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臺揮灑汗水 于筆端收獲成就
作者:董 強
發布時間:2024-10-15 15:52:29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強大的基礎教育是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先導,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礎工程,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早在高中時代我就立志未來要當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在高考后填報志愿時毅然選擇了西北師范大學數學系。大學期間,我努力學好數學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利用業余時間練粉筆字,也時常向學長請教。師大的學習經歷讓我有了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也為我的教師職業奠定了重要基礎。
一、在教學日記中深入理解教學
2007年,我回到母校甘肅省隴南市西和一中任教高中數學,我將學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看作自己最大的事情。我一遍又一遍地鉆研教材,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教師節我總會收到一些畢業生問候我的電話和短信,許多學生不僅成了我的驕傲,也成了我的朋友。
有一次我們在課堂上討論函數的概念,一個學生說他感覺函數的概念很像打籃球,函數可以是一對一、二對一、多對一,但不允許一對多,就如一個學生可以打一個籃球,兩個、多個學生可以打一個籃球,但一個學生不能打兩個及以上的籃球。上體育課時,籃球可以有剩余,但學生必須全員參與,這和函數概念中集合A中的數都要參與對應,集合B中的數可以有剩余一樣。
這個學生的發言得到了我和全班同學的贊同,這次討論直接促使我產生了記錄教學日記的想法。每當我傾聽了學生千奇百怪的觀點后,總能收獲很多靈感,我的教學日記越記越厚,后來我抽時間將之整理成文,發表了一篇又一篇教學論文,這些論文的發表又促進了我對教學工作的深刻理解。
二、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獨特的教學方法
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那對其學習是大有裨益的。2012年我提出了“互動—類比”教學法,通過生本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展開生生間、師生間的討論,從而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基本教學原則,進而使得當前問題得以高效解決。
2017年我先后參加了校、縣、市、省級課堂教學技能大賽,并均獲得了一等獎中的第1名的好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我平時對待教學的嚴謹態度密不可分,也和我踐行的教學方法有關。
在教育實踐中,我堅持問題導向、方法引領、保持激情、提倡爭鳴的教育信念。在教學過程中,我追求語言幽默、精煉、準確,注重核心問題和教學情境創設,以學生為主,利用幾何畫板、GGB等信息技術手段,對核心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主張:師生互動、類比探究、自然生成。2018年我將該教學法的核心思想與實踐過程進行整理,“基于‘互動—類比’教學法引領下的高中數學高效課堂實踐與研究”榮獲省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三、研修學習實現個人專業發展
2019年我以高層次D類人才的身份來到了西安,接觸到更多的優秀教師和優秀學生,新的環境對我的教學能力和教育境界提出了更高要求,我暗下決心:要在西安書寫更加輝煌的教育人生,更要以教育家精神嚴格要求自己的教學行為。于是我如饑似渴地繼續努力研修學習,不僅參加了各類網絡教研培訓,還在現場聆聽了許多專家的報告,我自己也在西安市、金華市、北京市等地作了一些學術報告,這些交流機會給我帶來了更大的學術空間和更寬闊的學科眼界。
為了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我開始有意識地整理自己之前的教育教學成果,并將部分內容整理成“基于學術共同體的高中數學網絡教研模式實踐與研究”,榮獲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回想我的教育教學生涯,我深深地感覺到,人民教師,無上光榮,在講臺揮灑汗水,于筆端收獲成就。工作17年以來,我負責和參與的十余項課題結題,撰寫了百余篇教學論文,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績。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要帶領更多的年輕教師繼續進行課題研究,持續進行論文寫作,在教學工作崗位上潛心鉆研,虛心向全國名師、專家請教,在班級管理和教育科研兩方面開花結果,將做新時代的“大先生”當作我畢生的夢想去追求。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