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鄉村學校教師成長的“點燈人”
作者:安 瑛
發布時間:2024-10-15 15:46:11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從教三十五年來,我扎根一線,探索情感交往型課堂,形成了“簡約、溫潤”的教學風格。創建“創客教室”,研發親子課程,完成個人專著兩部,參與編寫教育著作8部,公開發表教育教學論文80余篇,主持、參與完成十多個國家級、省市級課題研究。
我始終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踐行著“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神圣職責,用“愛的教育”理念,幫助和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子洲情結
2021年8月,我受陜西省教育廳委派,赴陜北子洲支教。經過調研,我發現榆林市子洲一小每個年級都有幾個“特殊”的孩子隨班就讀,他們因“疾病”原因,或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或無法與他人正常溝通,有個別孩子還會被周圍人戲弄。為此,我設計了專題培訓活動,以愛的教育,讓每一位教師想想“假如他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這個孩子”,換位思考后走到孩子身邊、走進孩子心里。我相信愛的陽光一定會照亮這些孩子的心田。通過組織“我跟校長合張影”“我與校長共進午餐”“讓我幫幫你”“你是我的好朋友”“一幫一對紅”等活動,以及開展“讓我抱抱你”“讓我親親你”等肢體傳情的溫暖活動,拉近教師與特殊學生間的距離,溫暖孩子們的內心。
愛,純凈教育者的靈魂,愛也讓受教育者擁有了陽光和笑顏。這些孩子在老師們的關愛下,與人交往時眼神不再躲閃,偶爾也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訴求,甚至有的同學還能夠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做游戲、登臺表演節目;一些同學也從不會執筆到繪畫作品被遴選為優秀作品,作為墻上裝飾裝點著美麗的校園……
探索符合縣域實際的“好課堂”
好教師造就好教育,好教育就要有好課堂。在子洲支教期間,我每學期聽評課150多節次,創建了“四位一體”教研模式,將“陜西省安瑛名師工作室”扎根在支教一線,探索出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新路徑。
通過調研,我開展了“‘子洲好課堂’校校行”跨區域大教研活動。牽手陜西省名師共同體開展課題研究。學校的每位教師在導師的引領下,確立了自己的子課題,同向奔赴,相互助力,產生“雁陣效應”。當看到立項證書上赫然出現自己的名字時,子洲一小康麗老師激動地說:“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居然能夠參與省級課題的研究項目,并且還獨立承擔一個子課題?!薄拔业难芯空n例居然在全省首屆詩詞教學設計大賽中榮獲特等獎!”
我推出的“五步三研兩提升備課模式”,將集體備課與學習研修相結合,從而優化了集體備課、作業設計、課堂教學。兩年來,在省市縣各級各類學科比賽中獲獎的師生人數逐年攀升,師生獲獎比例超過了30%,教師優課率也大幅提升。
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使子洲的教師走上了專業成長的快車道。研究課堂、上好課成了子洲教師的普遍追求。
“青椒”團隊成長起來了
馬慧、蘇樂是在預約課中成長起來的青年教師?!拔冶仨毎盐宜械娜秉c和不足暴露出來,敢于露怯才能抓住成長的機會。”蘇樂激動地說。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她們摸到了古詩詞教學的門道,馬慧代表學校走出子洲與兄弟學校開展古詩文同課異構展示活動,在榆林市榆陽區掀起了不小的波瀾。馬慧、蘇樂、劉朵朵老師在子洲縣教學能手大賽中榮獲前三名。2022年上半年,有9位老師的作品在報刊上公開發表。“這篇文章可是我一個字一個字地在電腦上敲出來的。”曹曉麗老師舉著《教師報》,開心得不得了。
在子洲支教期間,子洲縣涌現出4位省級教學能手,12位市級教學能手,子洲縣一小高強老師成長為省級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
“一年整合,兩年提升,三年見效”的目標提前實現,一支懂生活、愛閱讀、會朗讀、能上課、善教研、敢創新的高質量“青椒”團隊已初具規模。
子洲的教學經歷給了我成長的養分,也讓我更加深愛我所堅守的教育熱土。從子洲回來后,作為陜西省“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首個項目縣負責人,我先后被聘為延安市宜川縣、安康市石泉縣、寶雞市渭濱區項目的總導師,繼續為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發光發熱。
作者單位:寶雞文理學院附屬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