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市碑林區充分發揮“第一課堂”教育教學、“第二課堂”課后服務和“第三課堂”綜合實踐功能,著力打造學生學業水平、興趣愛好、實踐技能“三位一體”成長格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高質量全面發展。

西安市李彥平“名師+”研修共同體語文大教研活動

守好“第一課堂”主陣地,練好教育教學基本功。一是以課程達標推動教學過關。嚴格執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開足開齊開好全部課程,合理安排體音美、道德與法治、科學、信息科技、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不增減課程門類、難度和課時,不增加周課時總量。同步開展專項研究,探索項目式教學、大單元學習、整本書閱讀等課堂教學形式研究,以課程達標助推學科教學,切實發揮課程建設在學生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二是以師資培育助力質量提升。以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建設為主線,組織開展思政學科德育教師大練兵比賽、“碑林?立德樹人”大講壇等活動;以教師能力提升為核心,統籌安排“碑林好課堂”教師過關賽、教師實驗技能大賽、創客教師大賽等活動,以賽促練、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真正實現新課程理念與新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三是以統籌管理實現科學減負。實施“碑林1+1”成長型作業管理,設計由“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構成的作業清單,增強作業的層次性、適應性和可選擇性,將必做作業和選做相結合,讓學生自由選擇、自主學習。通過優化作業質量、調控作業總量、提升教學質量,減輕作業負擔,以管理促減負、以減負促提質。四是以課堂評價促進規范辦學。做好課堂教學評價研究,更新課堂評價語言、課堂評價方法,通過聽、看、查、訪等方式開展教育教學常規檢查,規范教學行為,鞏固教學水平。

碑林區雁塔路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開拓“第二課堂”啟智園,豐富課后服務新內涵。一是做實服務范圍三個“全覆蓋”。實現校內課后服務“5+2”兩個“全覆蓋”,課后托管以基本托管服務與素質拓展服務相結合,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輔導答疑,使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實現午休托管和下午課后托管兜底全覆蓋,實行彈性離校,設置多個離校時段供家長自愿選擇,對于確有困難、下午六點半以后仍需留校的學生,學校提供基本托管,讓家長放心。二是做好教師待遇三個“全保障”。保障教師休息時間,統籌實行“彈性上下班”,科學安排作息時間和午休場所。保障教師績效工資,優化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方案,確保課后服務經費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和相關人員的補助。保障教師教學自主,發揮教師的創新力,賦予教師課后服務課程設計的自主性,鼓勵教師根據特長開發設計課程,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多樣、更為生動鮮活的學習體驗。三是做優服務質量兩個“全督查”。開展課后服務體系全方位督查,針對制度建設、課后服務管理、課后服務保障及“五項管理”落實等方面進行常規檢查,確保課后服務有政策、有制度、有方案。開展課后服務質量全過程督查,對課后服務內容、服務方式、考評制度、社團開展情況以及教師課后服務參與情況、課后服務輔導情況進行月度檢查,發現問題、優化改進,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碑林區小雁塔小學勞動實踐活動—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

西安市碑林區南門小學“博悟 博藝”——漢代體育運動雙師課堂之投壺

打造“第三課堂”活動館,貫通學生實踐成長線。一是以研學實踐活動助力打造“行走的課堂”。發揮研學綜合實踐功能,校內育人與校外育人并駕齊驅、有機結合。依據不同學段,規劃相應的研學旅行區域與主題,研行結合、相得益彰。如小學設計觀賞型研學,初中設計體驗考察型研學,高中設計勵志拓展型研學。二是以博物館系列實踐課程助力打造“文博課堂”。充分利用區內豐富的博物館優秀文物資源和教育資源,加強館校合作,實現學校教育和博物館教育有機融合,發揮博物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博物館教育常態化納入“第三課堂”,立德啟智,文教融合。三是以勞動傳遞愛綜合實踐活動助力打造“勞育課堂”。堅持“以文化沁潤勞育 以勞育驅動五育”的科學教育觀,引導廣大學生向內體驗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生活技能,照顧關愛自己;向外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磨煉意志品質、培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勞動向他人、向社會、向祖國傳遞愛,提高幸福感,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基。四是以學生活動社團建設助力打造“社團課堂”。積極爭取資金,為各學校高標準建設社團活動室,配齊所需設施設備,提供有力硬件支持。把學生社團建設納入質量評估體系,指導各中小學制定學生社團發展規劃,完善管理制度,配備指導教師,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社團活動,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審美,陶冶情操,掌握技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意識、創新意識、競爭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