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文/王 娟
發布時間:2024-10-15 08:28:13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合作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在集體環境中共同學習、分享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下面,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運用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及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等。實踐表明,合作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愿,是一種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廣泛運用的方式之一。
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兒童審美情操和情感塑造有著重要作用。小學音樂教學不僅關系著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還關系著學生音樂情感、音樂表現力及集體意識的培養。合作學習有效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協作精神,而這種協作精神是現在學生所缺少的,也是當前需要重點培養的。筆者通過分析當前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再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模式,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參與意愿,提高學生音樂技能和審美感悟能力。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音樂課堂氛圍單一枯燥
雖然當下倡導對學生實施快樂教育,但傳統教育中的單一制教學模式仍然影響深刻,導致課堂缺乏創新性和多元化,學生學習氣氛不濃厚。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一般是將歌曲分解成幾節讓學生反復練唱,沒有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造成學生對音樂學習不感興趣,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當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抵觸情緒時,師生之間的互動反饋也就變得少之又少了,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立場上去思考、去感悟,只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另外,音樂課堂應是多元化的,而教材中多元化的內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后要付出更多努力精心備課,認真鉆研考綱,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傳統歌謠、秧歌、戲曲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及形式多樣的活動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采集民間歌謠、編寫校本課程等。
(二)課程考核缺乏科學性
傳統音樂課堂教學在考核方面缺乏科學性。盡管每學期都有音樂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但是考查的內容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且相對簡單的,通常是讓學生獨唱一首比較熟悉的歌曲,或者讓學生識別一段五線譜,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來決定考試成績。這樣的考查方式其實并不科學,因為主觀性特別強,音色好、嗓門亮的學生成績相對比較高,換言之,也就是決定學生考查成績高低的是學生的音色,音色比較好的學生在考查中占優勢,而音色相對較差的學生則經常被評為“差”。如此一來,音樂天賦好的學生在考查時占據一定的優勢,而音色相對“差”的學生會逐漸對音樂課失去信心,音樂課堂也就無法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此外,由于每學期的音樂考查在學生綜合考查中所占的權重很小,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考查也只是走走過場,不能對學生的音樂學習起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正是由于考查的不科學影響了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影響了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培養。
(三)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前提和基礎。筆者對學校30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0%的學生雖喜歡音樂但并不重視音樂,50%的學生認為音樂課是副課,因而認為其不重要。小學音樂課堂呈現如下特征: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氛圍不濃厚、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的差異性……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駕馭課堂能力不強、不重視創設教學情境等所導致的,課堂上師生互動少了,師生之間沒有辦法達到“心領神會”,而當課堂缺乏濃厚學習氛圍時,課堂紀律也會變得比較混亂,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也會蕩然無存。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價值
(一)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合作學習是指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通過共同的學習目標相互協作,共同進步。在小學音樂課堂運用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以學生學情為基礎,根據學生差異性,使得每個層面上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為此,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興趣和需求所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所在是打造良好課堂氛圍的第一步。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音樂喜好,進而根據學生音樂喜好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其次是注重課堂上學生的互動與合作。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課堂互動與合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音樂創作或表演,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最后是創設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為了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可以盡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安靜、整潔、溫馨的音樂學習環境。教室內的布置應有利于學生的專注與沉浸。例如,可以擺放一些樂器和藝術品,為學生提供一個富有音樂氛圍的學習場所,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呈現豐富多樣的音樂內容,以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權,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
小學音樂教學和其他學科相比有一定的差異性,許多音樂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由于學生的認知程度和知識結構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探討和尋找知識的突破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小組合作學習也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面對比較生疏的歌曲,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一些音樂潛力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同組的其他同學學習,大家可以更快地習得知識。教師經過歸納與總結,可以比較精準地把握學生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首先,通過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材料。其次,通過音樂游戲和互動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此外,教師還應注重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表演能力,通過實踐和表演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還可以采用音樂測驗、小組作業和課堂觀察等方式評估學生學習成果。注重對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評估,以了解學生音樂學習態度等。在此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
