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美術課堂 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魏華明
發布時間:2024-10-16 09:33:4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時代對個人核心素養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創造力作為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美術教育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也逐漸凸顯。
一、目前美術課堂存在的問題和挑戰
小學階段被認為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黃金時期。美術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能夠超越文字的限制,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然而,目前小學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創造力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局限性、師資力量的不足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等,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因此,如何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已經成為一個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二、核心素養在美術教育中的意義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涵蓋了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等多個方面。在藝術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美術教育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其目的正是培養學生的情感、審美和創造力,讓他們在藝術實踐中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因此,將核心素養融入美術教育是提高學生創造力的關鍵所在。
核心素養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至關重要。美術活動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提出新穎獨特的構思,探索多樣的表現方式,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通過美術活動的引導,學生可以在探索中增強創造意識,獲得成就感。
核心素養能夠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美術欣賞與創作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發現作品的亮點和不足之處。這種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立、開放的思維方式,為未來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核心素養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素養。美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核心內容,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通過各類美術活動,學生可以親身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增強對美的認知和感受。同時,培養審美素養也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情操修養、交流表達等方面。
核心素養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美術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創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美術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重塑美術課堂:核心素養與創造力融合的策略
1.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教師應精心選擇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并結合跨學科元素,設計開放性問題和情境,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揮想象。
在三年級上冊《拓印樹葉真有趣》一課中,學生在觀察和感悟身邊的自然事物后,通過樹葉拓印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這節課不僅給學生教授了樹葉拓印這一藝術技法,還給學生傳授了樹葉形態、紋理等自然科學知識,同時也引入了環保意識,讓學生思考如何利用自然材料進行創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如“如何選擇樹葉進行拓印創作?”“如何利用樹葉的特點創作出有意義的作品?”等,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創意思維。在課堂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到戶外尋找各種形態的樹葉,并嘗試不同的拓印技法。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教師要在旁耐心引導,幫助學生發現樹葉豐富的表現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提高了動手操作和創意表達能力,還增強了環保意識。
2.教學方法的創新
采用項目式學習、合作學習等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實踐,教師要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學習能力。同時,要運用數字媒體和互聯網資源來豐富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家鄉的歷史和發展》一課時,教師選取學生熟悉的城市街區作為主題,設計了一個名為“家鄉的歷史和發展”的項目式學習單元。學生被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研究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如20年前、現在和未來),并探討該街區在這段時間內的變化。
教師利用地圖、歷史照片和新聞報道等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背景信息,并引導學生討論城市化對社區的影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合作,一部分負責收集資料,一部分負責采訪當地居民,一部分負責設計調查問卷,以收集第一手資料。
同時,教師應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包括學生對項目的理解、研究的深度、團隊合作能力、創新思維的運用和作品的質量。在項目結束時,學生需要提交一份報告,其中包括他們的研究發現、對未來發展的預測和他們對城市變遷中家園角色的個人反思。
在項目完成后,根據項目報告顯示,學生們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繪畫、模型、多媒體演示文稿和互動的數字故事等,以展示他們對選定時期的理解和對未來的設想。
教師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教學內容的切入點,能夠使課程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3.評價體系的構建
在核心素養下,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美術課堂評價體系至關重要。該評價體系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元智能,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方法,以及他們在美術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評價還應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
首先,評價體系應以過程為導向。不僅要注重學生呈現的最終作品,還要關注學生在美術活動中的探索和思考,及時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努力程度和進步情況等。同時,應鼓勵學生勇敢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其他同學和老師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此外,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主動評價自己的作品,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監督能力。
其次,評價方式應多元化。學生作為評價的主體,應參與到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中,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教師作為專業的指導者,應根據學生的表現和作品給出有針對性的評價和建議。家長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應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與學校攜手,共同促進孩子的發展。作為學習共同體的一部分,學生們應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最后,評價體系應具備科學性。評價標準應明確、具體,并與學科教育目標相匹配。評價過程應透明、公正,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進行評價和被評價,評價結果應準確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和發展潛力。
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體系,有助于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同時,科學和有效的評價體系也能提高評價的精準性和可信度,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
小學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策略、改進教學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藝術氛圍,讓他們在這里自由地表達思想、感受情感、發揮想象力,最終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人才。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一顆璀璨的明星,他們的光芒會以不同的方式閃耀,只要我們用心去引導,他們都能在廣闊的天空中熠熠生輝。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