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傾注熱血、付諸行動,我就可以成為想成為的樣子。做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兒時的夢想,中師畢業的我堅定地站上三尺講臺一干就是24年,一直從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繁忙、平淡、瑣碎。山一程,水一程,跋涉著艱辛,品嘗著苦辣,我卻無怨無悔!

24年來,我從一名山區數學教師逐漸成長為“漢中市‘三一一’人才”“漢中名師”“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第三批學科帶頭人”“陜西省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陜西省特級教師”,先后榮獲“全國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全國模范教師”“大國良師杰出貢獻獎”等榮譽。回望來路,雖也遇到過不解和委屈,但體會更深的是:“我很幸福,因為我是一名數學教師。”教學中,我注重拓寬課堂的寬度、廣度、厚度,注重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生動活潑,教學效率高,跑起幸福加速度。

善于鉆研,在專業成長中初嘗幸福

2000年,漢中師范學校畢業后,我被分配在勉縣茶店中學,當時一位初三數學教師調到了城里,校長就問我敢不敢教初三數學,我想都沒想就滿口答應了。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于是我就成了一名初中數學教師。第一次走進初三教室我還有點擔心,很多男生個子比我高,年齡和我相差兩三歲,我很快就調整好了狀態,作為新教師我教得不一定好,但可以讓他們喜歡上我,于是就發揮自己的優勢,班會課上教他們唱流行歌曲,課余和他們一起打籃球、打乒乓球。很快,我們就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情誼,歡歌笑語掙脫了校園圍墻的束縛,自由地飄向遠方。可我發現,數學課上睡覺的孩子沒有減少,不能按時上交作業的數量還在增加,期中考試數學成績也遠遠落后于另一個班。我一下子急了,難道我的觀念是錯的?瞬間有種跌入谷底的感覺。我羞澀地向同年級年長的張老師請教,他淡淡地對我說了句:“刷例題。”從此就開啟了我數學教學的第一階段,那個初三上學期的后半階段,我找齊了整個初中的課本,把上面的每道例題、每道習題都做了幾遍,還專門準備了一個厚厚的筆記本,把試卷上稍微復雜一點的,尤其是壓軸題進行了詳細分解,找出它們在教材上的例題原型或關聯知識點。那年寒假,我刷了當時前五年全國重要省份的中考題。第二學期的數學課堂上,我最擅長、最熟練的就是給學生講解各種各樣的例題、習題、考試題。

2008年,我調動到縣城的勉陽中學,在這里與我的初中數學老師再次相遇,他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一個優秀的數學教師絕不是只會教學生刷題。”在這個新學校,各種教學比武異彩紛呈,我開始為我的新教師匯報課而發愁,為我的課堂環節設計而擔憂,被我的要么拖堂、要么“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式的教學折磨得徹夜難眠。痛定思痛,我開啟了專業領域的學習之旅:開始勇敢地向本校的數學教師請教,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方法,我堅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學期下來,我聽了近百節課,發現這些課各有特點,我不知道應該學習哪種模式,一時之間更迷茫,無意間翻開一直放在我辦公桌上的《教師教學用書》,它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一邊勾畫圈點,一邊做筆記,認真地研讀編寫說明、教科書特點、教學活動、學習評價,認真地研究每一章課程標準、教學目標、設計思路、課時安排建議、教學建議、評價建議。于是,我開始按照《教師教學用書》建議的教學設計“依葫蘆畫瓢”設計、授課,主動邀請同事聽我的課,給我提意見。與此同時,我仔細研究課程標準,雖做不到倒背如流,但也可以說是了如指掌。慢慢地,我學習的范圍逐漸擴大,開始閱讀數學家自傳、心理學知識、哲學;開始研究教育專著、數學教育教學專刊。