(三)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小學階段不僅是讓學生科學有效地學習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音樂綜合能力是指學生在音樂學習和音樂實踐中所應具備的能力,包括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等。小學階段是培養兒童音樂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發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個體差異、教學環境、家庭背景和社會文化影響等。因此,音樂教師需要充分了解這些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提升,如可以把多元化的音樂教學內容與多元化的形式選擇結合起來,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加強家庭與學校的合作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教學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學生背知識,而是通過思考感悟音樂的魅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可以在加強學生課堂紀律的基礎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審美能力、鑒賞能力等,當學生一旦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更有利于他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進而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此外,在平等交流過程中,通過互相協作提高學生音樂表達力,而這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
(一)采用多元化合作模式
音樂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激發學生音樂藝術潛能,提升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然而傳統的音樂教育往往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忽視學生創造力、表現力及合作能力的培養,因而引入多元化合作模式促進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在問卷調查和實證研究中發現,在音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合作模式對促進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例如,在國慶節來臨時,可以排練《保衛黃河》大合唱,先是小組之間合作練習,練好了全班學生再上舞臺表演。首先,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其次,通過多元合作模式學生可以相互鼓勵和支持,提升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團隊意識。同時,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培養學生創造力、表達力和批判性思維。最后,多元化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不僅提升了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還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音樂素養的提高。學生之間組成互助小組,教師扮演引領者角色,這樣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又可以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從而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落實學生主體地位
首先,小學音樂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在設計課程和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多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結合不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任務,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主動性。此外,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途徑,讓學生能以自己的方式和節奏進行學習,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長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其次,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方法應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教學方法是小學音樂課堂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討論、實踐、個別指導、小組合作等,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表現力,鼓勵他們進行音樂創作和表演活動,提高他們的音樂欣賞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教學反饋和教學評價,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
教學《唐僧騎馬咚得咚》時,由于學生對《西游記》中唐僧和三個徒弟西天取經的故事產生極大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從學生興趣愛好、個性差異、音樂素養等方面入手,將學生科學分組,以確保每個小組學生的情況相差不大。首先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學習,還可以在課外開展小組歌詠比賽。學生在好勝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會思考如何才能把歌曲又快又好地展現給大家,于是他們進行明確分工,有的學習孫悟空舞棒弄槍,有的學習唐僧打禪誦經,有的承擔演唱任務,有的臨場發揮唱起了京劇版的《唐僧騎馬咚得咚》,和傳統課堂相比,這樣別開生面的活動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升,讓學生更喜歡上音樂課。
(三)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和總結是很有必要的,這不僅可以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還能夠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教學實踐表明:現有的小學音樂評價體系存在著以考試成績為主導、缺乏客觀性和綜合性評價等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了構建科學的小學音樂評價體系措施:一是注重多元化評價,包括音樂素養、音樂能力和音樂表現力等方面;二是推行綜合評價,將課堂表現、小組合作、作品創作等納入評價體系;三是采用有效的評價工具,如評分表和評價指標等,以提高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此外,教師通過分析評價體系構建過程中的挑戰和應對策略會發現,挑戰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的主觀性、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評價結果的反饋等。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可以使用這些策略,如培訓教師的評價能力、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與家長進行溝通和合作等。總結構建科學的小學音樂評價體系策略的意義和啟示,對未來提出展望,為小學音樂評價體系構建和改進提供參考。
(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試唱與試聽,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聚焦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參與度和互動,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為了提升學生參與度,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例如,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入小組活動、角色扮演、游戲等,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增加樂器演奏和合唱等活動的趣味性。通過這些互動活動,學生會更加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之中。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多肯定和鼓勵學生的參與,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在學生表現出色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獎勵和表揚,讓學生感到被認可,從而激發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教師在設計課程時應注重互動性,課堂中可以設置不同的小組討論、問題解答與互動環節,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以上方式,學生可以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例如,在教學歌曲時,教師可以設計小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協作,共同學習和演唱歌曲,促進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通過電子白板、多媒體課件、教學軟件等生動展示音樂知識和技巧,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注重提高學生參與度、學習效果及學習質量。為了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注重課程互動性,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參與度,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以上互動策略能激發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合作意識,實現合作學習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合作學習能夠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審美情操和感知音樂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打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讓音樂教學達到寓教于樂的功效,同時有利于其他學科的整合。因此,小學音樂教學應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學生想象力和鑒賞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甘谷縣大像山鎮富強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