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二/十/四/節/氣

寒  露

今日(10月8日)

迎來寒露節氣

寒露,秋季的第五個節氣

寒露以后

晝漸短,夜漸長,日照減少

熱氣退,寒氣漸,晝夜的溫差較大

晨晚略感絲絲寒意

寒露驚秋晚·朝看菊漸黃

寒露與白露節氣時相比氣溫下降了很多,寒生露凝,因而稱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此時氣溫較“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晝夜帶寒意。

千家風掃葉·萬里雁隨陽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將寒露分為三候。

一候 · 鴻雁來賓

從白露到寒露,大雁先后南飛,早到的大雁儼然是那里的主人了。按照古代禮儀, “先到為主,后至為賓”,晚到的大雁被當成“賓客”對待。

二候 · 雀入大水為蛤

深秋天寒,雀鳥稀少,甚至不見了,海邊出現了很多蛤蜊(gé lí),貝殼上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相似,古人誤以為是雀鳥入水變成的。

三候 · 鴻菊有黃華

華通“花”,意思是,寒露時節,菊花已經開出金黃色的花。

化蛤悲群鳥·收田畏早霜

秋釣邊

在江南等地,常有人在寒露節氣釣魚,稱為“秋釣邊”。寒露之后陽光不足,深水已經很涼了,魚能敏銳地感知到水的溫度變化,會向稍微暖和的水淺處游去,這樣就容易被釣到了。

吃芝麻

寒露過后,白天短,黑夜長,天氣由涼轉寒,容易感染病毒,可以早睡早起,吃一些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的飲食。

“寒露吃芝麻”的習俗就是因此而誕生的,芝麻酥、芝麻綠豆糕等都很可口。

觀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游的重頭戲。

寒露過后的連續降溫催紅了京城的楓葉。金秋的香山層林盡染,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池上》

(唐)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木芙蓉》

(唐)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

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愿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八月十九日試院夢沖卿》

(宋)王安石

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

喧喧人語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間。

永懷所好卻成夢,玉色彷佛開心顏。

逆知后應不復隔,談笑明月相與閑。

責任編輯:胡晉瑜