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實施幼小銜接教育內容的研究
作者:■文/王秋妮
發布時間:2024-10-15 10:40:01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3—6歲是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因此,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特點,選擇合適的幼小銜接教育內容并科學實施,能幫助幼兒全面做好入學準備,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為幼兒后續學習打好根基。
一、幼小銜接教育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出臺,幼小銜接問題已經明顯有所改善,不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都越來越重視幼小銜接。大部分幼兒園會開展相應的幼小銜接專題活動,以幫助幼兒順利過渡到小學生活。由于沒有專門的幼小銜接教育內容,幼兒園在幼小銜接內容選擇和實施方面方式不一,能將幼小銜接教育內容滲透于幼兒三年生活學習過程中的更少。筆者依據《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中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方面的內容、發展目標及指導要點,在實踐中探究適宜幼兒園小、中、大班三年的幼小銜接教育內容,并形成了有效的實施策略。
二、幼小銜接教育內容實施策略
(一)關注幼兒發展的連續性,尊重幼兒的原有經驗和發展差異
一方面聚焦習慣養成的生活教育。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特點,將幼小銜接教育內容以養成教育為主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以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做到生活課程化、課程生活化。另一方面聚焦入學準備的主題課程。根據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的特殊需求,通過開展主題課程“我要上小學”來幫助幼兒做好小學入學準備。
(二)關注幼兒發展的整體性,幫助幼兒做好小學入學的身心準備和適應等
一是身心準備,幫助幼兒做好心理方面和身體發展等方面的準備。如通過投放合適的心理健康繪本開展健康教育;通過開展新生入園適應周等活動使幼兒更快適應新環境;通過開展拍球小達人、跳繩小高手等專項運動提升幼兒動作協調能力;等等。
二是生活準備,從小班一入園,筆者所在園就開始幫助幼兒做生活方面的準備。如通過開展安全小衛士活動使幼兒在情景模擬和游戲活動中掌握安全知識,提升幼兒自護能力;通過開展勞動小能手活動使幼兒參與勞動,增強自信心,培養初步的責任感;通過開展時間課程使幼兒做時間小管家管理自己的時間,養成良好作息習慣,等等。
三是社會準備,注重幼兒的交往合作、誠實守規、任務意識、熱愛集體的情感培養。如通過開展文明小禮儀活動幫助幼兒擴展交往范圍,引導幼兒學習正確交往方式;通過開展年級交換活動、戶外混齡游戲等,鼓勵幼兒在交往過程中自己學著解決矛盾和沖突,幫助他們樹立集體意識、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等等。
四是學習準備,注重呵護幼兒好奇心,鼓勵他們積極思考,探索體驗,如通過年級特色活動,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品質,具備基礎的學習能力;通過開展買賣小高手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提升做事的計劃性、語言表達力和人際交往力,同時在活動體驗中掌握數學知識;等等。
(三)關注幼兒發展的可持續性,培養有益于幼兒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一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發展。尊重幼兒認知規律和發展特點,以幼兒興趣為出發點。如小班幼兒更傾向于通過具體形象思維進行學習,教師引導的語言語速要放慢、學習過程中要設置一定的情節等。教師要清楚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循序漸進的,不能一下子對幼兒要求過高,幫助幼兒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具備自主學習能力。
二是增強幼兒任務意識和責任感,促進幼兒可持續發展。在幼兒園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是做好小學入學準備的重要內容,在小班注重培養幼兒做事的積極性和專注性,從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入手,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任務意識。在中班注重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通過開展任務小高手活動等培養幼兒主動完成任務的意識和責任心。大班通過開展小小營養師、小小氣象員等活動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質量意識及責任感。
三是培養幼兒獨立生活能力,促進幼兒可持續性發展。根據幼兒學習方式和學習特點,把幼小銜接教育內容融入幼兒園游戲活動和一日生活,讓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等方式積累經驗,逐步做好身心等方面的小學入學準備。引導幼兒根據天氣自主穿、脫衣服,學習整理床鋪及使用筷子進餐等。
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幼兒所經歷的不僅是生活空間的轉換,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際關系、行為準則等諸多方面的變化,幼小銜接教育內容的實施是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基礎,為幫助幼兒全面做好小學入學準備,幼兒教師應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兒的學習方式和身心發展規律,堅持幼兒為本,積極探索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減緩幼小銜接坡度,實現幼小銜接的平穩過渡。
作者單位 楊凌高新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