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的一系列指示,充分肯定了廣大教師為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作出的重要貢獻,深刻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賦予新時代人民教師崇高使命。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以教育家為榜樣,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爭做新時代教育工作者的楷模。

在心有大我、至誠報國中堅定理想信念

我出生在一個三代人從事教師工作的教育世家。爺爺是一位愛國民主人士,先后擔任過多所學校的校長。外祖母是一名幼兒教師。父親田潤德曾獲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先后出版個人專著17本。母親孫世瑜是全國青年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全國優秀少年兒童工作者、全國優秀班主任、陜西省勞動模范,曾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哥哥曾是上海復旦大學的教師。姑姑、叔叔也都是教師。可以說,我是從小沐浴著教師家庭的陽光雨露成長起來的。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次回爺爺奶奶家,總會聽他們講起那些戰火紛飛年代里的故事。爺爺身上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深深地影響著我。在這種熏陶下,我從小立志做一名教師。把“小我”融入教育強國建設的“大我”中,更好實現人生價值。

在言為士則、行為世范中陶冶道德情操

記得在唐山大地震后,有些傷病員被送到西安進行救治。我的母親作為班主任,帶領學生到醫院慰問。她不怕臟不怕累,重活累活搶著干。她用行動告訴我: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我記住了,并且努力踐行!如要教育學生上學不遲到,我首先做到不遲到;要求學生認真做早操,我也站在隊列中和他們一起做。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踐行立德樹人的核心品質。新時代的教師要加強自我修養,以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

在啟智潤心、因材施教中涵養育人智慧

在長期的一線教育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一個人在少年兒童時期形成的思想品質與行為習慣,會對他的一生產生重要的影響。孩子的習慣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

我將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編成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歌謠,引導他們養成好習慣。還組織開展了“文明每一天”系列活動,設立“校園文明崗”,制訂班級“好習慣養成計劃”,和老師們一起編寫了12冊《大雁塔小學禮文化讀本》,在啟智潤心、因材施教中涵養育人智慧。

在勤學篤行、求是創新中秉持躬耕態度

在多年的教師生涯中,我都堅持每天7點前到校閱讀一小時。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新知識、新科學,樹立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技能、新本領,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風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社會的尊重。

2003年,在獲得特級教師的光榮稱號后,我認為自己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習,充分發揮帶頭作用。二十多年來,我曾應邀到省內外10多個地市、30多個區縣、100多所學校,作過近千場教育教學專題報告。培訓校長、教師數萬名,為省內外上萬名教師作過公開教學。被陜西學前師范學院、西安文理學院聘為兼職教授。也收到過來自校長、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數百封來信。

在樂教愛生、甘于奉獻中播撒仁愛之心

剛工作的時候,我每次周末回家,就給家人描述哪個孩子聰明可愛,哪個孩子整潔漂亮,我經常把這些孩子摟在身邊、抱在懷里。有一天,母親問我:“你們班有沒有那種流鼻涕的孩子?你抱過他們、摟過他們嗎?”她還告誡我要對學生一視同仁,愛學生不應有任何附加條件,得打心底相信任何孩子都能成才。在母親的影響下,我轉變了。

記得一個冬天,有一天快放學時,我走進教室,突然聞到一股臭烘烘的味道,當時小朋友們都捂著鼻子笑,一問才知道是小古拉了一褲襠。我二話沒說趕快給他收拾干凈。多年過去了,孩子依然和我聯系。我想,那是因為他曾感受到了愛。

教師情感魅力的核心體現就是愛心。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迸發出強大的愛流,這愛流能與學生情緒產生強大的共鳴。我一定會永葆“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