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疾控提示:秋季出游警惕危險的胡蜂
作者:李琳
發布時間:2024-10-11 20:40:18 來源:華商報
秋季是胡蜂蜇人的高發期,每年都有人野外活動時被蟄傷,但目前被蟄傷后尚無特效治療藥物。陜西省疾控中心提示,在戶外活動時,應盡量避免踏入未知草叢、灌木叢等胡蜂可能筑巢的地方。
胡蜂,又名馬蜂、黃蜂,俗稱“葫蘆包”,為捕食性蜂類,它是昆蟲界中的“勇士”,身披黑黃相間的外衣,體型健壯,飛行迅速,尾部配備著鋒利的螫針,這是它們自我保護的武器。胡蜂多生活在野外,筑巢于樹木、巖石或土壤中。
胡蜂為什么會傷人呢?其實,胡蜂并非主動攻擊者,它們傷人通常是出于自衛。當胡蜂感受到威脅,如巢穴被侵擾、個體被觸碰或拍打時,會迅速作出反應,用螫針注射毒液以保護自己。因此,與胡蜂相遇時,保持距離、避免驚擾是明智之舉。
如果不慎被胡蜂蜇傷,應冷靜處理。首先,迅速離開蜇傷現場,避免被更多胡蜂攻擊。其次,檢查傷口,若有毒刺殘留,應輕輕拔出,避免擠壓毒囊。隨后,用清水或溫和的消毒液清洗傷口,并涂抹適量的抗過敏藥膏或冷敷以減輕疼痛和腫脹。若癥狀嚴重,出現呼吸困難、頭暈、惡心等,應立即就醫。
與胡蜂和諧共生有哪些秘訣呢?
尊重領地:胡蜂選擇筑巢地點時,會避開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因此,我們在戶外活動時,應盡量避免踏入未知草叢、灌木叢等胡蜂可能筑巢的地方。
野外穿衣:應以淺色、寬松為主,避免穿著鮮艷、緊身的衣物,以減少對胡蜂的吸引和刺激。
不隨意拍打:遇到胡蜂時,切勿隨意拍打或驅趕,應保持冷靜,慢慢遠離。
胡蜂雖小,但傷起人來威力十足。大家應增強安全意識,做好防范措施。同時,也要學會基本的急救知識,如心肺復蘇、止血、消毒等,以備不時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