任感,營造尊師重教濃厚氛圍。
校內提質、校外減負,吳起縣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雙減”政策,嚴格規范校外培訓,在校內開設特色社團,因地制宜開展紅色研學實踐。全縣常態化開展教學技能比武、教學經驗交流活動,通過送教下鄉、聯片教研、跟崗培訓、名師課堂、“青藍工程”等方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我校開設了新進教師過關課、骨干教師示范課、年輕教師成長匯報課、學科末位教師提升課、優秀教師校外拉練課、全員教師摸底課等教師培訓‘六節課’,助力教師隊伍素能水平全面提升。”吳起鎮初級中學校長齊貴廷說。
為順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吳起縣今年開設了綜合高中班,給不同類型的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育選擇。“這學期就招了200名學生。”職教中心校長高光東說,“這不僅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嘗試,也是職普互補、共同發展的新路子。”
吳起縣鐵邊城鎮中心小學的科學實驗課
吳起鎮初級中學的非洲鼓社團
吳起縣高級中學的政治課堂
共譜教育發展“新篇章”
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優美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如今的吳起教育,無論是縣城還是鄉村,這樣的景象隨處可見。
走進吳起縣高級中學,環境優美,部室俱全。最近幾年,學校完善了智慧教室、電子班牌、校園智慧廣播、電視臺等項目建設,優化組合了學校教育教學資源,為師生提供多形式、多規格和多層次的教育教學服務。“2018年以來,學校一二本上線人數連續6年攀升,高一新生招生人數也實現了‘五連增’。”該校辦公室副主任李國東說。
高級中學的發展是吳起縣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縣域教育質量的生動體現。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到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網絡教學;從擺脫縣域教育困境到邁向優質教育發展、特色發展新臺階……“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出生人口下降,農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全縣學位出現了‘農村空’‘城市擠’等問題。”吳起縣教體局局長袁海湖說,這一社會變遷對縣域教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吳起縣積極順應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大規模流動和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等形勢,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積極推動教育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以前總想把孩子送到市里去上學,現在吳起縣的教育水平越來越高了,學校精細化的管理、老師們認真敬業的態度讓我很滿意,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學我很放心。”高二學生家長康彥創坦言。
2023年,在陜西省教育督導委員會對延安市教育滿意度調查結果通報中,吳起縣教育綜合滿意度為93.36%,位居全市第三。今年,全縣高考本科上線率94.56%,2名學生突破600分;職教中心參加單招本科考試16人,上線率62.5%;中考成績連續10年穩居全市縣區第一方陣,市定普高分數線511分(全市各縣最高分),上線率77.67%;中小學綜合素質評價覆蓋率100%;全縣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100%,教育教學質量持續攀升。
吳起縣鐵邊城鎮中心幼兒園的幼兒正在玩耍
一項項來之不易的榮譽,讓吳起縣的教育品牌更亮、成色更足。“雖然已經積累了很好的基礎,但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群眾‘上好學’的期盼相比還有差距。”袁海湖說,未來將持續鞏固教育領域基礎和優勢,將堅持走內涵發展的路子,不斷加快“辦強教育”工作步伐,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