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政課的教材體系、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一、轉變理念,革新教學方法

這些年,思政課教師的學習熱情高漲,大家都在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革新教學方法。在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思政課大家講”活動中,教師們積極思考和學習,致力于講好思政故事,傳播思政聲音,為打造靈動思政課堂注入底氣、正氣。作為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大膽運用生活情景傳授知識,堅持無情境不教學,把枯燥的理論和社會現象聯系起來,用身邊的真人真事啟發學生思考。為了提升專業素養,教師應每日觀看時政新聞并仔細做好筆記。為了讓思政課有血有肉,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積極發掘新事物、新思想,通過把課堂搬到戶外、在生活中尋找教材、用書本知識服務生活等方式,提升思政課育人價值,把教學創新落到實處,提高思政課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以突破重難點為教學目標,精備學情教情。在課堂上,要將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多思考多表達,凸顯學生主體。此外,要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引導學生走正路、走遠路、走好路。

為努力提升教學水平,教師要抓住每次學習的機會,積極參加思政課“大練兵”、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行走的思政課”大教研等活動,和有思想、會思考的優秀教師進行交流,做理念新、情懷深、意識強的思政課教師。此外,還可以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開設勞動實踐課、手工制作課、知行合一道德與法治社團等,把思政課講成有情有義的人物課、有血有肉的故事課、愈挫彌堅的靈魂課。

二、立足課本,融入紅色基因

紅色資源是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嘗試將紅色資源有效融入思政課堂。少華中學充分挖掘和利用縣域內紅色資源,將渭華起義革命紀念館作為學生紅色教育的寶貴基地和“第三課堂”的實踐基地,組織師生走進其中,聆聽英雄故事,觀看革命視頻,把愛國行動、強國志向、報國情懷植入頭腦,落實思政課育人功能。學校還積極探索紅色文化教育研學旅行新路徑,在開發利用本土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延伸至銅川照金紀念館和延安革命紀念館,在活動之后,開展主題演講和征文活動,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根據學生興趣,學校培養了紅色文化“小小講解員”,并以班級為核心,開展“革命故事大家講”和“紅歌大家唱”活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先進事跡,將紅色基因厚植于內心深處。

三、情景體驗,豐富思政活動

學校通過評選“文明之星”,讓道德之花鋪滿校園;開設特色社團,促使學生特長發展;利用手工制作,教學生認識美、理解美和鑒賞美;參加公益活動,傳承中華美德。教師要將特色的育人活動與思政課堂相結合,用日常生活的實例把道理講深,用通俗易懂的對話把教學難點講透,用身邊的人和事把思政故事講活,打造讓學生終身受益的思政課。少華中學教師帶領學生前往朝陽學校(特校)開展幫扶活動,通過文藝表演、游戲互動、故事講解等方式,用思政情懷育人。學校還利用辯論會和模擬法庭活動,通過思政課沉浸式教學和情景式教育來感染學生,發揮學科育人功能,落實知行合一。此外,在班級活動中,我邀請法院的工作人員,利用班團會給學生作講座,通過鮮活事例,教育學生知榮辱、明是非、辨真偽,遠離違法犯罪,做有理想、有思想、有行動的中學生。

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發展靠學校,學校立足靠教師。在新時代,我們要挖掘思政課的內涵和價值,將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用社會大課堂滋養思政小課堂,從時代要求和學生實際出發,上好上活思政課,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少華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