于是,順利開啟了我專業成長的下一階段。我開始向張慶輝、楊玉文、汪香志、羅增儒、王尚志、馬復等專家老師學習,研究他們的課例,閱讀他們的推文或專著,甚至登門拜訪,向他們請教。近十年,我一邊更新理念,一邊積極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每堂課的教學設計都精心策劃,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滲透,注重數學思維的訓練,注重學科素養的落實,努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國家榮譽感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始終堅持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及時了解當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內在需求。一年又一年,我的數學課漸漸得到更多學生的喜歡。在名師大篷車培訓、蘇陜結對校際交流等多個教研活動中,我的示范課贏得一片喝彩。2012年7月,作為漢中市教學能手,我參加了省賽,有幸獲得了“陜西省教學能手”稱號,這讓我覺得十余年的奮斗拼搏、不畏寒暑、獨自鉆研教材、反復打磨課堂、提高教學技能是值得的。此后,在省、市組織的各種培訓和教研活動中,我認真聽取專家學者的報告,和同仁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僅解決了教學中遇到的困惑,還看到了教學研究領域原來是如此的廣闊無垠。每次參加完培訓活動后,我都會重新審視自己,試圖在課堂上找到真實的自我,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深入反思,通過反思和磨煉,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至此,我在不斷突破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主持研究的省級課題《勉縣初中數學課堂現狀及改進策略的實踐研究》最終確立了研究成果并在全縣推廣。2017年4月,我又一次榮幸地站在高新一中報告廳的“當代名師大講堂”上,為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和本省的500余名同行上示范課,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普遍認可,幸福感滿滿……

樂于奉獻,于教學研討中感受幸福

2015年寒假,身為數學教研組組長的我放棄休息時間,帶領4名數學教師爭分奪秒編寫完成了學校七、八年級數學導學案。從接到任務開始,我不分晝夜思考、設計、編纂、修改、再編輯,直到正月十五這一天才終于完成了這項工程。后來,我又在印刷廠待了3天,完成了導學案的校對工作,在開學一周內將導學案及時發放到了每位學生手中。看到自己的心血和努力變成了一本本精美的導學案,看到學生手捧導學案認真地學習,我感到非常欣慰!

2017年,我擔任勉陽初級中學教務主任。同年4月,一位數學教師休產假,那時學校人員非常緊張,我主動承擔了她的教學任務,那時的我還負責教務處的工作、年級組長的工作,還是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面臨著省教育廳的考核認定,以及陜西省規劃課題的研究及匯報答辯,白天忙學校工作,晚上回家完成陜西省學科帶頭人培養任務的一些相關工作,那段時間我可以說是連軸轉。

2017年6月,我邀請了來自咸陽、安康、漢中的11位教學名師在勉陽中學開展了一次大型教研活動,讓勉縣的教師不用走出去,在家門口就能聽到專家的示范課和專題講座,和專家近距離交流教學問題。由于之前沒有組織這種大型教研活動的經驗,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我提前制定預案并反復推演,力爭考慮到每個環節和細節。從邀請專家到勉縣義務講學、反復商榷活動時間到確定活動場地、活動宣傳和場地布置,以及專家的日常接待都是我具體對接。經過周密部署,在同事的緊密配合下這次教研活動圓滿成功。

輻射引領,在教師成長中體悟幸福

作為漢中市初中數學學科基地核心成員之一,我帶頭開展教學研究,扎實做好青年教師傳幫帶工作,在提升自我的同時不忘帶動更多年輕教師實現專業成長。多年來,我進行教師培訓和示范課講授80余次,參訓教師達2600多人。經省教育廳批準成立“丁良志工作坊”后,更是通過網絡研修平臺和送教下鄉活動,把自己多年的感悟和經驗毫不保留地分享給青年教師,充分發揮自己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示范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

我經常會接到一些慕名打來的求助電話或通過微信、QQ請教問題,我都毫無保留地耐心解答直到求助者滿意為止。看到工作坊的那么多青年教師,如西鄉三中的呂蕾、漢中實驗中學的楊少輝等一大批教師學有所獲,脫穎而出,想到更多學生在這些數學好老師的引領下學習數學、學會做人、全面成長,我覺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有了可喜的回報,感受到了一個教育人的幸福!

因為熱愛,我選擇從事了教育教學工作,體味酸甜苦辣和幸福的味道。教育讓我平淡無奇的人生閃閃發光,我將繼續以夢為馬,不忘初心,為提高鄉村教育教學質量貢獻應有的力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勉縣第三中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