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維融通與協同創新
作者:■文/申 燕
發布時間:2024-10-15 10:15:06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聚焦幼兒心理健康的核心主題和熱點領域,著力實現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多維融通與專業實踐的協同創新。這不僅是全面助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的現實需要。
一、多維融通的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現象,相關教學活動缺乏科學定位與主題聚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與隨意性,不能真切地回應幼兒健康成長的現實需求。因此,幼兒園要持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力度與深度,在“課程理念、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層面實現真正的契合與融通,凸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專業性與建設性,這也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與關鍵所在。
(一)課程理念維度的主題融入
在課程理念層面,幼兒園應圍繞“情緒、溝通、交往、生命、適應與銜接”課程主線,開展主題融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好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
(二)課程設計維度的問題驅動
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與探索,不僅要回應幼兒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還要直面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幼兒園應對這些現實問題和難點問題進行歸類和聚焦,在相關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活動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問題線索,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鏈條課程方案,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層級與質量。
(三)課程實施維度的階段劃分
在主題融入與問題驅動的基礎上,幼兒園應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階段特征,在小、中、大三個年齡階段(3—4歲、4—5歲、5—6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以實現全階段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保教工作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四)課程評價維度的動態追蹤
幼兒園應根據課程生活化與游戲化的特點,分層分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評價反饋工作,全面助推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時,要重視幼兒的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并將課程評價工作與主題活動、一日生活、家園共育等相結合,全面提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品質。
二、協同創新的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實踐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關涉復雜多樣的心理與社會問題,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需要科學指導與專業支持。因此,幼兒園要充分發揮課程共同體的協同與引領作用,實現課程建設與家園共育“兩翼協同”。
(一)創建課程共同體,優化專業協同機制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校地園合作、專業研修及網絡信息技術支持等有機契合,通過目標驅動的專業引領、問題本位的研究性學習、任務導向的專業實操及數據支持的混合學習,實現共同體建設的價值引領、愿景規劃、專業分享、智慧共享等。此外,幼兒園要積極整合高校專家、教研員、園長、一線教師等多方力量探索定期化、互動式的課程研修模式,以提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成效,促進不同區域、不同類型幼兒園內涵式發展。
(二)開展“研修互促、示范先行”區域聯動教研
幼兒教師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堅力量,其相關專業素養在某種意義上決定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與質量。因此,幼兒園要開展相關專業研修和支持服務工作,幫助幼兒教師豐富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經驗,更好地促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
此外,幼兒園要積極創建開放、生態、多元的專業研修平臺,幫助幼兒教師自主、務實、高效地開展課程研修實踐。還要開展“專家引領、示范幼兒園支撐、輻射幼兒園跟進”的跨區域聯動教研活動,助力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及相關教育科研工作,推動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與專業研修模式創新。
(三)實現課程建設與家園共育“兩翼協同”
1.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索的“基準翼”是課程開發。因此,幼兒園應根據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律及階段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
2.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索的“聯動翼”是家園共育。因此,幼兒園應著力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兒園開展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聚焦幼兒健康成長的心理需求與現實問題,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促進家園共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總之,幼兒園應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主題和熱點問題為驅動,借助信息技術賦能,與家庭、社會共同攜手呵護幼兒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讓每個幼兒綻放陽光的笑容,收獲健康的果實。
作者單位 西安石油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