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教體局:數字賦能,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熊艷玲
發布時間:2024-10-16 16:51:2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黃龍縣教育體育局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和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持續加大資金投入,更新信息化設施設備,強化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促進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全力推動黃龍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高位推動,夯實教育信息化發展根基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持續加大資金投入,不斷優化信息化裝備,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改造升級縣域網絡,更新網絡設備,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新配智慧黑板150套,建成多媒體教室146個、計算機房16個,所有班級均滿足多媒體教學要求,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更換教師用機151臺,學生機407臺,482名教師開通網絡學習空間,上傳作品2442篇,下載數量3733次,實現“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成精品錄播教室9個,遠程互動教室10個,校園電視臺4個,創客教室2個,數字化地理教室2個。建成黃龍縣初三理化生實驗考試標準化考點,校園安全監控系統全面更新,10所中小學明廚亮灶工程建成投用,教育信息化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二、統籌推進,加強教育信息化管理體系
堅持“以管理促建設,以建設提效能”。成立縣、校兩級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黃龍教育系統網絡安全管理辦法》《黃龍縣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進實施工作方案》等文件,為推進信息化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和方法路徑。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職稱評聘、績效考核、評優樹模的重要指標,提高教師主動學習和應用信息化的積極性。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納入316工程督導和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堅持過程督導與結果督導相結合,用督導考核推進全縣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組建創新引領專家團隊、創新教師團隊、教育宣傳骨干團隊四支教育信息化創新引領隊伍,為全縣教育信息化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條件保障。
三、守正創新,提升教育信息化專業素養
通過學習提升、外出培訓和參加比賽等方式全面提升師生信息化應用水平,為推動教育教學提質增效提供信息化支撐。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行動計劃,全縣475名教師完成項目培訓,不斷提升教師運用現代化信息化開展教學的能力。組織教師參加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中國智能教育大會、陜西省教育信息化創新大會等各類培訓賽事活動共計285人次,推動教師信息化應用素養穩步提高。組織師生參加國、省、市開展的微課與信息化教學創新大賽、人工智能暨創客大賽等活動,近年累計有102名教師獲省市級獎勵,98名學生獲得市級獎勵,黃龍縣教體局獲9次優秀組織單位稱號。
四、內外聯動,營造教育信息化濃厚氛圍
通過先行試點和交流合作,推進形成積極支持、主動參與信息化工作的濃厚氛圍。開展教育信息化試點和各類專項試點,總結提煉先進經驗與典型模式,通過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舉辦信息化應用展覽、匯編優秀典型案例集等方式,宣傳推廣試點取得的經驗成效,進一步放大輻射引導效應。全縣6所學校已通過省級數字校園創建評估驗收,1所學校被授予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加強與周邊縣區和發達地區教育信息化交流合作,促進中小學校、校長、教師和專業機構間的交流合作,分享教學創新成果和典型經驗,取長補短、協作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結合全縣“義務教育以城帶鄉抓均衡思路”,用實用好“陜西教育扶智平臺”,定期開展互動教學活動,實現城鄉學生“同上一堂課、共享一名師”,有效彌補鄉鎮薄弱學科教學短板,引領鄉鎮教師提升業務水平,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五、安全為要,筑牢教育信息化防范屏障
加強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領導,明確主要負責人為網絡安全工作的第一負責人,建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統籌協調的領導體制,做到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統一謀劃、統籌推進。以《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為綱,全面提高教育系統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全面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深入開展網絡安全監測預警,提高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水平。做好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障,重點保障數據和信息安全,強化隱私保護,切實維護好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