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潔的語言、深刻的意境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古代文人墨客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感悟和思考。古詩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傳統的古詩教學方法往往以教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為主,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其對古詩的理解和感悟不深,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如何改進古詩教學方法,提高古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通過闡述探究式學習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運用,以期能為古詩教學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與方法。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現狀分析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與局限性

一是缺乏互動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生往往只是被動接受知識。這種單向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感到枯燥乏味。二是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興趣愛好,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一些學生可能對古詩感興趣,而另一些學生可能對其他文學形式感興趣。如果教師不能根據學生個性差異進行教學,會導致一些學生在學習古詩時感到困難和無聊。三是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記憶,忽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無法真正理解古詩內涵和意義。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因此,需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理解能力較弱。古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學生在理解時往往存在一定困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內涵,學生就很難體會到古詩的美,也很難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二是古詩背景知識缺乏。古詩往往與當時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密切相關,如果學生對這些古詩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就很難理解古詩的內涵和意義。三是學習興趣不濃。小學生在學習古詩時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古詩學習興趣,學生就很難主動參與古詩學習,古詩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四是古詩學習方法不當。古詩學習需要一定方法和技巧,如果學生在古詩學習時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就很難提高古詩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古詩內涵,注重激發學生古詩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古詩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讓學生在古詩學習時能夠事半功倍。

(三)教師教學方法的現狀與不足

一是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對學生主動參與的激發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不足。二是現代科技的發展給教學方法的改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多媒體教學、在線教育等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便利,但一些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存在過度依賴、操作不熟練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三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受到教育體制和評價體系影響。由于教育體制過于注重應試教育,導致教師在教學中過度關注學生考試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評價體系往往只注重學生成績,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實際應用能力的評價。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際應用能力,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

二、探究式學習的理論基礎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手段的學習方式。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其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主動建構知識。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生是知識的建構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二)認知發展理論

認知發展理論是探究式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理論基礎。其認為學習是一個認知發展過程,學生認知發展水平決定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在認知發展理論中,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可以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三)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探究式學習的又一個重要理論基礎。其認為每個人都有多種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等。在多元智能理論中,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和劣勢智能。

(四)社會文化理論

社會文化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學生學習受到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在社會文化理論中,學生學習是在社會文化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交流,學習到社會文化知識和技能。

(五)情境學習理論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情境化的過程,學生學習受到情境因素影響。在情境學習理論中,學生學習是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學生通過與情境交互作用,學習到情境中的知識和技能。

(六)問題解決理論

問題解決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問題解決過程,學生學習受到問題解決能力影響。在問題解決理論中,學生學習是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進行的,學生通過問題解決過程習得方法和策略。

三、探究式學習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運用思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是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探究式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探究式學習應用于古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創設情境是探究式學習的重要部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探究狀態。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方式創設與古詩相關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古詩意境和情感。

(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環節,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古詩的內容和特點,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探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自主探究作為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對古詩含義和意境展開探究。合作學習是探究式學習的關鍵途徑,能夠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積極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助力學生更為深刻地領悟古詩含義和意境。

(四)實踐活動,深入探究

針對古詩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類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入解讀古詩的深意。

(五)交流展示,總結評價

交流展示是探究式學習的關鍵一環,促使學生積極呈現探究所得,踴躍分享學習經驗,提升學生表達水平與溝通能力。總結評價屬于探究式學習的重要部分,助力學生歸納學習進程與成果,審視學習方式和學習策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及自我管理水平。

四、探究式學習在古詩教學中的運用過程

第一步,導入。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構思喚起學生古詩學習興趣。第二步,初步閱讀。學生自主展開古詩閱讀,形成對古詩的初步感知。第三步,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表達疑惑之處及渴望深入探究和了解的部分。第四步,小組討論。合理劃分學生小組,小組內針對問題進行討論交流。第五步,資料收集。鼓勵學生積極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與古詩相關的信息。第六步,深入探究。指導學生深入剖析古詩意境、情感、修辭及所反映的特定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等。第七步,成果展示。學生小組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探究成果。第八步,交流分享。不同小組之間積極互動,分享獨特發現和深刻體會。

為了拓寬學生文學視野,教師可以多提供其他相關的古詩或文學作品作為知識的延伸及補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持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巧妙引領學生的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資源和全方位支持,大力鼓勵學生展開多元思考及創新表達,及時給學生反饋和建設性評價,等等。通過這樣一個全面而深入的教學過程,學生可以更為深入理解古詩內涵,以及提升學生文學素養和綜合能力等。

五、探究式學習在古詩教學中的效果評估

在全方位、深層次對探究式學習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成效展開評估過程中發現,探究式學習不僅切實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轉變為主動探索知識的狀態,深層次激發學習潛能。同時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實踐能力,使其在面對各類問題時,能夠快速找到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依據學生實際,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及教學資源,引領學生投入到探究式學習之中。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等,激發學生探究欲,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過程中感受古詩獨有的魅力。

探究式學習并非一種孤立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與其他教學方法相融合,共同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效果。因此,未來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將探究式學習更加有效地運用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讓學生在古詩學習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成長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及高尚審美情趣的人。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浐灞第十七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