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相關課題組完成的《新時代初中生網絡素養調研報告》顯示,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成為初中生使用短視頻的兩個首要目的。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已成為青少年學習、娛樂的重要工具。該《報告》顯示,“經常”和孩子討論上網內容的家庭,初中生用短視頻學習、搜索信息的比例分別為62.2%和69.1%、用短視頻放松身心如看寵物/電視劇/看動漫的比例為45%。以上三個數據,與“從不”和孩子討論的家庭相比,分別高出11.9%、15.0%及低17.1%。

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近11億人,網民規模持續增長,其中青少年和“銀發族”是新增網民重要來源。一方面,青少年占新增網民的49.0%,50—59歲、60歲及以上群體分別占新增網民的15.2%和20.8%。另一方面,短視頻成為新增網民“觸網”的重要應用。調查數據生動反映了當前互聯網發展態勢。互聯網加速向青少年和“銀發族”滲透,而短視頻等應用在推動互聯網普及中發揮著強化的作用,成為網民離不開的“國民應用”。

短視頻成為學生日常信息獲取的重要渠道,為變革傳統教學方式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來說,如何因勢利導,提升青少年的網絡素養,引導青少年善用短視頻等新媒介,使之成為學習助手,尤其值得關注。對于教師教學來說,在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自身對數字技術、數字平臺的使用能力,讓新技術、新媒介為我所用,成為重要的教學幫手,同樣是一個重要課題。

面對魚龍混雜的網絡信息環境,學校教師和家庭等主體,一方面要充當信息把關者,為青少年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和內容;另一方面,要強化網絡素養教育,引導青少年學會辨別信息的真偽,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新時代初中生網絡素養調研報告》顯示,親子關系越好、親子間經常交流上網內容的初中生,對自身網絡素養水平評價更高,也越傾向于使用短視頻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這也提醒廣大家長,通過重視家庭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注重親子交流與互動,來提高青少年的網絡素養。

短視頻的興起一方面在于它的內容豐富,另一方面在于內容直觀形象、生動有趣、互動性強,符合寓教于樂的知識傳播形式。從筆者的教學實踐來看,短視頻不僅具有娛樂功能,還能成為教師的教學幫手。給學生制作和播放生動有趣的、通俗易懂的短視頻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調動其內生學習動力,從而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參與短視頻制作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思考和探索如何將知識以更貼近學生接受心理進行分享和傳播的過程。同時,越來越多教師嘗試從網絡平臺尋找優質教育資源,把短視頻當作“云課件”,也有利于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比如,在探索實施項目式學習與翻轉課堂中,舉辦短視頻大賽,讓學生參與視頻創意、拍攝、剪輯等環節,參與知識分享與傳播,能進一步激發更多青少年的學習熱情,產生獨特的學習效果。

時代在發展,媒介形態深刻變革。新技術的出現對教育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不僅讓教師教學應用的手段和工具發生變化,還將推動教育場景、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利用好新技術、新平臺更好服務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勢在必然。這也是廣大教師必須思考的長期課題。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