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不再迷失“回家的路”
作者:段官敬
發布時間:2024-10-13 20:00:00 來源:西安網
拐賣兒童,人人喊打。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引發廣泛關注,眾人紛紛譴責,隨著個中隱情被扒,公眾更是感到憤怒與震恐。在貴陽再次開庭審理中,被其拐走的兒童數量從11名增加至17名,更令人咋舌與匪夷所思的是,余華英賣的第一個孩子是自己兒子。
其實,無論是被拐女孩楊妞花的辛酸尋親歷程,抑或余華英作惡多端的歹毒與殘忍,無不告誡公眾一個簡單的道理,維護青少年兒童的合法權益,打造兒童友好型社會,構建平安、和諧、幸福、友善的社會環境,讓孩子不再迷失“回家的路”。
熱點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更是一段有聲且深刻的反面教材。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在網絡聚焦流量,給公眾上了一堂生動的防拐教育課,同時也折射出一些唯利是圖不法分子的惡毒之心,值得全社會引以為戒、高度重視,共同替青少年兒童筑牢和諧安定、自由陽光成長的綠色家園。此外,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為防拐教材,加強家校聯合教育,讓孩子樹牢安全意識與風險意識,掌握防拐知識與技巧,避免陷入被拐的漩渦而迷失“回家的路”。可以說,這才是熱點的正確打開方式,以此為鑒鏡,警醒他人,防止類似痛失親人的事件發生。
當然,防拐這道社會考題,需要你我同題共答。每個人都曾是孩子,每個家庭都有孩子。千家萬戶組建家國天下,只有人人在防拐上同頻共振、心心相印,才能筑牢防拐防騙的鋼鐵長城,堅決將那些拐賣兒童的歹徒擋在門外。比如,相關部門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學校與家庭做好安全教育 ,社會與公眾面對被拐事件敢于亮劍,等等;又比如,相關執法部門加強社會安全秩序建設,健全拐賣兒童懲處機制,等等,上下發力,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切實讓拐賣兒童付出慘痛代價,讓拐賣行為無處遁形。
由于歷史原因,加上通訊落后、交通不發達、信息缺失等,導致一些被拐的孩子還在“呼喊回家的路上”。所以,要與“新”而行,讓被拐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要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DNA檢查比對、生物面部科技等優勢,切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讓每一個等待闔家團圓的靈魂不被辜負。畢竟,時間不等人,歲月催人老。真情割裂是人世間最大的悲劇,既要致力于尋找被拐的孩子,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寶貝不再丟失,用好“新”技術提升防拐能力,這才是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帶來最好的啟示錄。
兒童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更是一個民族與國家的希望。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造成了社會強烈恐慌與極其惡劣影響,戕害了被拐家庭的團圓,摧殘了被拐兒童的命運,法治文明社會必然不會容忍,法律自然會給出公平正義的答案。只不過,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我們當以守護祖國花朵的使命為責,織密防拐防騙的網格體系,堅決替孩子守護歲月靜好和自由成長的堅實堤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