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對于小學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但就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說,學生表現出“傾聽少,說話多”的尷尬境況,這不僅會對數學教學質量產生負面影響,還會阻礙學生的未來發展。

一、何謂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是指聽者具備對言者所表達的話語及其所包含的意思做出反應,并能夠在大腦中轉換為自身所理解的語言形式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訓練學生的傾聽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教師應重視和關注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二、傾聽的現狀分析

(一)教師的態度對學生傾聽能力的影響

小學生無論從年齡還是心智來說,發育都未成熟。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傾聽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傾聽能力培養則不以為然。例如,在《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會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每組成員都會收到一張寫有數字的卡片,當教師講解卡片的功能和操作過程時,學生已七嘴八舌開始討論卡片上的數字了,此時教師還置若罔聞地繼續進行課堂互動。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由于年齡小,無法抵制外界的干擾,注意力容易轉移,而教師對課堂上混亂的情景不以為然,甚至習以為常。這種在學生沒有聽清教師指令,且教師也沒有及時糾正學生的情況下進行的教學是低效無用的。因此,教師倘若能夠有意識地制止學生的行為,并對其傾聽習慣給予正確引導,那么數學教學質量就會有質的飛躍。

(二)影響學生傾聽能力的因素

啟蒙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自制力非常差,在傾聽教師授課時,不能完全將注意力放在所聽的內容上,即使專心聽講,持續時間也不會太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數學公開課時,面對很多陌生面孔,為了在人數眾多的課堂上獲得教師的獎勵,大部分學生會忽略教師的啟發過程,而在教師提出問題時躍躍欲試,這就是學生缺乏良好傾聽習慣的具體表現。為了在數學課堂上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教師可以為認真聽講的學生頒發獎品,通過獎勵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三、培養學生傾聽習慣的對策

(一)明確傾聽要求

很多小學生還處于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能接受自己聽別人說的年齡階段,為了盡早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三心”要求,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的傾聽習慣,讓學生認真聽講,有序發言。

1.要求學生專心

無論外界是否存在干擾,無論是教師講課還是同學發言,學生都要心無旁騖,認真聽講,這是對講話者最起碼的尊重。

2.要求學生細心

教師講解題目時,學生要仔細傾聽,認真學習解題步驟和技巧;學生代表發言時,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提出不同的建議,不能模仿或重復之前的發言,教師也要以身作則,認真傾聽每位學生的發言,并對提出新穎解題方法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

3.要求學生耐心

對于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學生,教師應該提醒其耐心聽取其他同學的發言。

(二)建立獎勵機制

基于對小學生心理狀態的了解,為了提高他們的傾聽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獎勵機制,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例如,每周班會上,教師可以根據“三心”要求評選聽課榜樣,頒發獎狀,并充分發揮聽課榜樣的示范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三)課堂設置“轉述”環節

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能夠排除外界的干擾,認真、專心傾聽他人發言。另一方面傾聽他人的建議后,能夠歸納總結發言者的提議。基于這兩點目標,數學教師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轉述”環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述教學內容和解題要點,并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這樣的“轉述”環節耗時不多,但卻能夠讓學生歸納出數學知識的精髓,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

總之,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外在修養的一種體現。常言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這對學生而言,是知識獲取能力的提升,對于教師而言,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縣大柳塔第六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